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来九“七级复式教学法”的特点及启示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点击数:
923
汪来九是安徽黟县宏潭村毛田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自1971年屯溪师范毕业后,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作为一名终身扎根于深山中的小学校长,汪来九同志奉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作为一名兢兢业业勤奋耕耘的人民教师,他也积极实践着教育的智慧和热情。由于条件所限,汪来九同志一直一个人担任毛田小学一至六年级并兼代幼儿园的复式教学工作。“一个人教七个年级,简直是教育史上的奇迹”。(新华社合肥6月17日电)为了保证教育面向所有的学生,让每个人都能学到更多知识、获得更充分的发展,他通过35年来的从教经验,总结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山区实际情况的“七级复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在遵循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安徽省教育工会副主席凤桦认为,“汪来九老师总结出的七级复式教学法,是对我国目前基础教育体制的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对解决广大山区教学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不高很有启发意义”。在大多数复式教学点的教育质量并不尽如人意的背景下,归纳、总结七级复式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主要策略,评价其主要特点,对于提升中西部贫困地区及边远山区的教学质量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七级复式教学法的含义和特点 1990年版《教育大辞典》(第一卷)将复式教学定义为,“教师在同一教室、同一课时内,用不同的教材,分别对2个年级以上的学生进行教学。”①在新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复式班编制的学校有多种情况:单班编制,即全校仅有一个复式班,把几个年级的学生全部编在一个班里;同时有几个复式编制的班级,每个班级由两个年级或三个年级的学生编成;单复式混合编制,使单式教学班和复式教学班同时存在于一个学校的编制中;学科制的复式编制,即按照儿童各科程度,分别编入各科各组,各科各组在一个班上上课。目前,较为普遍的是第二种,往往出现在经济落后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及边远山区;第四种复式教学情况往往出现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汪来九“七级复式教学法”属于第一种情况,即在只有一名教师的情况下,由其同时负责学前班至小学六年级七个年龄组的所有课程,一个年级的学生听课时,其他年级的学生写作业或预习。由于复式教学通常多在两个或三个年级中展开,“七级复式教学法”在发挥教师个人能力的前提下,将复式教学的范围发挥到了极限。与一般复式教学相比,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1、教学任务更加多样。 从幼儿园到高年级的多级复式大单班,每年总会有20到30名学生,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他们的学习要求与兴趣也各不相同,这样复杂的课堂背景,使教学任务比两级或三级复式教学更为复杂多样。教师需要充分衡量在何时恰当地扮演何样的角色,在指导者、参与者、旁观者、管理者、组织者等多重角色中完成适当的转变与交替,根据教学内容和大纲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出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路线,完成比单式班或两三级复式班教师更为艰巨、复杂的教学任务。 2、教学时间充分利用。 由于教师一人负责所有年级的所有课程,三尺讲台被五六个年级的教科书和备课本挤占的满满的,这些都决定了只有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向时间要效率,才能及时完成多样的教学任务,真正带来高质量的教学结果。教师需要统筹安排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的时间,合理分配每堂课对不同年龄组不同程度的教学进度,做到每节课的有序、有效、有规律可循。 3、灵活分组,多样合作。 复式教学除按年级分组外,还可以因年龄、学习水平与能力不同进行分组,用复式教学的形式组织教学。为了在课堂上将多个年级的学生协调地结合在一起,七级复式教学更需要打破常规,充分考虑同组异质、同组同质等多种分组的原则与可能性,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将不同水平、不同年龄的学生科学规划,合理分组,使他们之间开展互助、指导、自学、监督等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 4、充分信任教学小助手。 学生小助手的助教教学,是复式教学的突出特点。复式教学的规律决定了由教师实施直接教学的只有一个年级的较少的学生,大多数年级的大多数学生往往更多处于间接教学时间学习阶段内,因此可以说,间接教学内学习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复式教学的成败。积极培养并充分信任学生教学小助手,成为七级复式教学的重要任务;让小助手在特定的时间内自由发挥计划、组织、指导等作用,完成学习主动参与者、课堂学习的积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以及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真指导者等众多角色转换,正是七级复式教学的鲜明特点。 可以说,七级复式教学法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小助手的助教助学作用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结合。 二、七级复式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和策略 (一)基本理念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七级复式教学法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确立为方法的核心和基础,这不仅是贯穿课堂教学的鲜明主线,而且也是力图实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基本思路。其中,折射出如下基于最根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理念。“全民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所强调的根本观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恰当的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只有在考虑个人需要和能力的基础上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认为,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且具有独立意义,他们并不是承载知识的容器。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念均把学生看成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发展中的人,他们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由不全面逐渐发展到全面。所以在七级复式教学中,十分凸现“以人为本”和“面向全体”的重要地位,在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的同时,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单独辅导,弥补不足,尽量做到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发展潜力制定教学计划。 其次,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被动接受外在的信息。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一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最终让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所以七级复式教学法认为,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是教师应该采取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而在实际策略中,七级复式教学法也秉承了这一基本理念,采取了同年级合作、异年级合作、优困合作以及干群合作四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充分地交流,共同探究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 第三,面向学生的真实生活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离开了实践和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传统的教学往往以教材为中心,照本宣科,盲目灌输,不仅所教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而且教学效果也达不到实践所需,教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只会空谈、不会动手、情感缺失的片面发展的人,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要极力扭转的现象。让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也是七级复式教学法在实践中所秉承的基本目标。 (二)基本策略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以人为本、主动学习等素质教育新理念,同时兼顾最高效率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七级复式教学法主要采取合作与探究的方式,结合教学目的与要求,在间接教学时间采用不同标准将不同年级的学生划分成各类小组,在组内开展自学与助学、独立与合作、动手与动脑的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 1、同级合作,共同互学。 小组合作通常按标准是4-6人为一组,毛田小学的五至六个年级中,每年级的人数都在3-6人之间,因此,按照年级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十分合适。此外,同年级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便于步调一致地开展讨论、互助、探究以及温故而知新等形式的学习活动。尽管是同级合作,但学生间在智商、思想水平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水平和潜力也是各不相同的。选择道德优秀、成绩理想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本年级的同学合作练题、互报口算、互相对答近反义词、词语接龙、口语交际、探讨数学应用题。教师应交给学生一定数量的合作习题任务,以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有题可练。 例如,一年级数学中“摆一摆、想一想”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中可举一两个例子,讲透道理与方法,并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联系,研究出2-9个小圆点可以组成哪些数字,使他们既能合作学习,又能独立思考,共同探究,开发智力。与此同时,教师可抓紧时间给其他年级授课。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合作学习小组中,进行观察指导。结果表明,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教师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都能感受到小组合作、共同互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异级合作,以高导低。 在这种多而复杂的复式课堂中,教师要想同时对几个年级直接授课是不可能的。就算给其他年纪布置一些作业,也未必能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此情况下,采用“异级合作、以高导低”的方法,抽出几个高年级学生带领着低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在另一间教室进行合作学习,就成为七级复式教学法的一种策略。 例如,为了在同一节课内同时进行几个年级的课程内容,首先安排二、五两个年级合作学习,一对一地教,有五年级学生辅导二年级认读生字,教他们用生字组词、写句子或教数学题。教师此时可以给其他年级直接授课。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把这些合作小组抛在“遗忘的角落”,而应考虑到合作小组的进展情况,适当时刻返回以察实效,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实践证明,经过这样的多次合作,教师又给予正确辅导、评价和鼓励,能使学生乐意合作,感受到合作的趣味和效能。所以,在毛田小学中,即便是午休时间,学生也自愿组合,以高导低,进行教练,这已成为他们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尤其培养了高年级对低年级热心关爱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能进一步温习旧知,不断获得新经验。 3、优困合作、辅助困生。 每个年级中都有智力好、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优等生,但也存在智力较低、接受能力差的学困生。面对着两极分化的学生,要使学习困难学生的成绩赶上班级平均水平,达到全面提高和全体提高,仅靠教师的力量远远不够,而“优困合作、辅助困生”的措施,则能够采用“以优辅困”的方法,让他们自由合作。激励优秀学生发扬助人为乐的高尚风格,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去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扰。同时,这种同伴式的助学,还可以让学困生得到精神上的安慰而放松自己的情绪,勇敢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树立持之以恒不断学习的精神,进一步密切与优秀学生的合作学习。 例如,学校高年级中的几个比较优秀的学生,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主动抽取时间,利用早晨和午休以及放学后,很热情地与学困生组合,耐心教他们学习内容。在和学生的座谈中,教师本人也常抽出时间,以合作者的平等身份,参与合作探讨,帮学困生排忧解难,使一些学困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成绩不断提高,体验成功的喜悦,优秀学生才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升华。 4、“干群”合作、培养助手。 所谓“干群”合作,就是班干部与普通同学的合作。为了整体提高多级复式的教学成绩,达到最佳效果,仅凭教师有限时间的工作难以取胜,必须依赖学生骨干作为教师助手,分级管理,层层把关,鼓励他们从中发挥“干部”的领导艺术。 首先要明确标准,严格选拔班级干部。班级干部首先要求道德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学生成绩优秀,最重要的还是要得到同学们的敬佩和信任。其次,对于“干群”合作,教师要给出一个合作探讨的具体内容,或板书一些有独立思考和探究价值的作业题,如数学中概念性强的题目,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有题可研,有文可作,有标可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汪来九老师的班级上,近年来,这类“干部”经过培训和教养,形成了很强的责任心,从不轻视或放掉一个落后的“群众”,只要有时间,就会召集一些“群众”自愿组合、共同探究,帮助他们批改作业,并能帮助粗心的同学改错。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而且还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总之,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所开展的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中,无论哪种,教师都要留出时间,以合作者和学生的身份参与交流,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难题,并进行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理论研究表明,合作学习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提高自尊等有密切关系;而汪来九老师七级复式教学法通过实践也证明了,有效的合作和探究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得到自我展示,而且重要的是师生间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也有很大提高,产生了更强的学习动机,形成了更加娴熟的合作技能和与他人合作所必须的态度,形成了能够从他人的角度审视情境的更高能力,等等。 三、七级复式教学法的特点及几点启示 综上所述,七级复式教学法是新时期复式教学与时俱进发展的产物,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及边远山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所做的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七级复式教学法不仅对于改进现有的复式教学思路和方法有所帮助,而且也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策略有所启示。 1、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复式教学更多承担的是普及农村及偏远山区五年制小学教育、扫除新文盲的任务,目前看来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学校更多起到的是“进得来、留得住”的角色。作为一种在我国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及边远山区长期存在的教学方法,是否也能让学生“学得好”,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能否全面、深入地推进,关系到城乡、东中西部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等现实问题。 2002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些要求和理念在过去的几年间已经使很多学校在其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方式、教学环境、教学效果等方面悄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也包括偏远的中西部山区和农村贫困地区。但由于当地条件所限,使得这些经济落后地区更缓或付出更艰巨的努力才能实现新课程所要求的转变。作为一名勇于探索、甘愿奉献的教育一线实践工作者,在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下,汪来九同志更多依靠本人的努力,提炼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七级复式教学法,突破了传统复式教学两、三级教学的局限,大大充实和拓展了复式教学的形式、内容与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教育资源,节约教育投入成本,不失为当前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举措,对于提升中西部贫困地区及边远山区教学质量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进一步提高复式教学的教育质量,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复式教学能够低成本地使农村及偏远山区的儿童有学可上,使他们具备基本的文化素质,在推动义务教育大发展阶段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在普遍使用复式教学的地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仍然是其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在贫困山区,由于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信息闭塞、教学理念陈旧、教师负担过重等各种原因,造成学生的流失、辍学现象比较严重,合格率与普通教学相比较低。例如,据甘肃省陇南市调查数据表明,全市现有的66965名接受复式教学的小学生中,低年级学生的双科合格率一般为40%—70%,辍学率为4%,复读率达10%以上。② 尽管国际社会对复式教学效果的看法褒贬不一,但在一些国家,复式教学的确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促进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方面,更比单式教学的学生有较大优势。在OECD学习能力调查中,排名前面的几乎都是芬兰等复式教学班级较多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在对美国和加拿大进行的实验性研究的对比评论中,研究人员断定,在认知方面,大多数复式教学学生与单式教学学生的成绩相比并没有明显差异(Pratt,1986)。而在非认知方面,复式教学学生的成绩则比较突出,尤其在社会发展方面,复式教学学生有较大优势。③这些国际经验也使我们看到,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复式教学在提高贫困地区、偏远山区甚至是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都仍有很大的提高与发展的空间。而七级复式教学法在率先开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探索的同时,用实践证明了其喜人的结果和高效的特点。据统计,毛田小学的6个年级12门主课的考试成绩90%以上年年进入全乡前三名,为毛田村培养出的数百名毕业生中有70多名学生考上大中专院校。而经观察也发现,汪来九老师所教的学生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等。 3、破除复式教学灭亡论,打造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我国现阶段,中西部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原因,往往和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异,存在其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复式教学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及偏远山区大面积存在,就是其中的一种情况。由于复式教学在义务教育普及工作中比起单式班教学更具实际功用,由于中西部贫困地区及边远山区在一定时期内仍将以普及义务教育为主要任务,所以,复式教学方法也仍将存在并需要得到与时俱进的充实和发展。 但在部分地区,一种悲观失望论调正在日益增长,即认为复式教学日益走向穷途末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多,必将被单式班所代替,复式教学以及复式教学法必将被取消,因此不再积极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改进复式教学方法,而是囿于传统教学课堂思维难以突破,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这对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的复式班或复式教学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势必进一步拉大山区学生与其它地区学生发展的差异,在特定地区的教育不均衡现象也将不可避免地被加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复式教学越来越从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逐渐转向更多是一种方法而存在。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复式教学有其更为广泛的适用范围,除中西部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外,我国目前也有少数东部发达地区的学校尝试使用复式教学班。此外,复式教学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大面积存在,例如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名列世界前茅的芬兰,就主要采取这一方法进行教学,由此也可以看出复式教学法潜在的巨大的发展空间和能量。要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显然并不能使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来实现,因此打造百花齐放的教学方法新局面是必然的趋势,探讨和发展适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复式教学法,也就成为从事复式教学的教育实践者们必要的任务和使命。 撰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调研组 责编:陈如平 审校:田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