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差生“蜕变”成为美国的天才?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国内的差生“蜕变”成为美国的天才?


  如果这两天你在搜狐上搜索“国内的差生成为美国的天才”,你可以看到许多博客转载了《东方早报》报道的故事:八年前王楠子是上海某中学的“标准差生”,初二时赴美留学,在美国成了天才。他目前是费城艺术学院动画专业的学生,并屡获奖学金,他的父亲将此归咎于中学教育体制的缺陷和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方法等,认为“是我们教育中的问题把许多本应成才的孩子教成了‘水泥脑袋’”,我看到这个报道后感想颇多。

 首先,所谓差生,我们似乎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又有人人皆明白的标准:学生成绩差,行为规范纪律差。那么所谓的天才呢?既然是美国老师称他为天才,我们倒是可以看看美国对天才的定义:“在领导才能,组织能力,创造能力,文化学习及艺术上有非凡的表现或显示出非凡的潜能的儿童”。在学校里这些天才学生都是经过专门测试,有资格参加天才教育计划的学生。在美国这类学生称为“Gifted and Talented”简称GT学生,王楠子到美国后是否被老师认为天资卓越,推荐测试为GT学生在报道中未有提及,我也不宜妄加猜测。

   再看看报道中所描述的王楠子在中国的表现,学习大多数功课是七八十分,纪律不好,“经常闯祸”,“被老师关照”,“上课爱接茬,爱开玩笑,课外爱踢足球,一次老师把体育活动课改为正课上,王楠子带头当堂起哄,老师也没法控制气氛”。

  从学业上说学习成绩在七八十分不是差生,最起码是中等生。但就行为规范来说(除了课外爱踢球是中国式“缺点”外)他确是差生,而且就在美国学校也是。但报道说,到美国后王楠子从未挨过老师的批评。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王楠子初到美国,英语不够流利,无法发挥其插嘴,开玩笑特长,时间久了也知道“入乡随俗”,可以问一下王楠子在美国的课堂里他起过,敢起过哄吗?任何一位老师都有权当场把这样的学生逐出教室去校长室的。


  报道还举了个例子是:一次他象过去在国内一样插嘴,当堂纠正了美国中学老师的一个错误,老师夸他是天才。报道没有描述具体场景:是在小组讨论较宽松的环境中,还是在老师讲授时,但就当堂纠正老师的一个错误的说法,我当天看了报道后在每节课上都问我的学生:“Would you/Do you dare to correct your teacher right in her/his face in the class, if the teacher made a mistake?”结果是什么,知道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笑了,“No, I won’t do that.” ”That’s silly.”对这段报道我只能理解为是在讨论纯学术的问题,老师认为他见解独特胜过自己而大加赞赏,但是老师在讲课,你插嘴说老师讲错了? 等着吧,美国老师是最容不得学生在言语行动上对其挑战,不尊重的。

  老师夸他为“天才”,老师这里的意思显然是他很聪明,是个genius。美国老师嘴巴很甜,总以正面表扬为主,夸张是常用技巧之一:回答问题对了,学习进步了,表现出色了,老师不会吝啬用很“高级”的形容词或名词:(  Awesome, fabulous, incredible, super, the best/smartest kid in the world,….等等,我们许多老师备有“表扬学生常用101个形容词”来鼓励表扬学生,王楠子作为孩子,因为老师称他为“天才”而自信心大增,学习倍加努力很自然,但如果成人将此作为一个定论评语就未免“迂”了。

   报道说到王楠子目前在费城艺术学院就读,在动画专业成绩优异出色。非常好,他的艺术天分得到了发挥。我比较孤陋寡闻,只对美国赫赫有名的前三四十所大学有所了解,不知费城艺术学院对应的英语学校名称是什么,是否属顶尖天才级艺术院校,我只知道高中里拔尖的孩子,选读这种专业的不多,尤其是华人,尽管这种专业也会有很好的前/“钱”途,如报道中所述的一样。

   比较国内的学校,美国学校更重视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重视挖掘学生艺术,体育特长,比如他到美国的音乐,体育才能得到肯定及培养,这都是事实。中国的教育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枷锁,学生的特长很难得到发挥,老师对学生负面批评太多,使学生的心理受到压抑,难以激发起上进心,自信心。这都是中国教育急待改进的弊病,老师的素质有待提高,对学生需更有爱心,更有同情心。当天还看到一老师当堂殴打岁学生,并将其扔下四楼活活摔死的报道,惨绝人寰,老师连做人都不够格啊!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但如果下结论说“我们把许多应成才的孩子弄成了水泥脑袋”对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都有失公允。

   近两个月来我与许多教育同行的博客交流沟通,我看到,学到很多令我难忘的东西,他们在自己的博客中记载了自己教书生涯的点点滴滴,欢乐与困惑,眼泪和欢笑,可以感觉到他们都是用心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的,虽然不够完美(谁会完美呢?)但他们在努力着,奋进着,不能以少数低素质的老师来否定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我很赞同报道中引用的静安区教育学院院长张人利所说的话:“正面鼓励确实是许多学校老师所缺乏的,但完全采用正面鼓励也是不可取的,对于中小学应当因人而异,批评训斥本身没有错,只要是适合具体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可以”。我要加上的是:还要加上详详细细的处罚条例来处罚违纪的学生。

  作为一个年轻人,王楠子很幸运地很小年纪就到美国就读,接受了与中国不一样的教育教学方式,自信心得到提高,个人的特长也得到了发挥,真是应该本着报效祖国,分享成功的积极心态回来与母校的老师,同学共商教育话题,让母校乃至全国教育界能以你为骄傲,为自豪,来激励他们更好地教书育人。作为学生,王楠子更应以感恩的心感谢老师们当年的教育培养,而不应摆出兴师问罪的姿态,(也许是我对报道理解有偏差,但愿如此吧)中国教育不是一无是处的。年轻人,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美国教育文化熏陶出来的绅士风度吧!

  文中有不妥之处,敬请海涵,我实在是作为过来人为国内的同行叫屈,打抱不平,更为报道中有关美国教育的信息传递不实而不安而已。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