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课 堂 走 向 社 会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点击数:
524
让 课 堂 走 向 社 会 ——《买卖中的道德》课堂教学与感想 嘉善县实验小学 周洁琦 陈红霞 [教学设想] 《品德与社会》以它崭新的面貌吸引着孩子们,也走近了我们老师,如何在课堂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创新、突破?陶行之说过:给生活以教育,用社会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求而教育。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因此《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让课堂走向社会,在活泼轻松的教学中用心去体验与实践。 学生对于买卖中的道德,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因为他们有丰富的购物经历。但在平时购物关注较多的是商品的价钱、质量等,很少注意买卖中的道德。教学设计时,从热点新闻出发,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想一想等方法,引导学生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买与卖的行为都应当遵守道德规范。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判断是非的能力。3、初步理解诚信的普遍意义。 [课堂片断] 片段一 电脑播放电视新闻——安徽阜阳“劣质奶粉”的新闻事件。(学生不时地发出惊叹声) 师:同学们,你们看得都很严肃、很认真,想说点什么? 生1:这些人怎么可以卖劣质奶粉! 生2:我回家告诉邻居阿姨别给弟弟吃奶粉了。 生3:这些小孩太可怜了。 生4:生产奶粉和卖奶粉的人该关起来。 生5:我恨卖奶粉的人。 ...... 学生们窃窃私语,似乎都想说些什么。(表情十分凝重) 师:这些商家的行为是多么不道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教师出示课题:《买卖中的道德》 片段二 师:卖劣质奶粉是以次充好的不道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碰到过商家其他不道德行为吗?告诉你组内的同学。 学生马上动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 师:谁把你们组内的交流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生1:一次我和妈妈买了1斤2两芒果,回家后发现只有1斤。 师:啊,你少吃了一个芒果。这就是商家的短斤缺两行为。除了刚才这位同学,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生2:奶奶到菜场去买菜经常碰到。 生3:妈妈从店里买来的糖,口袋上明明写的是500克,可结果只有450克。 生4:一次妈妈买回一盒苹果,上面的又大又红,下面的小小的,还有烂的。 生5:有一次爸爸买菜时买回了一条死鱼。 生6:我的邻居买了一只斑点狗,洗完澡斑点没有了,原来是画上去的。 生7:妈妈听了一个广告,说减肥效果好,但是妈妈吃了后一点也没有减掉。 生8:有的油是从阴沟里弄来的,人吃了会生病的。 学生们的发言十分精彩,全是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片段三 生观看小品。(一个老板,两个顾客的购物情景) 师: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发现乐乐和小文在购物时的不文明行为? 三个演员的模拟表演十分幽默、精彩,其他学生也非常专注,没等结束就抢着举手。 生1:小文不该把商品弄得乱七八糟的。 生2:乐乐没有征得老板的同意就把东西拆了是不对的。 生3:乐乐把一辆玩具车的轮子给弄坏了。 ...... 师:你们说得真好!谁愿意把刚才的不道德行为改正过来? 在认识了不道德的行为后,上来的学生表演得非常出色,教室里不时地响起热烈的掌声。 片段四 师:我们来听听售货员阿姨是怎么说的?(听录音)现在你们肯定有许多话要讲。 生1:不能在商场内大声和别人打招呼。 生2:看见农工商里有人随意品尝商品,我会去制止的。 生3:如果有人破坏了商品,应该赔偿。 生4:我会人多的时候在商厦内排队付钱的。 生5:我下次会把不要的商品放回原来的地点。 ...... 片段五 师:今天我们讨论了买卖中该遵循的道德,知道买卖中最重要的是有诚信,讲文明。但是光靠我们是远远不够的,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宣传一下? 沉寂了几秒钟,不久有同学嘴里冒出:“我......我......” 生1:从一架飞机上扔一些传单。 师:你想让很多人知道,是吗? 生2:这方法不大好,租飞机是很贵的? 生3:从飞机上扔下的纸会飘得地上都是。 师:对!对环境不大好。有更好的办法吗? 生4:在学校的电视里播一播。 生5:出黑板报。 生6:在电脑上写一张建议书。 生7:在电视里放广告。 生8:画一张画贴在农工商门口。 ...... 伴随着“ 野!”、“啊?”、 “太好了!”各种声音,学生们发表了许多可行的、不可行的、奇异的、甚至有点古怪的想法,孩子们是多么的天真可爱! [教学感想] 从原来的《思想品德》到现在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改变。过去上思想品德课以“灌输”为主,把学生当成“木偶”,当成“教”的对象。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边的生活世界自然地沟通起来。《品德与社会》的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突出学科的生活性,要将社会引进课堂,让课堂面向社会,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健全的人,拥有健康向上的人生,去面对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 在教学《买卖中的道德》时,凡是课堂中的“亮点”,正是内容或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之处;凡是课堂中的“遗憾”恰好是内容或形式离学生较远的地方。 一、 补充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社会知识。 社会的知识是包罗万象的,而我们书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光限于书本上的,抱有一种唯书独尊的思想。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陆游亦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若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探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让学生将所学的课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不断学习。标准更是建议在实施中充实教学内容,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要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充分利用和挖掘文本外的教育资源,善于把社会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课堂中来,从中提炼出课堂活动的主题,收集、锤炼、编排课堂活动中的内容,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真实教学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如:在上课一开始,给学生播放一段电视录像——安徽阜阳“劣质奶粉”的新闻事件,直接从最近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入手,也许学生早已听说过,或看到过,但今天被教师精选后在课堂上特别播出,效果完全不一样,教室里气氛一下子凝重了,学生被震撼了,被惊醒了,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这样教学源于生活的理想效果得到了体现。 二、 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合作意识。 新课标强调了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品德与社会》课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学习的机会。如在课中学生明白了卖方的不道德行为后,教师没有急于去补充求全,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其他的不道德行为,同时发表小组意见,更深刻地体会卖方的其他不道德行为,得到了很多的不确定答案,这远比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传授更有价值。又如,在研究买方的不道德行为时,在教学手段上略作改变,设计了一个小品:“学生购物时的不道德行为”,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购物经历,从而明白买方的各种不道德行为,通过表演、观看等活动,使学生增强了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做好课前调查,鼓励质疑问题。 《品德与社会》课是引领儿童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帮助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事物,把学生从“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教师课前事先通过课堂教学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到生活中去。在教学前,让学生到超市、菜场等场所去购物,体验生活,耳闻目染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调查中产生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在课堂中请学生畅谈购物的所见所闻,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四、注重情感,强调生活化的人文素养。 在思品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思想观念,坚决摒弃陈旧过时的模式,体现思品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促使他们将道德知识主动内化为个体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适时的方式,引导沟通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新课导入时,学生观看电视录像,很快被感染了,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态度,感悟了不道德行为,这正是本课教学目的。此外,学生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很感兴趣,都有过购物经历,能举出身边的实际例子,通过谈谈自身的认识,虽然不是深层次的,但都是孩子们的心里话。最后,让学生明白哪些是应当弘扬的,哪些应当是反对的,哪些是法律范围允许的,哪些是明令禁止的……都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经过这次经历,我们也相信今后孩子们在购物时一定会更讲道德,而且在他们的带动下,身边的人也一定会受到影响,从而真正达到思品课的情感目标。 总之,教学《买卖中的道德》一课,教师是本着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从生活性、合作性、人文性等几个方面来构建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引起学生真正思考买与卖的道德,学会在购物活动中遵守道德,做一个受欢迎的顾客。 [调整策略] 40分钟过去了,如果有机会再次执教《买卖中的道德》一课,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1、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面对学生的滔滔不绝,怎样围绕教学目标随时调整教学指导?怎样抓住学生的精彩回答,并利用这些很好的教育契机为整节课添彩? 2、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方情感沟通的前提,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今后的课堂中还需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有效激起学生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一步活跃课堂。 3、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关注社会,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 虽然,新课程还在探索之中,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做的还有许多,如何真正落实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社会,让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走向社会等一系列热点问题?这有待我们共同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书目: 1、傅道春著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健敏著 《道德学习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3、黄黎明著 《小学德育一体化教育模式的构建》 杭州出版社 4、(美)大卫.W.约翰逊等著《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 机械工业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