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源自生活的数学问题意识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6-12-08 18:21:50 点击数:
490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许多教学内容都建立了形象的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在教授一年级下册“百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时,我除了讲授课本上的例题之外,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加以练习。 一、教学行为描述 师:淘气快过生日了,妈妈打算给他买一份礼物。于是,带着淘气来到了商场,最后,淘气看中了一个书包和一盒彩笔,它们的价钱分别是书包32元,彩笔19元(多媒体展示书包和彩笔的图片及价钱)。妈妈买这两样东西要带多少钱呢? “你能估计一下,买这两样东西,妈妈大约要带多少钱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与估算意识,我特别设计了一个估算情节。 学生积极地讨论起来。 生:我是这么估计的,32和30比较接近,就先把32想成30,19和20比较接近,把19想成20,30+20=50,妈妈大约要带50元。 学生用四舍五入的凑整法进行估计,方法正确,思路清晰。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接下来,我又和学生一起计算出了准确的结果:32+19=51。这样,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当我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时,一个学生大声说:“李老师,我觉得,刚才咱们的估算有点问题。” 我示意他解释一下他的发现。 生:我们估算的结果是50元,而实际上买这两样东西要花51元。如果淘气的妈妈也像我们一样估算,只带50元钱,那就不够了。上次,我妈妈带我去买书,估计要花七八十元,我妈妈就要带上100元。多带一些才行,要不然书就有可能买不齐了。而且,万一淘气还想要别的什么东西——因为他过生日,他妈妈也许要给他买的。所以,只带50元钱就更不够了。 说得多好呀,这个学生是把数学真正联系到实际生活当中了。在意外的同时,我充分肯定了他提出的问题:“×××想得真周到,他能够结合生活当中的实际情况考虑数学问题,真了不起。” …… 二、教学反思 没想到增加了估算这一个环节,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反思这个教学片断,我感到对我的数学教学有以下重要的启示。 1.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学生的思考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是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教学不仅仅要提问题给学生,更应该激发学生自己产生疑问,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和思考能力。 在上面的教学片断中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拘泥于他人的意见,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这一思维之花得以绽放的前提条件之一,便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发言权、提问权,在课堂中给学生一定的发表自己意见的“天空”,重视他们的每一个问题的提出。 2.重视学生源自生活的数学问题意识 在上述的教学片断中,理论上50元就是估算的正确结果,但是实际生活的经验却告诉我们,不应该只带50元钱。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肯定学生严谨的数学思想,更要认可学生源自于生活的见解。因为数学本身就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一种纯理论的东西,它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还原应用于生活。重视学生源自生活的数学问题意识,不仅可以充分地发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大程度地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而且对于其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巴师附小 喻晓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