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析2007年高考试卷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专家评析2007年高考试卷

                                坚持正确导向 注重能力考查 力求平稳推进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评析

                                     四川省高考命题专家指导委员会
       高考关系到万千学子的前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命制高质量的试题是确保高考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我省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工作,严格执行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工作暂行管理办法》,认真贯彻了“坚持正确导向,注重能力考查,力求平稳推进,确保命题质量”的指导思想,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原则,导向正确,思路清晰;严格遵循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内容没有超出“考试大纲”及其“考试说明”的范围,试题没有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技术性错误,以及公正、公平方面的偏差,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核心能力及其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潜能,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贴近考生生活,注意体现地方特点。试题保持了适当的难度,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稳中有新,稳中有进,考查目标明确,特色鲜明;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确保了试题的科学、公平、准确、规范。
★ 语文
语文试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全面考查了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个层级的语文能力。第一,注重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发展。语文试卷从学科的特点出发,按照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坚持“注重基础、强调实用、突出整体、促进发展”的命题思想,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查了现代社会中考生自身发展所必需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第二,贴近考生生活,富有人文内涵。试题取材广泛,关注现实人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第三,考查方式灵活,试题稳中有新。语言运用试题设置了富有生活气息的口语交际情景,考查了考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凸现人文化、实用化、生活化的特点。
★ 数学
数学试题全面考查了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十分重视对重要数学思想的考查,重视对考生学习潜能的考查。第一,突出了“重视基础,回归教材”。文、理科试题都注意从教材的例题、习题中挖掘素材进行改编,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考查,解题涉及的知识和思路、方法都是中学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规范和稳定中学数学教学。第二,根据今年四川考生的特点,适当降低了起点要求,分段设问,帮助考生拾级而上,同时保持了压轴题的难度,使全卷难度分布更加合理,能较明显地区分各个层次考生的能力水平。第三,更加重视文、理科考生差异,充分考虑文科考生继续学习的需要,适当降低了对文科考生纯理论推理和证明的要求,有利于对文科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
★ 英语
英语试题考查了考生对常用基础知识、重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单项填空”主要考查了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法和词汇的能力,“听力”和“阅读理解”分别考查了从口头英语和书面英语材料中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重点考查了语篇理解能力,“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考查了语篇应用能力。第一,强调在具体、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突出了语言的实用性和交际性。第二,语言地道,材料真实。试卷中的短文均源自英、美等主要英语国家的权威资料,在题材方面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第三,选材新颖,符合中学生阅读兴趣,富有生活情趣。第四,注意考查了隐含在语言中的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
★ 理科综合
理科综合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了考生对物理、化学、生物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考查了考生在新情景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了考生的科学素养。第一,突出主干知识,引导回归教材。试题注重考查了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考查了考生理解和运用各学科核心内容的能力。试卷中有不少试题直接源于课本,或是教材上习题的引伸,或是教材上多处知识的综合。第二,加强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彰显实验学科的特点。第三,密切联系实际,重视知识应用,重点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通过文字、示意图、表格和图像等多种形式呈现试题情景,考查了考生选择、鉴别、应用信息的能力。
★ 文科综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地理、历史、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具体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次的能力。第一,紧扣考试大纲,关注时代热点,强调知识应用,体现了“学习生活有用知识、学习终生发展有用知识”的理念。第二,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了对学科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查。第三,人文色彩浓厚,学科融合自然,凸现文科综合能力。第四,素材丰富,图表资料科学准确,引用得当。试卷中的地图、景观照片、模式图、历史照片、文物图片、漫画等,均源自国家正式出版的专业文献,准确、可靠。
                                              

                                                   稳中出新  扎实推进
                            ——简评2007年全国普通高考四川卷语文试题

                                                      胡齐鸣
     在几十万高考学子的热切期待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下,2007年普通高考四川卷语文试题终于呈现在了我们面前。通观全套试题,它坚持正确导向,立足能力考查,既很好地贯彻了考试大纲的精神,广泛吸收了全国及各省市高考命题的经验,又在试题取材,题型设置,考点安排,题干表述等方面精心打磨;同时,合理安排试卷结构,注重对考生素质的综合测查,保证了试题的政治性、科学性、技术性、公平性、指向性,实现了稳中出新,稳中有进。既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又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是一套有较高信度与效度和符合我省实际的区分度与难度的试题。
整套试题鲜明地体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命题保持稳定。与2006年相比,试题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难易适中,无偏题,无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方面的错误,无影响公正、公平的偏差,合符考试大纲要求,没有超越考试大纲的试题。试题的稳定主要表现为:1、命题思想的稳定。试题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根据社会对一般公民在语文素养方面的要求,按照考纲规定和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清晰地呈现出了“注重基础,强调实用,发展思维,促进创新”的学科命题思想。2、试卷结构稳定。试卷的主客观试题分布、题型、题量、赋分、全卷长度(约6000字)和2006年基本一致。3、考点稳定。试卷主要考查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在考纲规定之内,突出了常用知识与能力的考查。4、能力层级稳定。试题对考生记忆、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个能力层级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应该说,以上四个稳定充分考虑了我省广大师生在语文考查方式、难易度、改革跨度等方面的承受力与适应力。
二、试题取材广泛。不难看出,命题者对本套试卷的题材选择是费了一番思量的。这些题材或者紧扣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如第二大题的材料就紧扣社会关注的环保与煤矿安全问题,第六大题则贴近学生生活,通过答题对学生进行了无声的教化;或者提取课文素材,注意显隐结合,如名句默写和文言文考查,其材料不是直接来自教材,就是课内知识的迁移;或者选择课外材料,力求文质皆美,使所选素材内容,都具有情美兼具,科学人文有机融合的特点;或者适当涉及乡土,体现地方特色,如第1题的语音,侧重于四川人说普通话容易读错的字词的考查,而第3题和第4题的选项中,涉及四川的材料各占一半。
三、题型设置稳中出新。具体表现为:1、突出理解型的名句默写,强调网络化的名句记忆。如第13题,考查由单一走向了综合,让考生从此文和彼文的联系中来把握对名篇、名句的识记和理解,对发展学生联想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大有好处。2、语言运用紧贴生活,口语交际引入试题。第18、19、20三题,测试了考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意在引导中学语文教学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也使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在高考语文命题中长期是薄弱环节,甚至是被遗忘角落的局面得以打破。3、作文采用标题形式,意在引导全面训练。今年的作文,题目简炼,富有哲理,不容易产生立意、构思、情景、行文色彩之类的定向诱导,考生可由题目起飞,进入广阔的联想空间,正反面均可主意。在长期只考材料作文,尤其是话题作文,不利于提高学生全面写作水平的背景下,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好办法。
总之,这套试题坚持以思想命题,以能力立意的原则,不机械地模仿已有的高考试题,这必将在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的同时,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注:作者系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四川省成都 华西中学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稳 定 中 创 新
                             ——评2007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题

                                         四川师范大学 许清华
      刚结束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考生使用的是由四川省考试院自主命制的数学试题,这是四川第二年自主命题,该套试题吸取了2006年自主命题的成功经验,继续贯彻了立足现行高中数学教材,重视数学基础,突出考查数学核心能力的精神,保持了稳定的格局。试题严格按照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规定,无偏题怪题,难易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
纵观今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题,有以下特点:
一、试题保持稳定、稳中有新。2006年四川省首次成功命制高考试题并取得一定经验,2007年四川高考数学试题延承去年四川卷的特点:重视基础,回归教材;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的考查,在题型、题量、难度分布上与2006年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大起大落,有利于今年高考和中学教学的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稳中有新,稳中有进,如(7)、(21)、(22)等题都是新创题。
二、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涵盖了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一半以上的试题都能在教材上找到原型,如理科(1)、(2)、(3)、(4)、(5)、(6)、(10)、(13)、(14)、(15)、(16)、(17)及文科相应题目都由教材改编。重视基础,回归教材,在基础中考能力,有利于纠正高三复习中片面追求“新、奇、怪”的现象,有利于高中素质教育及减轻高中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这些题目考查的都是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这既体现了高考公平公正,又对中学数学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控制难度,由易到难。高考数学试题偏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的数学试题,难度合理、试题低起点、广入口、高结尾。文理科试题起点都较低,选择题,填空题的难度和计算量比过去几年有所降低。一方面有利于稳定考生情绪,迅速进入较佳状态;另一方面也符合四川考生差异较大的情况,使各种不同程度的考生都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12个选择题中有6个不须太多的计算便可作答,体现了“多考点想,少考点算”的精神。全套试题梯度明显,基础题主要考查高中最基本的概念,而压轴题有一定难度,这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适当降低数学试题的难度,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发挥了我省自主命题的作用,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受到普遍好评。
四、试题注意文理科的差异。首先体现在今年的文科试题起点较低,正常学习了高中数学的考生应该都能完成,同时,全卷对文理科安排了有部分差异的姊妹题5个,全然不同的题7个。理科试题(21)、(22)在现有高中数学的基础上,结合了高等数学背景,21题的背景是计算数学中用切线法(牛顿法)求解方程的近似根,但问题以数列问题提出,学生理解题意和下手解决并不困难。(22)题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极限e为背景命题,这有利于考查考生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能力及数学潜质。
总之,2007年四川省高考数学试题充分考虑四川考生特点,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考查能力。整套试题符合中学数学教学实际、难度合理、有较好的区分度,既有利于高中素质教育的开展,又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注:本文作者是四川省数学会普委会主任、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教授。
                         

                              出学科主干知识,关注热点问题
                          ------2007年四川省高考地理学科试题简评

                                   四川师范大学 周介铭
一,今年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涵盖了中学地理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试题的分值比例、题目数量、题目类型、试卷结构等,均依据“2007年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无偏题、怪题,无“超纲”内容.充分贯彻了“坚持正确导向,注重能力考查,求平稳推进,确保命题质量”的指导思想,注重考查考生应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份试卷体现了依据考纲、回归教材、注重基础、特色鲜明的特点。试题难易适度,体现了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地理教学.
二,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学习内容重点.同时,坚持社会热点问题必须以中学地理课程知识为支撑的命题思路,使学科主干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得到了有机的结合。今年地理学科试题涉及到的社会热点问题有工业和农业生产、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城市、文化、旅游等相关内容。
三,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地理学的应用价值,是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试题强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设计灵活,注重能力考查,应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而不是知识的死记硬背。如第36题(1)小题中的有关航行时间的计算、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判断;第39题(1)小题天气现象分析、(3)小题的旅游景观欣赏和判断等。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思维、掌握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是中学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今年试题的设计,较好的体现了对相关要求的考查。如第36题中的莱茵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区位对比分析、鹿特丹港交通区位因素分析、莱茵河三角洲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第39题(2)小题中的降水量变化特点及成因分析等试题的设计,都很好地体现了考查意图。
五,试题涉及到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模式图、地质剖面图、景观图等多种图表形式。图表设计科学,制图规范,注记准确,线划清晰,美观大方,符合考生的知识水平。图表信息为相关内容的试题设计提供了良好的设问平台和载体,与设问内容联系紧密,搭配合理,实现了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等相关能力的考查,有鲜明的地理学科特色。如试卷中的36题,以“莱茵河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两幅区域图为设问平台,图中的经纬度、海陆轮廓、河流和城市分布为考生进行区域定位和回答相关问题提供了准确而恰当的信息。
六,试题除充分运用图表、情景描述等表达形式外,还多处采用了填空、简述、推断等设问方式,引导考生系统思维,保持思维的连续性,突出了思维的逻辑性,很好地体现了“试题形式”服从于 “设问”的需要。试题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如第8题中将四个区域的文化景观选项分别描述为“梯田层层稻花香、草原茫茫牧牛羊、翠竹青青有人家、山歌阵阵采茶忙”,有利于考生愉悦答题。
注:本文作者是地理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高校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7年高考化学学科试题评价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       刘远信
     2007年普通高考(四川卷)化学学科试题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依据,遵循《化学教学大纲》和现行教材,试题坚持了科学命题的正确导向,有利于高等学校人才选拔,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具体地讲,全卷具有以下特点:
(1)与2006年化学试题相比,试题稳中有进,稳中有新,在继承上发展,在继承中出新;理在教材内,题在教材外,是命题理念上的一大特色。
(2)在试题设计编排上,题目长度适中,设计层次鲜明,编排顺序合理,文字表述清楚、科学、简洁。背景材料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既有文字,还有图象、表格,新颖性和原创性是试题的又一大特色。
(3)源于教材,紧扣教材,不拘于教材,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之间内在联系的综合考查。知识内容覆盖面广,基本上涉及了中学化学的全部知识和重要知识,思考容量较大,但难易适度,区分度良好,无难题、怪题、偏题、错题。各类层次的考生都有答题和选择的空间。
(4)在注重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基础上,试题还非常重视对考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信息加工应用能力的考察。在四道非选择题中能力考察是一个突出亮点。
(5)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关注科技进展,在试题中得到充分体现。以考查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关心科技进展中的各种化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教室,关注社会,热爱科学,注重自身综合素质和科学品质的培养和提升。
总之,2007年普通高考(四川卷)化学学科试题做到了密切联系实际,坚持了正确的命题方向,做到了科学、正确、继承、发展、创新,值得充分肯定。
      

                                2007年“文综”(四川卷)历史试题简评
                                                  冯一下
     着重考查“双纲”(“教纲”和“考纲”)要求的、中学历史教材重点讲述的主干基础知识,是一切优质高考历史试题的共同之处。在这一点上,2007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川卷)历史试题十分突出。试题所考的内容,如从秦朝御史大夫的职责到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经济的特点等中国史内容,从新航路开辟到柏林墙拆除等世界史内容,均属高中毕业生应该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考查内容的基础性确保了“文综”(四川卷)历史试题的稳妥与稳定。
其实,要命制出一份高质量的着重考查基础知识的高考历史试题,难度是非常大的。一般来说,这类题目容易出现呆滞死板、重复雷同的毛病,弄得不好会把中学历史教学(尤其是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引导到死记硬背的歧路上去。命制“文综”(四川卷)历史试题的专家们不仅注意了这个问题,而且,找到了克服这种弊端的良策。他们按依据“双纲”又不拘泥于“双纲”、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另辟蹊径,用以下办法来设计和命制试题:
第一、采用文明史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等新范式设计题目,并兼顾阶级斗争史(革命史范式)的运用,使题目视角多变化,视野极开阔。
第二、采用图文并茂的新材料来设计试题。卷中所用图象近20幅之多,可谓丰富多彩。
第三、从中外历史关联的角度设计试题。如中国与亚洲关联题(第37题第1小题)、中国与欧洲关联题(第37题第3小题)、中苏关联题(第39题)等。
第四、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结处设计题目,如第14题实际上将历史上的反腐斗争与当今的反腐斗争、第16至18题实际上将历史上的民生问题与当今的民生问题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启发。有的题目紧贴学生生活,如第37题要求学生通过客机、电话、电脑等图像概括人类文明交流发展的趋势,使应试者感到很亲切。
由于运用了上述方式方法和技巧,今年文综(四川卷)历史试题中好题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是第37题。该题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切入角度新、综合程度高,而所考知识内容又都是中国史和世界史上的重点。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最后一小问要求考生拟定一篇历史小论文的“标题”,这里可以说,不是问题胜是问题,为全题设计了一个漂亮的凤尾。
总之,由于大多数试题是通过新材料的使用、新情景的创设、新问题的提出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因而具有“实“与“新”相统一的特征,给考生以又惊又喜的感觉,惊的是这样的题目从前未见过,喜的是所考内容,基本上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难度适当,可以得到不错的成绩。
通过“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考查“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是当今历史试题的发展趋势。2007年文综(四川卷)历史试题,创造性的适应了这一趋势,受到广大考生欢迎和试题研究者的好评,是很自然的事。
(作者系成都大学副教授、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

                            突出基础,重视实验,既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人才,
                                       又有利于中学推动素质教育
                     ——浅谈我省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的雏见

    今年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十个年头,又是我省生物学自主命题的第二年,是生物学高考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省)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学部分)试题的内容,突出考查中学生物学主要知识和核心内容,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同时注重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的测试,全部生物试题覆盖了生物学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80%左右,试题以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态系统等为重点,出题的形式、规格和要求与教材和平时多数学校的训练基本相符,不苛求新意,考生与试题见面后,既有亲切感,又有新鲜感,为较多的考生所认同。试题从总体上看,能考出考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水平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它既符合新时代、新社会对中学阶段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对高等学校选拔合格人才,对中学生物学的教学改革,将产生教好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四川省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生物学部分)的特点是,重视基础,考查能力,着眼教材,展望发展。
重视基础 参照2007年我省普通高校生物学考试的范围,结合教材的内容,考试的知识面覆盖大,重点明确,考点清楚,以基础知识为主线,突出重点,考查学生的“三基”知识和知识的联系与运用,着重考查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设计、预期结果、联系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考查能力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如选择题中1-5题),实验操作能力,绘图能力等,总之,不少试题都以能力立意的思想为指导,对提高中学生实验素质的教育十分有利。
试题十分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以考生熟悉的植物激素调节知识为背景,考查了考生确认变量、设置对照、完成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多角度地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符合考试大纲和生物教改的要求,有助于培养考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着眼教材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生物学科试题都是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依据,不刻意另辟新径、脱离学生实际,而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又加强相关知识的有机整合,使各试题都尽量考查与主题相关的多个知识点,如选择题中的1-3题。
引领发展 生物科学是20世纪发展最快,进步最明显的学科之一,对人类社会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在解决人口增长、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方面生物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为世界各国科学家和政府要员所接受,如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与人类疾病的关系等(如31题)。
总之,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省)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学部分)试题符合高校招生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高校选择合格人才和中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进一步提高高考改革的力度,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 和谐发展。
西华师范大学   汤泽生

                                             稳中有进,稳中有新
                                                 成都七中 龚廉光
     2007年高考物理试题(四川卷)既注重了“保持稳定”,又体现了“稳中有新,稳中有进”。 试题有一定难度,但没有偏题、怪题。概括起来,试卷有以下特色:
1.紧扣考试大纲,注重对主干知识和重要内容的考查。
试题注重考查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试卷所涉及的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振动和波、功能关系、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定律等既是中学物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理工类考生所必需的物理知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考查,能够较好反映考生对中学物理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是否具有进入高等院校顺利学习的能力。对于中学物理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2.坚持能力立意,全面考查物理学科能力。
每个试题都有明确的能力立意,对考试大纲中提出的五种物理学科能力分别在不同的试题进行了考查。
如第14、15、16、18、19题侧重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如第18题考查考生对概念、公式的适用条件和规律成立条件的理解能力;
第17、19、20题侧重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如第17题要求考生在从基本定律开始进行推理的过程中,要避免由于混淆各个物理量的含义而导致推理错误;
第18、21、23、24、25题侧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如第23、24题考查考生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问题中的物理状态、过程和情景,找出对问题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能力,第25题考查考生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较简单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的能力;
第21、22(2)、25题侧重考查考生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第14题考查考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第22题(1)小题考查考生是否认真做过实验,对实验原理、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能力;
第22题(2)小题考查考生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了对实验能力考查。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联系科技。
第14、15、19题都是具有实际背景的试题;第17题以全国人民都关心、关注的探月的“嫦娥工程”为背景;第25题以考生非常熟悉又喜欢的滑板运动为背景,试题从中学教学和考生实际出发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考生在学习中要关注社会实际,用物理视角观察分析实际问题。
4.常规中见新意,熟悉中有陌生,基础中考能力,引导回归教材。
试卷以常规题为主,涉及的物理过程和背景材料大多是典型、常见并为考生所熟悉的。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中心,情景的呈现方式和设问的角度均具有一定的新意,考生觉得是熟悉的,又有一定的陌生度,试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却隐含了对考生能力高低的鉴别。3个计算题的设问均有梯度,由浅入深。试卷中有的试题直接源于课本,如第14题直接取材于教材上的演示实验;第15题是教材上习题的引伸、变式和拓展;第16、19题各选项都源自教材;第22题第(1)小题是教材实验。通过这些试题引导中学物理教学重视教材,在复习教学中回归教材。
总之,试题符合四川考生实际,在保持适当难度的同时增加了区分度,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的精神。试题贴近生活,关注科技,注重学以致用;重视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注重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的考查;加强了对较复杂的物理过程的分析的考查。这有助于克服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重结果,轻分析”的现象,避免复习教学中的“题海战术”。 有利于指导中学物理教学,有利于高校选才,达到了考试的目的。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政 治 学 科 试 题 评 介 
              祝小宁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恢复高考三十周年之际,喜阅今年四川省自主命题的政治试卷。纵观这份试卷,试题区分度体现了大纲要求,指向明确,难度适中,无偏题和怪题。作为第二次分省命题的试卷,充分吸取了去年我省首次自主命题的经验,试卷结构和试题类型与上年基本一致;重视基础知识,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立意、情境、设问、答案的内在联系,强化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考查方式,凸显社会热点,情境新颖;试卷具有较浓厚的人文色彩,学科内及学科间融合自然。具体而言,有以下特点:
一、强调主干知识,注重灵活运用
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保障制度、第三产业、货币、银行、对外贸易、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现象和本质、认识和实践、人生观和价值观、联系的观点、物质与意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依法治国、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的对外政策等,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二、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的重要特征。试题围绕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注我们的国情和社会进步,考查了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的知识水平、理论修养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涉及的重大热点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平发展、民生问题等。
比如38题,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出发,选取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密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物权法》为载体,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三个角度,考查学生对这一重大热点问题的理解,引导他们充分认识《物权法》制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9题在地理、历史和政治三学科考查的基础上,落脚到政治学科“和平发展道路”的发展战略,很好地反映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重大战略选择的正确性。
三、重视思维方法,突出综合能力
试题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使用学科术语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 27题考查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28题考查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易混淆的知识点,正确解答这些试题,既需要学生牢固掌握主干知识,又需要其具有学科思维方法。32题既考查了学生对有关哲理的认识,又反映了其对漫画的解读以及对于题肢语句的理解能力,具备较好的综合性。
四、材料新颖、设问灵活、贴近生活
试卷选用了鲜活生动的典型材料,设置出贴近生活的问题。例如:29题以《孙子兵法》的名句为情境,生动而富有哲理;30题以“威客”这一新兴的网络现象为情境,新颖而富有内涵;33题以人大代表开“博客”为情境,反映时代特点,贴近学生生活;31题以爱因斯坦的轶事为情境,风趣生动,具有生活气息;32题以漫画《总做噩梦的“床”》为情境,以一组对仗工整的语句为题肢,设问巧妙,且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同时又引导学生鞭挞社会丑恶现象。
五、挖掘本土资源,体现四川特色
试题还注重了挖掘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事例。例如:34题以四川省政府在深圳 设立了异地办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受理点的事例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政府职能和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的理解。
总之,该试卷命题科学规范,形式工整美观。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