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后的启示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解决问题》后的启示

           《解决问题》后的启示

                     ——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强,教师在学生知道了试商的方法,掌握了余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由于有前面的基础,解决问题在教材的编排上没有强调除法的计算,而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实践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合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对数的应用的一次扩展,从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来说,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得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为出发点,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加深对商和余数单位不同的理解,降低了对余数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理解难度。

三、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全

   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地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是有主动学好数学的愿望和潜能,课堂气氛民主、活泼、开放,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掌握数学知识。如引导学生观察算式,通过交流,明白单位不同和为什么要租8条船,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集体活动,人人都要参加,将情感目标落实。在课堂中,教师也积极地创设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控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训的问题。

四、教学既面向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老师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及个性心理品质养成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学生的个性素质存在差异,教学中,教师也尊重了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要求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在本节课中,教师既解决了后进生学习难的问题,帮助他奉送克服了学习上的自心理。如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注重了内容趣味性、解法多样性。练习分为3个层次(1)针对性练习。如“音乐游戏拍手歌”(2)
基本性练习。如商和余数相对应产单位(3)拓展性综合练习,课件出示:A、有21位同演到公园划船,每条船最多能坐5人,最少要租几条船?每条船上的人数怎样分配比较合理?(学生是这样说:“最少要租5条船,多出的一位同学不能一个人划船,因为他太孤单了,而且不安全;从前面4条船里分别找出一位同学到第5条船上就行了”)B、有15个车轮,要给图中的小汽车安装轮子,(出示汽车图)这些轮子可以安装几辆车?(学生有是这样说:“先给3辆小汽车安装车轮,剩下的3个车轮就改装成1辆三轮小汽车;或先给3辆小汽车安装车轮,剩下的3个车轮就给其中三辆车当备用轮胎挂在汽车后面”)让学生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掌握重点。这样,既能强化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应用的技能,更给了学生一个思维拓展的空间。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既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完成这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广纳小学:张洪联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