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巴中市中考研讨(语文)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2013年巴中市中考研讨(语文)

2012年中考语文总结及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讲座

 

巴中市教科所  苟志弘

 

一、巴中市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

2012年中考试题是依据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四川省初中毕业高中升学考试内容和范围的说明》的精神,切实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试卷中适当增加了开放性的题目。试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严格把握中考的性质,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保持试题的稳定性

1.基本保持稳定是2012年中考试题的突出特点。坚持我市中考命题说明的指导思想,原则未做大的调整;考试题型不变、总分值150分不变。

2.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是重点知识的考核。试题注重基础,没有偏题怪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书,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同时使绝大多数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均能顺利结业。试题突出对重点知识的考查,这与我们的复习指导是一致的,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得以正常发挥。教学中依据课标和教材、夯实基础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比如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要求①阅读文章以2篇为宜,而且篇幅不宜太长。涉及问题不宜过多,且必须清晰明了,不能模棱两可。②必须有一篇文章出自七至九年级的课本中的内容。文言文的命题要求:必须是七至九年级课本中的内容。

这样对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二)稳中求变,稳中创新,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加强能力考核

分析2012年中考可以看出:贴近社会生活注意加强能力考核,在稳定中求变化和发展,是试题十分突出的特点。

(三)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比例,增加开放性和探索性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试题尽量减少了单纯机械性记忆的题目,加大了能力考核的力度。如积累与运用部分的命题说明:①音、字、词。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的掌握情况,以及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占48分);②修辞。一般以仿写的形式命题。(占46分);③口语交际。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境中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占46分);④综合性学习。重在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占58分);⑤文学常识。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占46分);⑥古诗词默写。优秀诗文的记诵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荐篇目(80篇/段)为考查范围。(占812分);⑦课外名著阅读。(占46分)。

这样使试题具有更好的导向性。

二、巴中市2012年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语文学科教育质量评估情况

 

 

参考总人数

平均分

优生率(%

及格率(%

巴中市

48192

90.80

0.25

61.82

通江县

11554

82.69

0.30

46.26

南江县

9797

90.65

0.40

58.12

巴州区

17994

95.06

5.90

71.03

平昌县

8847

92.91

0.80

67.50

 

三、思考与启迪

2012年中考答卷中考生的种种失误,反映出日常教与学的一些薄弱环节。这届中考引发我们的思考,给我们以启迪。

思考之一:书写习惯很重要

1.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很多学生的字直接不如幼儿园的孩子写得好,看不清楚写的什么字,特别是在田字格中书写,必须规范。

2.古诗词填空,只要一句中写一个错字或者别字0分;作文中的错别字要扣分的。

因此,现在新课标规定学生在一、二、三学段每天安排10分钟写字。平时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思考之二: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要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检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改变单纯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

1.要全面提高质量必须从基础抓起,面向全体学生,认真落实教学目标。

初中作为学生人生的重要阶段,这就决定了初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那种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加快教学进度的做法,会使部分学生因进度过快不能及时掌握而留下很多知识缺陷,造成学习困难,丧失学习信心,最后分化掉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学进度,按照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上好每一节课,以保证教学任务的落实。语文要加强阅读,让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增加阅读量。课本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加大课外读物的阅读,写心得、写随笔等。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教学中在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使之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加强学法的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并且指导学生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待学习和考试,不能把精力放在猜题和押题上,猜题押题是不可靠的。

思考之三:命题科学化研究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20112012两年我们实行了的试题和答卷分开,只交答卷,方便阅卷,方便质检。2013年准备网上阅卷。对学生的答卷要求更高。

这届中考给我们诸多的启示,我们相信它必将对今后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教学过程,让课堂教学实效、高效,在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复习教学建议

  (一)积累与运用

积累 主要指古诗词的默写,内容范围一般为《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内容,还有一些现代诗文名篇、名段。一些在教科书中虽然没有,但在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名言警句、格言、俗语、谚语等,也属于积累的范围。积累部分在试卷中一般以填空题为主,如给出上()句填写下()句,或在理解意思基础上的默写填空,或结合现实生活的运用性填写,也有成语源出句的填写,内容归类性的默写等等。

运用 指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包括给汉字注音,修改句中或词语中的错别字,这两项内容前者一般选择的是常用汉字中的多音字、方言中的误读字,后者主要为形近字。汉字考查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有时单独考查,有时和改错相结合。

词语的考查主要为同义词、反义词以及成语的选用。题型一般为给出具体语境和供选择的词语,让比较词语的细微差别,选出恰当的一个填入空缺处。

句子的考查包括语法和修辞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会考查语法中的词性辨析、划分句子成分,也不会考查对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的辨析。语法必须要教要学语法考查的主要题型为修改病句,即根据语法规律对成分搭配不当的病句进行修改;修辞考查内容较宽泛,既有比喻句的仿写,排比句的填写、续写,也有对偶句的对对子、改句子和根据提供的材料直接写句子等。另外,消极修辞中的简明、连贯、得体也在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并且题型相当灵活,或结合口语交际考查,或结合修辞格考查。

另外,要关注与语文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这是综合能力的要求。此类题虽然难度不大,但在近年的考试卷中已成为热点。

在这里重点说一下“积累与运用”中的“修辞”“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个方面。

1.修辞。一般以“仿写的形式命题”。仿写是近年来中考题中出现较多的一种题型,也是重庆市近几年中考的必考题之一。在提供例句以后,要求考生仿写一个或一组句子。此类题属开放性试题,无固定答案,但解此类题要遵循四大原则:①结构上要与例句一致;②修辞格要与例句一致;③仿句的意韵要紧扣例句;④仿句不能过于平淡,要有一定文采。故而考生在构思时一定要有想象力,因此,平时要善于积累优美意象与好词佳句。

对联仿写的基本要求:①对联上下两联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上下联要意思相关,上下衔接;③上下联应结构对称,词性相当。(语法必须要教要学)

2.口语交际。考试说明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境中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

口语交际题主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①说话要讲究文明礼貌,要尊重对方,注意说话对象和说话场合。平时我们说话时就应该要努力做到文明礼貌,充分地体现欠良好的文明修养和个人素质,要讲文明讲礼貌,懂得谦让。还要根据说话对象的年龄、地位、身份、职业、教养、心态及与说话人的亲疏关系等,考虑说什么合适,说什么不合适,还应考虑用什么样的言辞、语气、态度来说才比较得体。如要了解小孩的年龄,可问“你几岁了”,要问老人,则需这样问:“您老高寿?”

②说话要了解对方的意思,准确地领会他的意图,抓住重点和要点。我们在平时说话与听别人说话时,要努力做到听懂对方的意思,领会对方说话的真实用意和目的,是真诚的交流,还是有意讽刺,蔑视还是肯定、赞扬,从而取长这补短,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不断地完善自己。如:期中考试前夕,王三同学到办公室问张老师:“张老师,这次语文考试有没有口语交际方面的题目?”张老师笑着对他说:“你不是希望通过考试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听了张老师的回答,王三同学若有所思地离开了办公室。你悟出了张老师的言外之意了吗?请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理解。

解析:这道题就是考查 学生能否听懂对方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张老师既然是教书育人的老师,绝不会在这里挖苦讽刺学生的。他的意思应该是:“考试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已,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当然我们还要注意答案的要求,仅仅要求是一句话,而不是没有限制的。

③说话要语句连贯,条理分明,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努力使别人理解。说话连贯,是指说话的意思要前后衔接,句子排列有合理的顺序。每句话间有着自然的联系,不可颠倒错乱,更不能语无伦次,要一句接一句顺畅地表达所讲的内容。条理分明是指说话要围绕一定的中心话题,确定合理的思路,注意必要的过渡和照应,这是从结构上讲的。为了解答好这类题目,我们应平时说话的过程中不断地锻炼思维的条理性,掌握语句连贯的技巧,不断地提高说话水平。

④讨论发言要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讨论是几个人或更多的人在一起互相陈述道理,发表看法的一种口语训练方式。讨论发言时必须做到围绕中心话题,做到中心突出,观点明确,有理有据,简洁明了,使听话人容易接受。

⑤复述和转述时,说话要力图完整准确,意思清楚,不走样。给别人带口信,转达别人的意思,要求尽量做到准确无误,意思明了,要把原话的意思表达准确,不走样。

⑥说话要讲究方式,使听话人能够接受。说话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气氛,谈正题前,不妨先谈一点题外话,或者是对方感兴趣的事,有了良好的谈话气氛双方的心理才容易沟通。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些话不便直说,这就要用委婉的言辞把话说得缓和一些,含蓄一些,使听话人容易听得进去。

总而言之,口语交际能力并非一日而成,需要我们年长月久地训练,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提高。

3.综合性学习。考试说明要求:重在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①能策划语文活动,拟定活动方案;

②能根据材料提出和探究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

要做好综合性学习复习备考,我们必须注意:

①实际操作,贮备技能。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强,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去经历,去探究,有了活动的积累和贮备,就不会担心临场的考试,从一定程度上说,考试是对过去语文活动的回顾及梳理总结

②吃透教材,提炼主题,适当归类。通过对教材的充分掌握,注重在教材所体现的几大主题(体验成长类、语言文字类、历史文化、专题探究类、科技生活、其他类)上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③剖析考题,紧抓考点。通过对典型考题的剖析,从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解题规律。

④精选试题,强化训练。选择典型试题,实战演练,将方法规律内化为能力。

要解答好综合性学习试题,必须做到:

①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解题时先认真回忆有关知识,及时把与试题相关的知识有效的提取出来,以备答题之用。

②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 要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解答试题时,要从题目和材料中筛选重要信息,并按要求处理好这些信息,针对题目要作出简明的回答。

③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有些综合性试题需要我们多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

例如:《微笑着面对生活》是我们曾经经历的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许这次活动,已成为难以磨灭的生命印记,成为我们享受生活快乐的一种体验,请依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本次活动语文教师让你设计活动步骤,你打算怎样设计,请把你的设计简要地写下来。

                                                                

2)为了搞好本次演讲,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开场白,你打算该如何设计?

                                                                 

3)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学习后,你打算该怎样劝说他?

                                                                

(二)现代文阅读

命题要求:①阅读文章以2篇为宜,而且篇幅不宜太长。涉及问题不宜过多,且必须清晰明了,不能模棱两可。②必须有一篇文章出自七至九年级的课本中的内容。

  ●明确阅读要求:理解词句含义;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分析写法作用;概括中心思想;赏析文学作品。

  ●掌握解题技能

    两种意识:原文意识——注重原文阅读,寻求答案依据;

              整体意识——拓展阅读视野,着眼整体把握。

    四种能力:审题能力——问题指向、阅读范围、答题要求;

              筛选能力——信息的真伪、信息的主次、信息的关系;

提炼能力——个别到一般、局部到整体、形象到抽象;

表述能力——要点完备、语言简括。

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术语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孔乙己》——“孔乙己”。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判断说明文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 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三)文言文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背诵优秀诗文。我市中考说明命题要求:必须是七至九年级课本中的内容。

    主要考查文言文的基本写作方法、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等。考查的主要题型:

    1.文学常识。

  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具体包括作家姓名、朝代、评价、作品出处)及文化常识。

    2.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和朗读节奏的划分。

    包括指定一段文字加标点,或划分句子朗读节奏;语气、语调等内容的把握也需引起关注,它意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和诵读文言文的语感。

    3.解释常见的文言实词。

    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有的试题还通过成语中的字词来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掌握情况,具体考查方式主要包括:

     ①一词多义;②古今异义词;③通假字;④词类活用。

    4.翻译句子。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抓住重点字词,做到字字有着落。

    5.归纳掌握文言文中的成语。

    主要考查方式是找出或归纳出文言文中的成语,能够做出解释,并要掌握其现在的用法。

    6.文言文的整体把握。

    包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明确人物性格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等。

    7.鉴赏评析。

(四)写作

①写作重在考查学生规范、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叙述、状物、抒情、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要求能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

②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挚、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

③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运用联想或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提倡有创意地表达。

④书写规范,端正,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命题要求: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最好以半命题的形式命题。字数不少于600字(包括标点符号在内)。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40

一等(5045

二等(4435

三等(3430

四等(29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结构严谨

有文采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结构完整

语言通畅

字迹清楚

较为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较为规范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不够充实

感情基本真实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体潦草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不够规范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单薄

感情虚假

结构混乱

语病多

字迹难辨

不符合文体要求

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发展等级10

能在下列四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做得较为突出即可评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①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③材料丰富

④形象丰满

⑤意蕴丰厚

⑥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⑦善于运用修辞方法

⑧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⑨联想和想像独特

⑩表达有一定个性特征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