写作浅尝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写作浅尝

    作文,一直是学生头痛的课.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学生难写,老师难改”。学生常抱怨:“作文没东西写……”。如何尽可能顺畅地把不易说清楚的问题量化,使学生能方便、轻松、高效、自在而又快乐的学会作文,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此,我在作文教学中从“五个重视”入手,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一、重视阅读效仿。古人认为:“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积”的主要途径是读,而“发”则是对语言文字的调遣、对内心感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阅读则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从中学习写作技巧,丰富文学语言,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另外,作为教师也应多找一些有可读性的文章,供学生鉴赏、学习、效仿。故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其道理就在于此。
    二、重视兴趣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从心理角度看,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是引导并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对写作有了兴趣,便会在心理产生一种内驱力,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活其创造潜能。反之,对写作失去了兴趣,便会失去热情,写作也只不过是一种应付而已。因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多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要多方面、多角度的发现其闪光点。比如有的学生写作选材陈旧,但构思精巧:有的学生写作中心不明,但敢于说真话、诉真情:即使有的学生不论那方面都较差,但总还能选出一、两个好的句子来吧。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写作的热情,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重视观察感悟。常言道:“三分写作,七分观察”。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引导学生积极的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投入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才能发现其真、善、美,才能有所感悟、感动和感慨,才会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正确的“反映”,就需要认真的观察,把观察到的一切事物记在大脑里,需要时就像放录音带一样把它再现出来。峻青在《海滨仲夏夜》中写景物的变化,特别是写霞光色彩变化的句子,非常精彩、形象、动人,只有经过仔细观察景物变化的情状,才能把景物微妙的变化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出来,才能写出如此美妙的佳句。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也只有把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想到的、领悟到的写进文章中去,才会赋予文章以活力,才会深深的打动读者。
    四、重视想象拓展。在写作文章的时候,往往遇到思路堵塞,思想内容扩展不开的情况。怎样处理这一难题,秦牧认为要把平常的东西写得光彩照人,就得“发挥联想的能力”。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如说是想象得好。联想可以从所写的人、事、物出发,想到这种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可以想到与此相似相关的人、事、物。联想可以上天入地、谈古道今、走南闯北。这样,就会使所写文章背景开阔,人物丰满,信息量大。如杜甫在《望岳》诗中,由眼前的望岳悬想到将来的登岳,使诗人的感情得以深化,把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再者,没有想象,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流传千古的名句吗?
    五、重视创新意识。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思考问题。对同一事物,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用批判的眼光,从事物的另一面去构思作文,以培养创新能力。一篇作文,就算是把别人的东西堆成了一座山,也远不如说出或写出自己的一句话有价值。我们总不能踩着别人的脚印走,我们是有鲜明个性的现代人,就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意识。在写作时,就不应被一些机械化的作文模式所左右,不能总是习惯于模仿别人现成的,应用自己的“自由之笔”,抒“自由之心”。如朱自清的《背影》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又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眼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与中不同的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来集中描绘,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另外,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过去,作文课大都是老师出题、帮助审题、学生作文,这种教授方法束缚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应采用“讨论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围绕着题目进行讨论,把好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素材讲出来,对有代表性的或好的认识方法,有针对性的讨论交流。如有次作文题目是《笑声》,题目刚一出,学生就进行热烈讨论:有某老师在课堂上精彩的讲授,学生由衷的发出的“笑声”,有实验室里几经失败而终于成功发出的“笑声”,有拔河比赛获胜的“笑声”,有同学们观看书画大赛展览发出的“笑声”,还有寒冷的冬天而校园里的一片“笑声”……这样,笑声可以吸取精华、集百家之长,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拓展思维,提高作文水平。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书面交流是人际沟通的一种形式,因次,社会对现代人写作能力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基于此,我们就更应加强写作的探究工作,创造一条学生既好走、又乐于走的“写作大道”。
     李成冠,男,出生于1981年10月,汉族,籍贯,家住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铁佛中学,现工作于四川省通江县麻石中学,任教初一语文,本科学历,喜爱写作。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