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巴中市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3年巴中市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巴中市恩阳中学 彭丽华 2013年巴中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文综依然是历史与思想品德合卷,总分150分,其中历史90分,思品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下面我就此次试卷作如下分析: 第一部分:真题展示及试题解读与点评 (一)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是在一组内容相近、相似或相混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的一种题型,属于客观性试题。它一般由“题干”和“题肢”(也称选项)两部分组成。我市中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主要有: (1)表述型选择题:也称肯定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用“……是”、“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主要考查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如:19.D【考查目的】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基本史实的再现,认识到近代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考点点评】中国近代化历程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之一,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这部分的内容我们要求学生弄清中国近代化的三个阶段即为经济领域开展的洋务运动,政治上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思想上的新文化运动,知道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式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历程,理解这几大事件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上所占地位及其影响。 21.D【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了解并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考点点评】中考对抗日战争的考查以重大史实为主,尤其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抗战全面爆发的标志,南京大屠杀,中共七大等。 25.C【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光荣革命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考点点评】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学习,应重点放在几件大事上:爆发的根本原因,开始的标志,查理一世被处死,光荣革命,《权利法案》颁布,初步理 27.C【考查目的】本题意在通过对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事件的列举,考查学生对两次革命中重大事件的掌握。 【考点点评】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中考考查率非常高的考点,应引导学生对两次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重大事件,文件,领导人,结果进行比较记忆,通过学习理解两次革命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9.D【考查目的】本题意在以列夫·托尔斯泰为代表考查近代科学文化成就,使学生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点评】文化史在中考中随占的分值少,却是中考必考内容,一般出现在选择题或者列举题中。因此应要求学生记住几个主要人物及其成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牛顿的力学体系,莎士比亚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等 30.A【考查目的】本题意在通过对一战后美日争端的考查,了解一战后各列强依然矛盾重重,他们之间的矛盾,纷争引起了战后世界格局的重新调整。 【考点点评】一战后国际体系的重建是世界现代史的重点内容,对这部分的内容应理清战后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及会议主要内容,调整的主要矛盾以及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31.C ;32.B【考查目的】这两道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开始的国家以及为反危机美国的应对措施。 【考点点评】一战后,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虽一度经济高速发展,但在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面对危机,美、英、法等通过改革的方式渡过了危机,而德、日等国却通过发动侵略战争的方式来转嫁危机,最终引发了二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作用,理解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对西方经济影响。 (2)否定型选择题:亦称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 如:23. D【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识记。 【考点点评】中考对解放战争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三大战役的名称及其重大意义。当然也要注意对战争中重大事件的掌握,才能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时序观。 破解法:这两类选择题一般难度不大,测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小,但需要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可以把中考考点和知识点进行必要的梳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命中率。第二类有时还需要如下功夫:①直选法②排除法③推理法等。 (3)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等。 如:26.B【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的掌握。 【考点点评】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考要求掌握它爆发的根本原因,爆发标志,颁布的重要文件,革命高潮及拿破仑的主要活动。以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34.C【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从而理解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考点点评】关于经济全球化,一是要弄清经济全球化在我们身边的具体体现,其次要注意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破解法:因果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的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4)比较型选择题: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一般都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相似”等标志性词语,有些题也有反映程度性的词语,如“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 如:18.D【考查目的】通过对几个条约的比较,考查学生对近代史上几个不平等条约内容的整理和比较能力,从而认识到几个条约的签订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考点点评】在列强的侵华史中,几个不平等条约及其内容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应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比较,如割地最多的,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 28.B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是通过对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几个内容的比较,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热点,注重民生。 【考点点评】对这两次改革的考查,一般应关注其根本原因,改革的领导者,主要内容,及对改革的评价。认识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在俄国和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破解法:在做比较型选择题时要注意区分需要比较的各个事件的共性和个性。最常用的是排除法,这类题对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5)组合型选择题: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包括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 如:35.A【考查目的】本题意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例,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考点点评】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掌握重点应放在其主要成就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核心技术等等及其反映的特点上,并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破解法: ①肯定筛选法(选基法)是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②否定筛选法(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6)排序型选择题:是把打乱了顺序的事件按一定的要求(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排列出正确的顺序。最常见的是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如33.D【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20世纪以来三次世界格局的演变的主要历程的掌握。 【考点点评】20世纪以来,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格局也先后经过了三次调整,而三次格局的调整也成为我们学习世界现代史的一条主线。中考中也经常将其作为考查的重点,尤其是容易在材料题及综合题中出现。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清三次格局形成的过程,表现及起始阶段。如凡-华体系的形成过程,两极格局的表现,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多极力量等。 破解法:①首位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然后看选项中以这一史实序号为首的选项,就可以迅速地选出答案。②首尾结合法,按时空延展顺序找出最早发生的一件史实和最晚发生的一件史实,根据其序号即可选定正确答案。③中间判断法:如果首尾相同按中间的先后顺序去判断,也能很快确定正确选项。 (7)材料型选择题: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材料题的扩展和延伸。此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材料可能是文字、图片、表格),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设置备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对比进行选择。 如:17. B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认识,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考点点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中国近代史概念:从时间点说,始于鸦片战争。从社会性质来说,中国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社会发展历程来说,就是一部反帝反封建,民主加民族革命的历史。 20.A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性质的了解,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考点点评】对五四运动的考查一般涉及其基本史实:前后两个时期斗争中心,主力的变化,口号的提出并能根据口号分析其反映的实质,运动的初步成果,性质及影响和五四精神的传承。 24.A【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通过材料中的“以人为本,人性”认识到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考点点评】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中考必考内容。文艺复兴应重点关注其兴起的根本原因,兴起国家,核心思想及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和成就和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新航路的开辟则主要把握三位著名的航海家及其主要路线和贡献及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破解法: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注意认真阅读材料,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二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二)整合列举题 40.41.42 【考查目的】40题考查中外近代史上为实现近代化而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41题考查近代以来对推动世界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文件名称;42题则考查20世纪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形成中产生影响的国际性组织。 【点评】组合列举题是把符合某种条件的人物、事件等按要求排列出来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归纳、列举、综合等能力,着眼点往往放在一些大的历史发展脉络、一些框架性的知识结构、一些相类似的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上。该类试题知识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综合归纳性强。要求学生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注意对历史宏观知识框架的把握,注意对历史知识内在纵横联系的梳理和总结。它主要包括①横向列举题:横向列举题主要以考查某单元、某专题的系统知识为主。横向列举题的答案要点分布在知识“块”中,跨度不大,答案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或是前后相承关系,或是因果关系。横向列举题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组织和识记能力,类似问答题中的简答题。解答横向列举题要求在平时复习时,要牢记各课各单元知识要点,掌握每个单元、课的知识结构和层次要点,注意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②纵向列举题:纵向列举题以考查学生的知识“点”为主。答案散见于各单元、课中,甚至所有教材中,跨度较大。纵向列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是否分门别类,融会贯通。考查学生的概括综合能力,尤其是联系和归纳能力。解答纵向列举题要求先对历史知识进行综合归纳,然后提炼要点。纵向列举题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要加强综合训练,提高自己熟悉掌握基础知识后的运用能力。③主题列举题:主题列举题与横向列举题、纵向列举题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问题呈现方式上往往会以一定的历史主题形式出现,要求列举与这一历史主题有关的史实。解答主题列举题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在进行专题复习时,要注意加强对此类列举题的训练,有意识地罗列出一些历史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对相关的史实进行归纳整理。④图表列举题: 以图片或表格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回答与图片或表格相关的史实,或根据图片进行对号填空。此类列举题出示的图片或表格往往围绕某一历史主题,需要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图片,或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做答。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抓住题干中所给出的时间或空间等关键词语的限制,找准回答问题的落脚点。另外注意不写错别字。 【参考答案】40、①孙中山②陈独秀③哥伦布④华盛顿 41. ①《共产党宣言》②《权利法案》③《联合国家宣言》④《独立宣言》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2. ①联合国②欧洲联盟③世界贸易组织 (三)材料解析题 此题型属于大型主观性命题。它以提供“历史材料”的形式,要求分析“材料”并解答有关问题。主要考查的是“应用能力”或“综合应用”能力。该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类: (1)多材料的组合题型:它是针对若干有着某种形式联系的材料,提出问题可针对其中某一则材料或多则材料,即采用多角度和相比较的提问方式。这是目前的最基本题型。 (2)提炼类题型:即材料未经处理,在提问时要求有条件地提炼观点、内容和意义等。要按所学知识或依据教材相关知识内容整理组织答案。 (3)数据表格类题型:即通过数据表格、图画等材料的阅读理解来分析解决问题。 (4)材料评述题型:即把提供的材料作为认知的背景,发挥创造性思维来评价说明有关问题。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总体上可分为三个步骤: 一、读懂材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 首先,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这是解题的基础。其次,深挖材料,还原历史背景。这是解题的关键,它决定了答案的来源。 二、审清题目,就是抓住关键词(提示语、时间和地点限制)弄清题目在问什么,弄清题目的考查意图。如:(1)弄清题目是要求根据材料作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2)若针对观点提问,要注意问的是题目的观点、答题者的观点、还是历史上已成定论的观点;(3)若考查原因,就要抓住根本、直接、历史、现实、主观、客观、政治、经济等关键性词语。 三、规范答题,力求完整。在书写上,务必要做到四化:1.提示化。写出答题的提示语。2.段落化。每个问题的答案写一个自然段。3.要点化。如果答案比较复杂,尽可能用课本语言和观点,史实准确,提炼概括,答案严谨缜密,言简意赅,分层回答。4.序号化。答案行文或按时间先后,或按空间顺序,或按性质归类,依次展开,且在每要点前标明序号,答案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43题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通过二战后揭开冷战序幕的人物,冷战的主要表现,使学生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能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进而致力于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点评】对世界格局的考查,近几年都是中考的一个重点,一般是以三次格局的整合形式出现,要求学生能准确把握20世纪以来三次世界格局的名称,形成和结束的标志,具体表现,及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一般问题的设置可根据材料得出答案,也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因此,本题第2小问的设置有欠思考,材料对冷战的表现没有体现,因此应设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参考答案】(1)丘吉尔(2)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等(4)和平与发展 44题 【考查目的】本题意在通过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知识的整合,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从而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点评】对三次科技革命的考查,常规都围绕着各自主要的科技成果,带人的时代,主要的科学家,发明家等基本史实。因此,我们除了牢固掌握这些知识外,还应关注其动力,能源的新发明,关注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一方面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时要意识到科技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应此要注意科技的再创新,注意对学生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尊重科学,重视科学思想的培养。 【参考答案】(1)第一次 第三次 第二次(2)蒸汽机,内燃机(3)第一次:蒸汽时代 第二次:电气时代 第三次:信息时代(4)计算机网络技术(5)爱迪生 电灯 (四)综合问答题 这是具有多种测试功能、历史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它是集知识比较、识图解答、与现实紧密结合、把思想教育和知识能力融为一体的、几种题型相结合的考试类型题,主要是考查"综合应用能力"。它不仅适用于大跨度的历史问题,也适用于阐释历史理论问题和涉及情感价值观的问题。解答时注意试题的问法、提问方式、角度、答题重点等不同,依据提问顺序做答,问什么答什么,不可离题发挥、节外生枝,要准确表述。 问答题的类型: (1)叙述类问答题。这是问答题最基本的题型。它主要是对教材中重要知识形成完整记忆,对重要历史事件等准确记忆与理解,形成关于这一事件的知识体系。 (2)归纳概括类问答题。是从数量较多的或反复出现的类似的历史事实中,或把时间、空间上较分散的历史现象加以选择、提炼,形成集中的、一般性的认识、观点。它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归纳、概括、再现、再认的能力。(3)评价类问答题。主要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制度、政策、方针、措施等的进步与否、历史作用积极与否的评价。它考查学生运用掌握的历史知识史论结合地解答问题。 (4)综合类问答题。这是具有多种测试功能、历史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它是集知识比较、识图解答、与现实紧密结合、把思想教育和知识能力融为一体的、跨学科的、几种题型相结合的考试类型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5)开放类问答题。这是指试题只提供若干材料或理论信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它将锻炼学生提高真正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5题 【考查目的】归纳概括类问答题,本题意在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基本史实的考查,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从战争中反思:和平来之不易,应摈弃战争,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 【点评】中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考查重点放在战争中的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如一战的导火线,转折性战役,中美对战争结果的影响,战争性质及结果,二战中的几次突袭战,战争的转折点,第二战场的开辟,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性质及两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等。更应该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46题 【考查目的】本题意在通过中共革命斗争史,考查学生对中共革命历史的再现能力及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从而了解中共为中国近代革命道路的探索,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富强做出的巨大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决定作用,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从而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点评】中共的革命斗争历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大主线。对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们要注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中共的成立,开始独立领导革命,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中的重大事件如中共一大,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长征,领导抗日战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解放战争等都应牢牢掌握,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序观,从而形成和逐步提高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试卷综合解读与评析 纵观2013年巴中市中考历史试卷,我们能清晰的看到试题既注重“三基”,又突出能力;既源于课本,又改革创新;是一份很好的诠释新课程理念的中考试卷,充分体现了义务阶段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及依据 试卷以新《历史课程标准》(2011)及《2013年巴中市中考历史考试内容及要求》为依据,其指导思想是: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充分发挥中考的选拔功能,坚持有利于促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历史成绩的整体提高.依据教材: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上册、九年级上下册历史教材 二、命题原则 命题注重在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知识基础上,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收集、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现实社会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意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 三、卷面分析 1.题型与题量:我市中考历史题共有四种题型,26个小题,其中17——35为选择题共19个,40——46为非选择题共7个,所占分值及比例具体统计如下:
各种题型和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符合课程标准,安排合理。 2.考查的内容与范围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课标所列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涉及面广,包含中国近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文献,并做到各史实的横向比较,纵向连贯。其中中国近代史选择题7个14分,列举题3分,综合问答题11分,共28分;世界近代史选择题6个共12分,列举题5分,材料题10分,共27分;世界现代史选择题6个共12分,列举题4分,材料题8分,综合问答11分,共35分。试题涉及八、九年级所学主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且中外史所占比例与中考要求保持一致。从考查的范围来看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并紧扣考纲。 3.难度与层次。整套题难度题为9分,中难度题18分,基础题63分,符合易中难度要求比例:7:2:1.试题难度不大而贴近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比例适中,既重视了对历史知识系统性和规律认识的考查,同时又有意识的体现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思想。 四、试题特点分析 1、试题源于教材,突出“双基”的考查 历史基础知识很重要,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以后高中阶段对历史的学习。我市中考题所涉及教材知识要点40多个,包括了中国近代史中的屈辱史,探索史;世界近现代史中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与发展,三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三次重大调整。其中的大部分题目都立足于考查初中历史的核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历史方法,关注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不以繁杂和细碎取胜。基础题主要在选择题,而提高题主要在非选择题,但都在基础知识的理解之上,如选择题中的第19、21、23、25、27、29、30及三道列举题等;同时,试题立足课本,并注重课本中课后测评的作用,如第18题就直接选自课后测评题,第29、31、35题就是由课本习题演变而来.学生解答这类源于课本的题目,会感到亲切而自然. 2、强调主干,突出时序性。 历史教学中的时序观念,是指在历史叙述中树立时间意识,学会运用时间术语来进行历史陈述;在历史分析时要重视资料文献中的价值与作用;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正确的时序观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历史事件、人物、现象所发生和存在的时间和地点,启发学生探究这些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有机联系,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理解能力。如果没有明确的历史时序意识,只是讲述历史事实,那么,面对这些事实,学生就会感到杂乱无章,没有头绪,甚至发生历史的错位,出现“岳飞杀张飞、杀得满天飞”等类似的笑话,更无法正确地考查这些事实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无法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达不到历史课程的培养目标。本套题中的第33题对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顺序的排列,46题勾勒出中共革命斗争主要历程,都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主干知识,这类题的考查就是为了突出历史的时序性,并作为一种导向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时序观。 3、试卷时代感强,呼唤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愈来愈受到重视,国际竞争特别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用历史教育学生,以增加民族自豪感,时代责任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符合 4、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开放性。 一般试题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要求知识的开放,如第43题(3)小问“你认为当今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另一种是对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开放。它集中体现在材料解析题和综合探究题中。出题者的命题思路就是让学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并要求谈认识、启迪、启示、感想和看法等,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考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如第45题(5)小问“回顾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第46题探究四“回顾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历史,你有何感想”。设计这类问题既可激发学生兴趣,又可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表述能力。答案也要求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体现了开放性。 第三部分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 1、依据考纲、紧扣课本、夯实基础 新课程标准及《巴中市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要求》是备考的依据、方向,教材是平时教学和学习知识的重要文本,也是落实课标和中考说明的平台,因此要认识教材的重要性。 中考试题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但重点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时序观;要对《新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础线索,阶段特征、基础观点等引导学生准确、系统、牢固地掌握并理解。 2、专题整合,注意知识的系统性 近几年中考试题出现一个趋向,从考查历史知识的广度向考查历史知识的深度转变。考试越来越由一个体系完备、无所不包的大通史浓缩成为一个代表性高、概括性强的专题史。而且新课程更强调对专题知识内容的挖掘。因此,在后期的教学中,专题复习非常必要。要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能纵横联系,进行立体复习。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整理出单元知识结构;根据每阶段历史发展特点整理出若干专题,如近代中国屈辱史、抗争史、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根据时政热点,整理出一些新的专题,比如改革专题、思想解放专题、科技创新专题等;根据知识内容整理的专题,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专题、战争专题等。这样,知识的掌握将不再是孤立的、易混淆的点和块,而是一个网络体系,复习起来头绪清楚,一目了然。 3、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提高能力 现实是历史的延伸,从现实出发,可以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近年来,各地中考历史试卷都出现了一些较为灵活的题目,它们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发展、关注社会进步,力图使学生能够将历史与现实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并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必须让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得到启示。社会热点包括: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民主政治、改革、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民生问题、文化繁荣、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关系、中日关系、三农问题、世界政治格局、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等。 4、强化训练,提高应试技巧 在今年的阅卷场上,阅卷老师普遍反映学生书写马虎,答题随意。教师在后期复习中应加强模拟训练,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如认真读题,要求学生对题目要全读,细读,领会题意,认真审题。审题是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才能完整准确把握题意。最后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答案规范化:做到观点正确,文字准确,条理清楚,书写工整。 5、加强非毕业班历史教学,注重初高中之间的衔接 历史学科历来被认为是“豆芽课”,初一初二很多学生都不重视,大家都认为等到初三时再背也不晚,于是,历史学科被认为是死记硬背学科。不管是初中历史的中考,还是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历史考试都偏重于识记能力的考查,而对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方面的能力的考查相对薄弱。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因此学生纷纷争做“背多分”。造成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只局限于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不愿意独立思考,能力不能提高,而历史学科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因此,非毕业班的历史教学首先不仅要面向全体,夯实基础,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思辨。其次,注重学法指导。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无疑是教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金钥匙。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课前有预习和思考,改变课堂上只是埋头做笔记而听课不得要领的坏习惯,课后复习要融会贯通,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善于总结,掌握方法。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我们科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培养。这样也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高中教学逐步衔接。 当然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新课改过程中,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做到这几方面:一是转变观念,让学生和社会都真正认识到学习历史的价值和作用。二是提高认识 --- “历史不是单纯的死记,要靠理解”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最后要提高我们自身的业务水平。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主动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