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英语教学的“动”“静”结合
[内容提要] 英语教学中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快乐地成长。所谓动,一是教师的思维动、意识动,有效地选择教材和教法;二是学生动,注重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所谓静则是教师教后的反思、学生学后的归纳总结,然后一静一动,相得益彰,从而达成既学到知识,又形成能力的理想教学目的。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持续学习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因此,新教材的编排体系不再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而是根据交际目的需要,既考虑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因素,又考虑语言的功能、意念、话题和情境,使学生把所学的语言和实际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之有兴趣,用之有意义,知识和能力并获进步。 为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起到了四辆拨千斤的效果,对此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让教师的思维“动”起来,突出五个观念 新教材有助于改变沉闷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实现生动活泼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前,首先思维要动起来,想在前,谋在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并纳入备课范畴,尽量设计生动活泼、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创设语言氛围,让学生开展多种交际活动。 1、上好第一节课突出“领”。根据教材编排,每个单元一个中心任务,而第一节课的内容则对单元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以后各课时的主线和脉络,因此上好第一节课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注重选取单元的中心任务,提取学生易懂的、了解的、熟悉的内容进行教学。第一节课围绕单元中心,细化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反复训练,让学生在操练中掌握单元任务和知识主线,这样能使单元教学目标明确、重心突出、划难为易、划繁为简。 2、确立课堂思路突出“新”。素质教育的重心是一个“新”字,要实现开放式教学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是我放在首位的教学思路。根据单元教学的需要,我常常以生活场景——知识主线——练习巩固——归纳总结、中心任务——范例举要——活动训练——归纳反思和回顾表演——场景模拟——拓展提升——综合训练——实事解难等多种课堂思路来安排组织教学。既让学生在形式上有了新鲜感,又在结构上有了新意感,消除厌倦、心烦的情绪。 3、注重拓展突出“升”。教材的编排是由A,B两部分组成的。其中A是基础的,是单元中心;B是巩固的,是提升、拓宽和综合的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就不能只局限于这一中心而教学。我注重适时、适当加以提升和拓宽,,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经常遇到的素材来引导学生练习提高,对前一阶段的知识进行应用,加强巩固和训练,使学到的中心知识得到综合,整合和升华。 4、选择教材突出“会”。 新教材没有考虑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与老、少、边、穷地区的师资条件、教学设备、语言环境、有关的政策、学生和家长对英语学习的认识、文化背景,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选择学生知道的,理解的、会懂的、实际的校本教材势在必行,是对新教材平衡漏洞的必要补充。如七年级教学中有“第几大街”的内容,很多学生根本不了解,我们就可以选择学校的建筑物的方位或者学生熟悉的街道布局,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绘画十年后自己的家乡面貌图来弥补这一点。八年级有了解明星出生日期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父母,亲人、老师的生日,并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有感恩的心,做感恩的人。七年级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时,很多同学根本没有笔友,可以先让学生说自己来自哪里,再说亲近的朋友,喜欢的明星等,给一个逐渐铺垫的过程,也化难为易了。 5、组织形式突出“活”。新教材配套有磁带、录音,小故事、朗读文章,情景演练、角色扮演;小活动,小游戏,小制作;也安排有师生对话,学生听力,个人朗读,结对联系,小组活动;调查、采访等。渠道广泛,形式灵活多样,。教学时把这些多种活动用多形式有机连接起来,增加了趣味性,又让学生有了切身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动”起来,注重学生参与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提高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提高学习效率。新教材已经安排了许多学生活动,如结对训练、调查、讨论、模拟演练、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有利于教学的安排和组织。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参与时我们还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主题不变,中心不换。无论采用哪种活动、那种形式,以什么手段,都不能改变单元教学的知识中心、功能运用和单元任务,任务型教学仍然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脱离了这一中心和任务的教学就偏离了教学目标的正确轨道。如在教学What should I do?时,我采用了找参谋,做医生,办建议栏目的时空连线和实话实说、解决个人现实实际问题等形式,但这些都围绕着“给建议”这一中心任务展开的,从多角度来训练“给建议”的任务教学。 2、身份多变,角色多换。很多教学时都以结对对话,小组对话,师生对话的形式来进行活动安排,长久的这种对话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感和疲劳感。我认为在安排时不妨转换角色,让学生扮演一些生活中的实际角色来亲历其境。如让学生扮扮父母给孩子订家规,当当参谋给朋友建议,学学预言家给自己设计未来等,切合实际,不飘浮,不空洞。 3、场地多变,情景多换。大多数课堂英语教学都在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场地受限,很多活动也受到相应的限制。又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移动到操场上,或者其他特定的环境,如纪念馆,养老院等。班与班之间还可以进行结对演练,走访式教学等。这样能增加学生接受知识的广度和宽度、深度,也能提高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在教学Where’s the post office?时,学生看图来了解方位,有点抽象,我就把学生带到校园里,看着学校建筑说方位,结果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而且他们印象深刻,记得牢。 4、形式多变,内容多换。教学是针对学生的工作,学生存在着差异性,就注定了它的多样性和方法的多变性。一成不变的形式和方法是不会收到任何效果的。在教学I’m watching TV.时,如果局限于书本的话,学生往往就会用书本上的几个单词和短语,已经学过的、常见的、其余地方的就不用,25页上的6个短语反复用,这时我就下载了人和动物干事情的图片,并且让一些学生来扮演一些干事的动作,让大家来巩固训练What is sb doing? Sb is doing sth?句型。这样既拓宽了训练面,又让学生记忆了单词和短语。 5、途经多变,方法多换。长期以来,教学都是老师教学生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而学生往往很被动。让学生参与到备课、讲课和辅导、批改作业中来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途径。学生可以收集资料,调查准备,设置情景等,不但可以提高兴趣,而且还可以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差异性也能得到展示,更主要的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 三、小组合作学习,让辅导管理“动”起来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小组,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成绩、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一种适应各种学习风格,并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形式,也是学生“自我学习”的有效途径。它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它能使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小组内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和提高。 我所说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把它应用到学生课后辅导上来的一种管理途径。每接一个新班,我首先是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谁负责单词,谁负责作业的完成督促,谁负责句子的收集,谁负责语法的归纳,谁负责作业的改错,任务承包到人,下放到户;再规定每个成员要达到的目标,单词要督促写到什么程度,预习要达到什么标准都明确具体。这样,有负责预习的,有负责复习的,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组与组之间相互比拼,学生之间相互竞争,自然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教师的工作负担减小了,教学的效率提高了。 四、总结归纳,师生互“静” 注重反馈,让教师“静”下来反思。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的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也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知识、教法、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总结与展望,是新旧教学阶段的转折点。笔者做到在教学后及时进行反思,多想想方法对吗,效果好吗,学生听懂了吗,结构合理吗,安排得当吗,之后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找出问题,归纳经验,并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出新的方案。 指导系统学习,让学生“静”下来归纳总结。所谓系统的学习,就是要侧重于归纳和总结.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指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已学过的和某些未学过的知识,使之成为知识链,顾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便于理解和扩大知识面,让单调的课本知识变成积极充实的内容,继而成为学生努力追求的对象.这样学习兴趣和效果会日趋提高.我在工作中注重养成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 1.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如归纳反意疑问句,感叹句,建议句型等;2.进行学法的归纳,这一阶段方法可行吗,效果良好吗;3.进行态度的归纳,积极吗,分心吗;4.对下一个阶段的设计与展望,我该朝哪个方向努力,该纠正些什么,该保持些什么,该弥补些什么。 动是过程、是形式,静是总结、归纳和升华,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就能极大的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学到知识,并通过反思、总结、归纳获得经验、形成能力。 “动”与“静”本是哲学理论范畴的内容,把它有机整合并应用于教学,一定有它独特的功效,英语教学同样如此。
|
- 上一篇: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开展科技活动
- 下一篇:“阳光如此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