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一二三四五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课堂教学中的一二三四五

课堂教学中的一二三四五

 

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   冯光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基础教育领域将是一场翻天覆地,具有深远影响的变革。辛勤耕耘在这场变革中的园丁,无论是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中老年教师,还是刚步入教坛甘洒青春和热血的年轻一代,仍然是教育改革大潮的排头兵、具体的实施者,仍然应该坚信课堂教学是培养素质,造就人才的主阵地。怎样在这块阵地上挖掘儿童具有的内在的学习潜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与时俱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造性人才。“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仍是响亮的口号,道出了课堂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除了外地先进的理性认识与实践经验和必须摒弃“传授——接受”的旧模式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要有一个目标

任何一堂课,须有一个科学的、明确的、付诸实施和达到的目标,一堂课中不可能解决许多问题,只能抓住一个重点,突出一个难点,触类旁通,目标的制定,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详细研究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达到的程度,结果与条件相关的规律。班内学生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在目标的制订中,最好从最低的起点开始,在抓住了整体兴趣的基础上,可逐步过渡到高的要求;在学生操纵目标过程中,应设计不同基础、思维、兴趣的深、浅、难易适度的作业付诸目标的实现。

二、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两个坚持”

坚持学生为主,坚持面向全体。我们知道:无“学”则无“师”。学生是园丁浇灌的希望之苗。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设计、服务的。课堂的四十分钟,学生才是真正的实体,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真正群体,试想,离开了学生,教师的一切作为岂不是空中楼阁吗?因此,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置身于学生之中,全身心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评价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素质,并不是一两个优生所能替代的,而是靠整体素质来体现。学生的个性有差异、兴趣也迥然,教师则应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择优而试之。在兼顾优生,适时提升中上素质的同时,尤其要自始至终,坚定不移地抓好书本知识基础薄弱、兴趣低为迷的大多数。促成学校、班级整体素质的平衡发展。

三、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好“三观”

教育工作者要常树立好全局观、差异观和个性观。一堂课,偏离全局是失败的。我们知道:一堂课中知识的点、面、纵、横优生可能点到为止,而大多数学生则需要深入浅出的反复演练,基础差的尚需时日,甚或开“小灶”,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从整体出发,从零开始,兼顾全面。同时,学生的家庭经济、文化背景、行为习惯都是有极大的差异的,进入学校、班级、课堂各个学生接受新知的快慢、记忆的强弱,对各科的爱好差异性也很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则要千方百计促使那些对某一项目兴趣不浓的学生的爱好的转变,多给一些参与的机会,不能求全责备,操之过急,学生的个性差异也直接影响班级整体的素质。学生畏惧教师较为普遍。然而多数学生的认知行为,企求自我表现的心理是无可厚非的,尤其是个性外向的学生,对个性内向的学生则更应热情地善诱他们参与课堂的讨论、回答、演示,让其在更多地参与实践中发展个性,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四、课堂教学中要做好“四导”

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指导、诱导、辅导中充分体现出来。教师是学生步入知识殿堂、科海拾贝的引路人。引领得怎样,是否捷径,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乐在其中,力争上游,教师适时把握契机,引领他们上前是关键,诸如:课前谈话,由已知到未知,由实践到抽象……,使学生有了入胜的良好的动机,则需强化指导。任何一堂课,须有目的目标,如何按所指向导入,则需课堂实施中学生的积极广泛的参与,教师适当的点拨、释疑,突破其难点,引向深入,则需循循善诱,由浅入深,欲知梨味,请君尝尝。在学生大胆参与过程中,择优去劣,矫枉过正,在优劣不明,学生犹豫不决时,及时点化,由扶到放,定会事半功倍。达真目的,谓之辅导。

五、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五个一”

课堂教学中要突出一个“改”,树立一个“信”,坚持一个“范”,做到一个“放”,达到一个“效”。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时代的飞速发展,新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说到底课堂改革是首当其冲的。教师应把抓应试教育的信念和干劲变革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变教师一厢情愿的说教为课堂的激兴,置疑;改教师的全堂主讲为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讨论学习;变教师的崇高与森严为师生的和谐合作。改教师的越徂代疱为教给其方法,自主学习;变教师的强调高压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会学的习惯,就是要坚信学生想学习,求上进的属性,任何人在参与任何一项工作中总是企盼其优胜,且儿童的模仿,学习上进的本性是无可非议的。儿童对他任课的教师奉若神明,言听计从。教师就应该充分相信学生,信任他们的参与性、上进心。决不可以为学生是小孩,凡是一窍不通,唯教师独尊。当然出现误差在所难免。不妨一试,在同龄、同级、同知识范围内的大多数问题,学生是有能力找到令教师为之振奋的答案的,相信孩子何乐而不为之。“身正为范”,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至尊之典范,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书写、许诺、对待学生的态度,班级同学之间的问题……无不给孩子们打下深深的烙印。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培养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参与机会、潜在的积极因素,讲、练、书写都将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素质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质的飞跃。放手让孩子们在集体学习活动中主动学习,不必过多地担心孩子们“野”了,教师想要孩子们得到的“丢”了,应坚信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合作、在学习合作中巩固提高,在巩固提高中成长,臻于完美,也就达到了“教就是为了不教”的有效目的。

课堂教学的改革,自古有之。孔子始创学馆,以个人为主,人设一科,随着人类的进步,到今天已千百倍优于孔学了。至此:“满堂灌”,“教师为主”的课堂结构必破无疑,只有破才能立,愿同仁们敢破敢立,速破速立,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