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

周平儒

(四川省平昌中学教科室  四川平昌  636400)

 

论文发表及获奖情况简介:

发表论文编号:364,国级,国内范围发行, 湖南师范大学主办,《中学生理化报·高二化学版》2006年8月17日上第4版上刊登。】

                                            

 

    一、造纸术的发明

    中国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阶段。在此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为了帮助记忆、记录经验、留传、著书立说等需要,采用过许多天然原料或经过加工的材料作为记事、书写所用。如结绳记事、甲骨镂刻、石鼓碑碣、简牍缣帛等。

    蔡伦是汉和帝时的中常侍兼尚书令,掌管制造宫廷用品。据《蔡伦传》记载,他“有才学,尽力敦慎,……永元九年(公元97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秘,为后世法”。说明他具备发明创造的个人素质,当时也具备研制植物纤维纸的物质条件。“每年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说明他经常去民间考察沤麻、煮葛、纺织等生产经验,并潜心研究,加深和积累了对植物原料与纤维性能的认识。他经长期努力研制,终于在公元105年(东汉元兴元年),利用破全网、旧布头、麻头及树皮制成了书写用纸。

    关于蔡伦发明了造纸的史实,我国二十五代史之三《后汉书》有着明确的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候纸”。其他古书上还记载了蔡伦造纸的工艺方法,如《博物志》中说:“蔡伦煮树皮以造纸”,“蔡伦始捣故鱼网造纸”,《后汉书集解》称:“蔡伦挫捣故布网抄作纸”。这里的挫、煮、捣、抄,相当于现在的切料、蒸煮、打浆、抄纸等主要造纸工序。“造意”、“始捣”有首先发明之意,说明蔡伦首先以破布、鱼网和韧皮植物的茎皮为原料,制造出可用于书写的植物纤维纸。蔡伦造纸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制造工艺仍为当今世界所共用。

    二、造纸术的传播

    公元105年造纸技术发明后,逐步向全国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掖县)的造纸能手左伯。另外,纸和藻饰书通过丝绸之路也先后传向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

    晋代开始,我国书画名家辈出,大大促进了书画纸的发展。晋与南北朝的书写纸抄经纸为麻和楮皮制造,纸面已敷用淀粉与白色矿物涂料并进行研光。

    隋代统一南北后,唐、宋继承与发展了数百年造纸的成就,并开辟了唐、宋手工造纸有全盛时期;唐代书画与佛教盛行,使纸的需求剧增,造纸的原料扩大到用藤和皮等。书画纸还用淀粉硝煮成涂料涂布后再经打蜡,最后用粗布或石块等揩磨砑光。写经纸还用黄檗染成黄色以避蠹。北宋时安徽已采用日晒夜收的办法漂白麻纤维以制纸,抄出的生纸光滑莹白,耐久性好。南宋时我国南方已盛产竹纸,王安石、苏东坡等都喜欢用竹纸写字,认为竹纸墨色鲜亮,笔锋明快,当时受到许多文人墨客的仿效,从而促进了竹纸的发展。宋代不但盛产竹纸,而且开始用稻、麦草造纸。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记载了浙江人以麦、稻杆做纸明代浆及与油藤配用造纸。

    到了明代,我国用竹子造纸的技术(指手工)已臻完善,宋应星著《天工开物》系统叙述了用竹子造纸的生产过程,并附有生产设备与操作过程的插图。该书已译成日、法、英文传入日本与欧洲,是我国系统记述造纸工艺的最早著作。

    经过元、明、清数百年岁月,到清代中期,我国手工造纸已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传播的物质条件。

    我国在发明造纸以后,先是把纸本书携往国外,然后造纸术也逐渐外传。

    纸和造纸术首先是传向我国山水相连并早有交往的朝鲜。公元384年,东晋熟悉造纸的和尚摩罗难陀从山东乘船渡海至百济国,带去各种书籍献给百济国王,并在朝鲜传播造纸。唐、宋之后,朝鲜高丽纸质量一度超过我国。

    公元610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推广全国,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造纸术传入阿拉伯是在公元751年。那一年唐将高仙芝在阿拉伯大食国在中亚西亚坦罗斯城(原苏联南部哈萨克地区)的战争中失败,被俘去一批造纸工匠出身的士兵。当地人组织这些俘虏传授造纸方法,并在撒马尔康办起用棉花造纸的厂子。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