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学习语文 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在体验中学习语文 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内容提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体验学习,就是指能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所体验,在体验中又能生成新的学习方式,在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语文 体验学习 在新课程条件下,语文课堂教学改变了过去输灌的模式,提倡体验学习模式。“语文体验式学习”,应让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精神敞开地面对语文,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亲历语言实践活动,带着自己的心理特征、生活体验,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感悟语言、欣赏语言、积淀语感、运用语言,使个体心灵从中体验到语文学习本身的乐趣,让语文的学习过程与生命个体的丰富、发展过程相一致,从而享受到生命活动带来的震撼和愉悦。 一、在丰富的情境中体验学习 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体验教学的前提,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让学生在这种科学环境中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才能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法把学生学习过程变成学习的主体乐于参与,乐意接受的过程,真正做到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学有所感,学有所悟。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途径是多样的: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课文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 课例:《识字一(春天来了)》 在教这课时,教师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后,利用学生的兴奋的情绪,将他们带入情境:“小朋友瞧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眼前的图画,一下子罩上了情感色彩,充满着春天田野的气息,瞬息间,孩子几乎全身心地倾注在图画上,激活了他们储存的春天的表象,他们愉快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了,黄莺鸟在空中唱着动听的歌。”“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树的叶子长出来了绿油油的真好看。”“河面上的冰融化了,小河哗哗地流。”“迎春花开了,许多野花也开了。”“蜜蜂、蝴蝶飞来采花蜜。”……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把春天的大地描写得十分生动,他们已经实际感受到春天的美。有了这样的感知基础,对课文中出现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就连同形象一起进入他们的意识。这里包含着知识的学习,包含着语言的表达,也渗透着美的感受。 课例:《松鼠和松果》 在教学这课时,当孩子们为小松鼠的好主意拍手叫好时,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将学生引入情境:森林里以后会是什么样呢?咱们把它画出来吧。孩子们展现的画面丰富多样:有的画了茂密的松林;有的画了一棵棵缀满松果的松树;有的画了在茂密的森林里许多小松鼠在快乐地采松果、种松果……在这样充满活力的、富有童趣的情境中,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文字而且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图片、音像、多媒体课件更丰富多彩,给学生一种新异、真切的感觉,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如在教学《语文园地五》时,教师设计了“寻找智慧城”的动画课件,可爱的鸭姑娘、调 课例:《小小的船》 在教学这课时,课件所展示的广袤深邃、星光璀璨的夜空深深吸引了学生,把学生带到了儿歌所描写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通过音乐渲染情境,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音乐用它特有的感人的语言展现鲜明的形象,渲染广远的意境,因而更易于使学生激起与课文相似的想象和联想,以至心驰而神往。 课例:《春雨的色彩》 在教学这课时,教师播放“春雨沙沙”的音乐让孩子们边听边唱,在音乐的带动下,学生的脑海中展现出了在阵阵春雨滋润下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例:《火车的故事》 在教学这课时,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唱“火车开了”,轻松的乐曲、欢快的节奏勾起了孩子们记忆深处火车的形象,激发了学习探究的愿望。像这样把音乐与课本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课例:《王二小》 在教学这课时,教师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引入,那委婉动人的乐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使这些生长在幸福中的孩子很容易地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产生了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不仅唤起他们的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而且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 课例:《荷叶圆圆》、《夏夜多美》、《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 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担任童话角色排演课本剧。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表演中,根据课文内容演绎并发展故事情节。学生为“夏夜多美”补充了小蚂蚁到家后蚂蚁家族感谢蜻蜓、睡莲、萤火虫的情节;为“要下雨了”补充了小兔回家后查找百科全书了解了许多要下雨前的现象的情节。同时学生还依据对课文的理解,想象角色动作,充实角色语言。学生为“荷叶圆圆”中的小水珠配上在摇篮中轻摇的动作,为蜻蜓配上飞翔盘旋的动作,为小青蛙配上蹦蹦跳跳的动作……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课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的同学。在这样的情境中,儿童对教材中角色的语言、行为动作以及思想情感,都有很真切的理解。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二、在课堂探究中体验学习 语文体验教学过程,是促进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感情,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在生活与学习中孩子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摸一摸、试一试,他们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因此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儿童去感受,去探究,去体验,去感悟,去表达。 课例:《影子》 在教学这课时,教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做游戏,孩子们在操场上互相追逐踩影子,在游戏中观察到影子的变化,并通过观察发现光与影子的关系。 课例:《阳光》 在教学这课时,教师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去寻找阳光的足迹,感受“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同 课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在学习这课时,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在花盆中种下一颗煮熟的黄豆和一颗没有煮过的黄豆,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变化。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明白了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课例:《称象》 在学习了这课后教师设计了“小兔分米”实验。老师先讲述情境:两只小兔住在一条小河边,有一天他俩去集市上买米,他们买了两个一样大小的木桶和一袋米,到家后它们为怎样把米分得均匀而发愁了。你能帮它们解决问题吗?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有的学生用脸盆当小河,用塑料碗当木桶,一丝不苟地帮小兔分米;有的学生用橡皮擦、直尺做成简易的天平,也分得公平、均匀。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感到无限的快乐,学习成为儿童主观需求,主观的学习又带来成功的喜悦,产生探究的乐趣。 低年级的孩子好胜心强,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各种竞赛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有效手段。如在生字教学中,教师用“比比谁的朋友多”的竞赛形式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用评选“金嗓子”的竞赛激励学生大胆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评选“故事大王”的竞赛鼓励学生复述课文、进行口语交际。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发挥评价的作用,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大胆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课例:《棉花姑娘》 在教学这课时,当学生提出“为什么燕子只吃空中飞的害虫,青蛙只吃田里的害虫,啄木鸟只吃树干里的害虫”时教师及时地肯定“真会动脑筋,是问号的好朋友”同时引导他从课外书中寻找答案。当学生对文中七星瓢虫吃蚜虫的叙述补充介绍“七星瓢虫喜欢吃蚜虫的蜜露,同时会把卵产在蚜虫的卵中使蚜虫无法繁殖。”老师竖起了大拇指夸奖到“真棒,你从课外书中了解到的知识可真不少,是我们大 三、与同伴互动中体验学习 在语文体验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课例:第2册《识字3》 在教学这课时,教师在初读课文的阶段,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互帮互助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识字阶段,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并通过组员之间互相指认生字,检查识记生字的情况。在理解韵文的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质疑,并通过小组讨论解疑。在朗读背诵阶段,学生在小组中练读,选出代表本小组参加“金嗓子”比赛的人选。同时在小组里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背诵。在课外延伸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到图书馆查找,或在小组同学家的藏书中查找,或向家长请教,或自己创作,收集、创作了许多“对子”。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多次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依靠集体的智慧,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能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畅所欲言,尽情地展现自我。学生的创造力在小组交流中得到了重复的发挥,培养了自信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产生积极的体验,从而感悟语言,实践语言,发展语言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苟志弘 |
- 上一篇:在学习中创新,在实践中探究
- 下一篇:“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