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淀智慧升品味 反思教学促成长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积淀智慧升品味 反思教学促成长

    2011年9月21日至30日,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在美丽的成都华川宾馆,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1)四川省农村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四川教育学院小学品社班”培训。此次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由四川教育学院承担培训的活动,历时虽然仅仅十天,但带给我的视听是全新的,带给我思想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是深刻而又巨大的。
一、活动形式:展示和交流。
此次活动有专家和一线名师共计16位为代表,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了思品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思品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何形成教育特色、课堂管理中的师生交往技巧、思品作业改革和课外活动指导、思品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思品提问与合作技巧、思品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等,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各自在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可谓百花齐放。
成都市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高级讲师、四川省特级教师肖成全主讲的《有效教学与教师经验成长》包括四个方面:(一)一个价值取向,如何有效成长(专业发展四步走、一个核心理念三求论);(二)两个概念的诠释(有效教学、经验成长);(三)教师经验固化的三个策略(如何化行动为经验、如何化一般经验为核心经验、如何化琐碎经验为系统经验);(四)经验成长的风险规避。
重庆江北区中学高级教师罗茜主讲的《如何使教学活动具有实效性》包括四个方面:(一)认识理解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特点);(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竞赛活动、快乐游戏、考察体验、参与练习、督导评价、自我展示、欣赏感悟、角色表演、信息交流、演讲辩论、情景模拟);(三)影响教学活动实效的因素(活动设计、实施层面存在问题);(四)合理有效设计教学活动(活动的适切性、趣味性、学科性、达成性)。
重庆巴南区中学高级教师刘传富主讲的《对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情景教学的思考》包括四个方面:(一)情景教学简述;(二)为什么情景教学是品德课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品德课的本质、充分用好品德课程新教材的需要、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三)怎样进行情景教学(实践情景的创设与利用、模拟情景的设置和运用、虚拟情景的设置和运用、);(四)情景问题的使用方法;(五)创设情景的途径(生活展示情景、实物演示情景、图画再现情景、音乐视频渲染情景、表演体会情景、语言描述情景);(六)情景问题设计的注意事项。
还有,刘静主讲的《品德学科活动设计有感》,杨霖主讲的《思品与生活、社会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杨东的《思品教育的行为与策略》,胡晓萍的《社会转型期间的道德与师德》,卿平海的《如何形成教学特色》,刘大春的《课堂管理中的有效交往技巧》等等。
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课内外参培教师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交流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写培训日记;二是发短信;三是直接提问。交流的内容不限,可以是本节课的设计和教法,也可以是对某位专家的教育教学主张进行提问,还可以是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有老师提出农村小学应该如何让思品课实现生活化?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等等。老师们所提问题很多,涉及面广,参与的热情很高。名师们对所提问题总能侃侃而谈,一针见血。
二、不虚此行:感受和思考。
(一)师爱是教师成长的源头活水。
也许是缘于思维定势的局限,我理解此次活动是纯学术性的,但十天来,专家们高尚的师德和执着的敬业精神在不断地对我进行着潜移默化地影响。
凭着他们渊博的学识和才华,他们完全可以另谋高就,但他们痴心不改,安贫乐道,以教为荣,以教为乐。
培训过程中,忘不了,杨霖老师和杨东老师用鲜活的案例和故事《苏格拉底 拾麦穗》《背靠背,兔子不能变》让我们体悟教育的策略与智慧。卿平海校长、刘大春教授、张军校长、曹泰蓉校长用到位的教材解读,高雅的言行举止,精彩的课堂显现,让我们明白怎样的老师才是高素质的老师,怎样的课堂才是生命活力交融的天堂。陶元红和刘静老师关于活动创设的精辟的讲解和精彩的案例分享,不仅让我们从理论上全新地了解了品社课的新理念、新标准,学科性质及常用活动形式,还让我们对学校特色课程开发如何因校制宜有了全新的认识。
更忘不了,黄麟老师亲切的笑容和鞍前马后忙碌的身影,从报到注册细致的提醒,到开班后真情的鼓励;田老师悄悄地布置讲台总是走在学员前,拷文件,为学员的食宿劳碌奔波;尤老师住在交大,每天骑电瓶车一早来到教室,为了我们,她儿子生病也无暇顾及。
以这样的方式对参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那也许是无意的。在这里,我似乎寻找到了专家们成功的必然性:师爱,是成就名师的源头活水。我认为,你对教育的爱有几分,你的业务水平就有几分。教师的职业道德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爱事业。要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事业而不是一种职业。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你爱事业,是为了向它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才称得上是真爱,而只有爱到自我牺牲的程度,才能在事业上做出成就。”二是爱学生。有人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尤其是留守学生,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心灵近乎荒芜。这时候对其施以爱的教育,效果一定神奇。爱是教育的秘诀,是教育学生最好的武器,也是教师高明的表现。因为,世界上没有人会拒绝被爱,很多令教师棘手的问题会在爱这个字面前迎刃而解。十天来,老师们执教的执着、激情,老师们全心全意的服务、、包容,让我震撼,让我再次感受到:“爱,使人坚强,也可以使人脆弱”;真正体会到:“所有美丽源于一颗心”的内涵;领悟到:“人的心灵状态,决定着人的生命状态”。
(二)我们需要怎样的思品课堂?走进专家的课堂,我们应该有所启示:
1、我们需要用生活理念构建思品教学的大课堂。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欠佳。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①、学校认为是豆芽课,不能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②、教学中老师讲得空洞,学生听了只能“激动”,不能“行动”。③、思品课的教学与家庭、社会教育脱节。
杜威说: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我认为:可以用生活理念来构建思品教学的大课堂。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下,思品教学应力求生活化,将激情、明理、导行各个环节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这样的思品教学易于将学习活动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是真正的内部动力驱动下的主动学习。
一是以课堂为起点实施生活化的教学。①、凭借生活激情。教师要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凭借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不断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原有的生活积淀和生活体验,并与文本信息建立起了联系。②、联系生活明理。思想品德课是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水平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目的的。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的明理自然也就成为思想品德课的灵魂。首先,联系生活,选择故事。其次,创设情境,再现生活。再次,感悟生活,内化道德。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去理解、消化、巩固道德认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可能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③、探讨生活导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辨析导行、联系实际导行是思品教学中巩固明理,指导行为的重要环节。如何获得实效?关键是所举事例必须贴近学生实际。如何贴近?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事,选取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不光学道理,也学生活,更学做人。
二是以活动为凭借全面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形成,绝不是一两节课能够完成的,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巩固和发展。因此,思想品德课要设计安排合理的实践活动将德育教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扩展到社会上,力求使学生将课堂教学获得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学习为生活服务。这些实践活动可与以下几方面紧密相连。①、与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活动相联系。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留心观察学生行为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评价。将评价日常化,是使学生再不断的实践中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的有效方法。②、与班队、少先队活动相联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和所学内容相关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③、与家庭活动相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家校联系卡,向家长讲明学校德育要求和目标,请求家长积极配合并及时向家长发放学生在家庭的行为反馈表,要求家长按表如实填写,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和教育,将“导行”落到实处。④、与社区活动相联系。
总之,以生活理念构建的思品教学大课堂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而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宗旨,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2、我们需要启迪学生智慧的思想和方法的快乐课堂。
在现实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我认为应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思想和方法的乐园。
一是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开启智慧的思想和方法。那么怎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的心灵充分自由的课堂呢?我认为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让学生获得心灵自由的关键。民主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处处洋溢着人文精神,它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自由思维和自由想象的空间。在这个广泛的空间里,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积极探究,能够畅所欲言。在心灵自由的课堂上首先表现在思想和思维的自由。一方面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另一方面,他们又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乐意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为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并善于在集体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吸收营养,以启迪自己智慧的思想和方法。在心灵自由的课堂里,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是建立在彼此相互尊重人格的基础上的,突出表现在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承认差异,张扬个性,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在心灵自由的课堂里学生不仅是浅层的对话交流,而且是深层次的情意互动,学生交流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从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着手,以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本,开展深层次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活动。
二是给学生以生活的世界,滋养智慧的思想和方法。思想品德课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要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课本世界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思想品德课更是与现实生活直接相融,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例本身就是最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资源,因此思想品德课程必须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文化的关系中,引导学生在习得书本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觉得智慧的思品课堂教学是能够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所感悟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学生熟悉的、鲜活的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体验, 感悟和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滋养智慧的思想和方法。
三是给学生以创新的时空,催生智慧的思想和方法。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贯彻创新教育理念是至关重要的。说到底智慧的思想和方法就是一种创新的思想和方法,思想品德课要自觉为学生的创新创设时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精神,集中体现在学生的自我独立性和主动探索性上,因此课堂上,教师就要为学生的自我独立和主动探索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我独立中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富有个性化的思想和方法。引领学生主动探索现实生活问题,探索人的精神世界,探索人生价值。在主动探索中锤炼思维品质,催生智慧的思想和方法。
3、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人的课堂。
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应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开始。少年儿童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习惯不是一般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可以说,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问题在于,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我们到底追求什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认为:学会做人的四块基石(爱心、诚信、责任心、自信心),学会做事的四大指标(规则、效率、合作、合理消费),学会学习的四个核心(爱学是万善之源、真正的学习是探索、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
我希望能将习惯培养细化到惊人的程度。也就是说,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培养这些习惯应采取哪些具体步骤?应达到什么样的规范标准?
(三)面向未来的思想品德课。
1、思想品德教学如何面向未来,如何迎接新挑战?
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我们今日的学生将在未来社会度过他们的一生,他们的精神面貌将对未来的人类命运起决定性的作用,对未来的前景产生重大的影响。现在的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未来社会要发展,教育具有先导性,现在有什么样的教育,将来就有什么样的人才。未来是无止境的,新旧事物的更替将越来越迅速。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日新月异,远远超过了我们过去所能想像的速度。我们立足今日,展望明天,应根据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实施现实的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学如何面向未来,如何迎接新挑战,是值得重视的新课题。我们应从思想品德课、学生和教师方面来研究面向未来的对策,掌握适应未来的主动权。
一是思品课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未来社会仍将是一支不和谐的双重变奏曲。人类既充满发展的机会,又面临自毁的危机。思品课在战胜道德危机面前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是未来社会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教育最直接的任务是面向未来。思品课要把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将来促进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优秀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未来思品课教师的评价方式?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业评价必须要坚持面向学生终身发展的原则,操作中必须以激励为手段,师生互动为主线,记录发展全程为重心,家庭社区全面参与为结合点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实践原则,从教师评语方式、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性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价改革实践,切实改变传统的评价理念和方法,使学校教育评价真正体现服务于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我认为:一是字字关情,句句关爱,架起师生心灵之桥,建立激励型学生评语模式。二是注重过程积累,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素质测评模式。总之,改革评价机制,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是关系到小学生健康愉悦地成长和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大事,在探索评价方式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家长、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相信自己,敢于发展的勇气,评价要以人的原有基础为出发点,注重人的主体发展,从有利于人的终身发展的高度去开展工作,真正面向未来,全面关注人的终身发展,最终实现促进人的持续发展目的。
(四)追问教师素养。
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蒂是对教师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那么,教师应具备和培养哪些素质呢?我认为: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应具有两颗心,爱心和耐心;应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与时俱进的新知识;应具有精湛的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坚实的教育科研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应具有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应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及健康的个性品质等。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去思考,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近专家,仅十天。“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归途上,我扪心自问:专家们昨天走过的路,专家们今天的执着、激情与爱,今天的我们在继续吗?俗话说“一分精神,一分事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问我此次学习的最大感受,我想起著名诗人雪莱在谈到读书时说过的一句话:“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而我此去成都学习,则深深地感到每一位专家就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本次专家的理论引领使我积淀了智慧,提升了品味,在反思过程中又成长了一步!

 

       作者:巴中市巴州区平梁乡青山小学,杨志,小学高级教师,邮箱:tmyangzhi@126.com,联系电话:13981683891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