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8-05-05 22:45:15 点击数:
645
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轮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为了帮助考生在紧张和谐的状态下挑战高考,笔者就语文复习的策略问题与大家探讨几个问题。 一、思考考纲 考纲是什么?是我们备战高考的信息向导,它规定了高考的能力要求 、内容形式、试卷结构、考试角度等,所以,思考考纲是高考复习中的第一要素,要抓住考纲的前后变化,把握高考命题趋向,从而在高考备战中,具有明确的方向,知道自己平时要积累哪些知识,有意识地加强识记、理解、运用,使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厚起来,在考场上才能游刃有余,真正达到厚积薄发。 二、研究考题, 高三语文复习最起码的一点就是要研究三年内的高考考题。一是研究试卷的总体设计,二要研究知识考查的目的、设题的角度,三要研究题型信息透露方式,四要研究解题思路。在研究中发现哪些题型有稳定性,哪些试题具有变化性,真正把高考试题研究利用到极致。譬如2004年的试卷在语言表达题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广告词、新闻连接词和对联的拟写,这是前两年的试卷中没有出现的新题型,在复习中要予以关注。广告词是一种宽泛的扩展语句形式,对联是既严格的仿写,又兼顾了修辞,新闻串词从主观题转向情景化的考查,以增加语文知识运用的趣味性和人文性。这些考查内容和形式的变化等信息,都是从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中获得的。从形式上看,了解到今后的高考试题更注意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从内容上看,试题会更关注社会生活,有时代感,生活气息浓,答案将是开放性与限定性较好地统一起来。研究了考题,我们语文复习方向就会更明确具体,做题也就更有针对性。 三、探究答题规律 在高考语文复习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知识储备并不少,可是一上考场就晕,考不出应有的成绩。这主要是平时做题没有把握好答题的角度,对答题规律性的东西没有研究。譬如病句辨析,如果熟记6种病句类型的典型题例,在考场上你就能用对号入座的方法找出病因,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又如仿句练习,一要看题干要求,是不是有导向性;二要看例句提供的句式、修辞等显性的或隐性的信息,是不是有针对性;三要想想自己最了解什么,喜欢写什么。这样思考了,仿写的偏差和失误就会少得多。 以2004年辽宁卷为例,在横线上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 ; ,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从题干上看,既然要构成排比,那么所写的角度一定相同;从例句看,“水塘”与“海洋”之间属于种属关系,仿写时就可以确立所写的对象,凡是符合这一条件的事物都可以写。比如“每一条小溪里,都有大江的丰姿;每一棵小树上,都有森林的绿色”等等。如果能在平时专题训练中 ,关注典型题型,多注意答题规律的探索;关注生活,多一些对生活的感悟,就不会在试题面前愁眉不展了。 四、警觉复习盲点 在高考复习中的盲点是什么?在这里我不是说知识上的缺漏,而是说语文复习中常常被忽视的考验,即忽视非智力因素在高考中的作用,这是值得警觉的盲点。一是心态考验,语文复习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环境,有的学生在做题时,没有审清题干的要求,就匆忙做题;也有的学生一看到题目好象有许多思路,可是下笔的时候又觉得朦胧:这都是心气浮躁的表现。二是时间考验,由于对语文的工具作用理解不透,认识上有了偏差,在语文复习上投入的时间太少,也影响了语文复习的质量。三是知识整合考验,高中三年,许多经典的文章从我们眼前经过,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如何把这些知识点连成知识线,编织成知识网,这是我们在复习中应该关注的点。因为这些知识是我们在高考试卷上任意驰骋的依据,没有了这些知识,我们有什么知识可迁移呢?四是训练规范考验,在复习过程中,常常采用专题讲座与习题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在训练中,答题要规范,做题不能东扯西拉,或丢三落四。譬如诗歌鉴赏,如果不注意对诗歌的核心信息的筛选,不体察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离开原诗去感悟,那肯定是写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鉴赏文字的。再比如作文练习,你连常用文体的体式、要求、语言特点都不清楚,信笔涂鸦,议论文没有了“理”,记叙文没有了“情”,说明文没有了“知”,文章无实事求是之意,却有哗众取宠之嫌,还能希望阅卷老师给你高分吗?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说的一句话“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奈斯比特也说过“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我想语文复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盲点,经受得住种种考验,才能使高考语文复习高质高效 。 |
- 上一篇:高考复习指导:作文温情励志的题目多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