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创设情境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浅议创设情境

 

把课上得有趣,是每个老师想达到的,这样可以活跃气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孩子学习。

   但是如何才能把课上得有兴趣呢?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也就是说学生情绪的高涨和激动是因为自己参与了学习和思考,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而我们有的课堂学生看起来十分激动,情绪也十分高涨,但并不是因为参与到学习中。如一个小班活动课,认识身边的物体。课前,老师准备了丰富的食品,有花生、苹果、梨、还有一个大大的橘子,上课开始,老师把孩子们排成几队:谁先抢到这些物品,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就属于谁!哇,百米冲刺的速度,抢啊!先到的抢多些,抢大的,后到了就什么也没有了。这些孩子有兴趣吗?非常有!但是兴趣的背后是什么呢?再一个生字教学的片断: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上,结满了红红的苹果,每个苹果身上都被贴上一个生字。老师要求,你喜欢哪个果子,把这个生字读对了,果子就送给你。一时间,孩子们争先恐后,生怕被老师叫不到,后边的孩子就得不到苹果了。

曾经为一节又一节的课中情境创设冥思苦想过;如何才能把情境创设与生活联系起来,而且又要有效,为课堂服务,为学生的思维服务,不因为生活化而生活化,不因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要有现实性;设计生动有趣;引起儿童解决问题的渴望和兴趣;要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激活学生的趋动力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非本质属性的东西,如动画,卡通人物,鲜艳的颜色,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激发的兴趣,效果不长;二是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这种因素,新概念研究的必要性,在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感知到学习是有用的,调动学生的内趋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

  让我们的课堂多一点实在,少一点浮躁。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