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指向“起步作文”的阅读课
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在开学后两周教务处安排我为新进教师上一堂示范课,虽说是示范课,但也免不了担心课 一、以读激趣,积累好词佳句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贴切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学生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想象画面,感受语言的美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好的习作要有生动形象的词句和贴切合理的多种修辞手法,才能吸引读者。同时学生在朗读中找出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学会了积累运用,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篇章布局 习作教学中存在一个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事实,其侧重点在“如何思考问题的方式的教育”上,即怎样想、怎么想清楚、怎么样想得好。叶圣陶先生说:“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依傍语言,思想是脑子里在说——说那不出声的话。如果说出来,就是语言,如果写出来,就是文字。朦胧的思想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语言,清明的思想是有条有理组织完密的语言。”《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特别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以下几种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旨在学习作者的篇章布局,培养学生的习作思维能力。 1.先学习首尾两个自然段,初步感受总起和总结自然段的写法。 总起自然段: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总结自然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两个自然段,感受到两个自然段的内容相近,初步认识这种习作方法叫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2.集体“旅游”春天的小兴安岭。 (1)生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汇报交流: 生1:我喜欢“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这句话,因为“抽出”用得好,动作快,好像就在我们的眼前。 生2:我喜欢“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因为这是一个拟人句,作者把小鹿当成人在写,读起来更生动。 生3:作者在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春天小兴安岭的景色。具体有小兴安岭的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2)课堂小练笔:写一写家乡春天的果园景色。 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 春天,果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果树大口大口地喝着春水。小鸟在果树上放声歌唱,小猫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还有一个孩子写的是: 春天,果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渐渐地,果树上开出了一朵朵漂亮的花骨朵,蜜蜂和蝴蝶在枝头飞舞,小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人们在忙着给果树施肥,孩子们在果树下做游戏,玩得可高兴啦! 3.分组“旅游”夏、秋、冬三季的小兴安岭。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打破了常规教学方法——逐段分析每个季节的美景。分组学习,孩子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三个自然的学习,最后的汇报交流,形成互补,学生既收获了学习的快乐,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大胆尝试,做到读写结合 章熊先生说:“把语文知识转化为教学程序,关键的是练习设计。写作就是言语的表达的练习,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 学生的习作与阅读是相互促进的。因为学生在阅读中,可能通过具体的文字素材去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不断地从作者的写作思路中得到启发,这样就可以为学生的起步习作作好心理准备。而且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会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习作一般从模仿开始,借鉴范文的过程,正好是对范文的再学习,再认识的过程。学生在习作模仿时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作者的表达方式。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尝试了第一次习作,大多数孩子写的是《美丽的果园》,个别孩子写的是《美丽的田野》。40篇习作中有11篇习作获得了A,这11篇习作中:结构清晰,语句通顺,在习作中合理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能够抓住果园(田野)四季的一些特点进行描写。其中获B的有17本,B类的习作中:结构清晰,能够抓住果园(田野)四季的一些特点进行描写,只是语句不够通顺,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其中C的有5本,获C的习作中:结构清晰,但没有具体地写出四季的特点。最后是D的3本,E的有4本。 通过统计,有82.5%的学生学会了本课的篇章布局,知道怎样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果园四季的特点,而且有60%以上的学生在习作中合理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达到了本课教学的目标,突破了难点,迈出了起步作文的第一步。
巴中市通江县长乐小学 李琼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