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习作评阅,提高习作水平”之我见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6-10-16 07:48:02 点击数:
624
如今“课改”工作渐入正轨,“大语文观”已是“课改”主流,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发展生机勃勃;语文教学的重难点——阅读教学却相对滞后,致使——尤其是“作文教改”之路步履蹒跚,其中习作 “评阅方法”的更新,特显得举步维艰。 一.传统习作评阅方式的弊端 教师对学生的每篇习作精批细改,然后选取优秀习作,煞费苦心地评讲其优劣得失;可是学生呢?能买老师的帐吗?——拿到作文本后,更多的是轻描淡写地瞟一下等级,也可能轻描淡写地瞟一下评语,其收效显然甚微。这可苦了我们含辛的语文老师了——时间的大投入,精力的大投入,换来的更多的只是“一腔热血向东流”——“哑巴吃苦瓜”——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主体能动作用得不到应有的正常发挥,导致学生动脑少,动笔少,收获少的不良倾向——或许这也是“常规检查”值得改革所该重视的一个方面。 二.改良习作的评阅方法,解放老师的“无效劳动”。 怎样改良“学生写,老师改”的单调、低效的传统的评阅方式呢?怎样让老师走出习作评阅的误区和将会面临 “常规检查”的尴尬困境呢?这是个难中之难的问题——老师应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研究和总结,从而有的放矢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有效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之中。我认为必须体现“教—学—做”的三位一体,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主体能动作用,大胆突破这块尘封已久的“禁地”——其效果一定事半而功倍的。 三.强化和完善习作的“评阅方法”,切实提高习作水平。 在“教—学—做”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习作更是阅读能力信息反馈的最佳途径。那么,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呢?这是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尤其是如何体现在习作的评阅过程中呢?首先,学生必须接受系统的习作训练,习作评阅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并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经过老师的引导、点化,去“发现—总结—基本掌握—总结”评阅习作的方法和基本标准,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和不断地实践训练,经历“个性” 意识的冲击和碰撞,在思想意识的激烈 “交锋”中逐渐 “同化”提高,“异化”思维的凸显和张扬。 (一).学生应该炼就的能力: 1.具备比较强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慢工出细活”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力争做到“又快又好”。 2.学会使用评阅符号。在评阅过程中,在病句的地方使用符号—︱?—,在层次不清的地方使用符号—‖?—,在错别字处使用符号×,好的表达方法使用符号 ,优美语句使用符号~~~~等,运用不同的符号说明评阅意图。 3.客观、正确地评价。认真、细致地阅读习作,对照评阅标准,做出比较客观、正确的评价。 4.写出至少3句话的评语。指出习作的成败得失——好在哪儿,为什么好;毛病在哪儿,并提出建议,而且给予鼓励,希望做得更好。 (二).老师应当做好的事情: 1.首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对习作的评阅作一定程度的阐释,对习作的审题、立意和构思等知识要深入浅出地给以引导、说明,实实在在地做到“哑巴吃汤圆”——心中有数,从而使评阅的形式和效果收到成效。 2.对学生习作的层次有比较明晰的印象,对上中下等级习作的学生了如指掌。否则可能会出现“盲人摸相”的不良后果。 3.讲明白时间的紧迫性,效率意识的重要性,当然也要鼓励和表扬具备“乌龟和兔子赛跑”精神的学生。 4.讲清楚评阅的具体要求、标准,学生便于操作。 5.在学生评阅过程中, 绝不能袖手旁观,而要认真“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尤其找出习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新现象,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准确引导、说明、点拨和鼓励。 6.学生评阅之后,还要对评改认真、恰当的同学及时表扬,以激发评阅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达到既了解别人,又认识了自己,自然而然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习作能力,而且还解放了老师的“无效劳动”。 7.因地制宜地安排好时间表,让学生有的放矢,生活和学习有条不紊,不会杂乱无章,就不会出现影响学生课外时间的自我支配和自主安排。 四.评阅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和方便操作的原则。 (一).个人互相评阅。按照“因人制宜”的原则,自主、渐进地开展学生之间的互相评阅。 1.第一次互评时,仅在错别字、自造词、基本病句和书面整洁方面做要求,当然不限制对习作的其他方面进行评阅。 2.第二次互评时,在前次的基础上,增加审题和立意方面的要求(学生应该懂得这方面的知识)。 3.第三次互评时,在前面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文章在构思和语言方面的要求。 4.以后的评阅不断完善要求,最终学生既能在具体的内容方面,又能在外在的形式方面把握习作评阅的基本要求,达到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样就更有利于习作水平的提高。 (二).小组(集体4人∕组)互相评阅。旨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方法可以灵活变通。 1.老师可以在学生评阅之前,先选定小组长,将习作交错分发,再由小组自选一位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朗读习作,也可各读一篇,其他人认真听、想,然后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各抒己见,指出文章的优劣,最后通过比较、筛选,确定好大家意见比较一致的最佳评语。对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可以全班讨论,或者老师点拨、释疑和评判。 2.老师可以在学生评阅之前,不提要求,不给前提,让小组自己定格,自己把握,自己评阅。老师最后讲述各小组评阅的结果,给以概括提高。 3.老师在小组评阅过程中,处于主导核心地位,适时导向、提示、释疑和概括总结,最后选取优秀习作进行示范讲析,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说明:个人互评或者小组互评的时间安排1课时,这样有利于习作评阅水平的提高,也更有利于习作能力的提高。 (三).老师的轮换抽样评阅和学生的自我评阅相结合。自我评阅是抽样评阅的必要补充。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外活动,最多不超过15分钟;如果时间过长,则会影响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的时间。 1.抽取上中下三个等级的学生习作加以限时评阅,其余的则由学生自我评阅,被抽到的同学,则协助其他同学的自我评阅工作。 2.不管是老师评阅,还是学生自我评阅,都要写好至少3句话的评语,并且老师还要针对抽样学生习作的相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而评讲。 3.老师还要在共同完成评阅之后,查看学生的自我评阅情况,并把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及时总结和记录,在短时间内及时地讲给同学,同学也在相应时间内收到发回的习作本,并在自己的习作后写出至少3句话的感受和体会,不超过10分钟。 (四).成立(28人)专门评阅小组(1次/半月)。 1.由习作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组成,又分为7个小组(4人∕组)老师要辨证的了如指掌,人员是不完全确定的——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和写作氛围,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和科学学习,达到全面发展。同样,时间不超过15分钟,但更多的是体现在小作文中。 2.各小组在评阅完同学的习作后,要归纳出带普遍性的现象和问题,并形成书面文字——至少1点在那些方面做得好,2点在那些方面做得不好,并提出建议,一共至少4句话。 3.老师收集他们的意见并归类整理,且有针对性地评阅,最后进行重点的分析、讲评。同样,在短时间内及时地讲给同学,同学也在相应时间内收到发回的习作本,并在自己的习作文后写出至少3句话的感受和体会,同样不超过10分钟。 我想:这不仅丰富了学生作文课外活动内容,也利于在“带评”和“示评”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利于激发他们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同时也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节省了老师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可谓事半功倍。 一言以蔽之,学生习作水平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只有且仅有做到“教—学—做”的三位一体,“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同时又将老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地、恰到好处地贯穿作文教学始终,既解放了老师的“无效劳动”,又能从事更广泛深入的教育教研活动,还提高了学生鉴赏习作的水平,并且习作水平也不断地提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
- 上一篇:话题作文“十八忌”
- 下一篇:浅谈农村孩子“口语交际”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