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8-03-11 08:48:00 点击数:
725
伴随着《国家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也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更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现代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但是,作为农村小学,在素质教育方面,由于农村所处的特定环境,总还存在令人堪忧的诸多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给儿童带来了很多危害,而且也影响着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利的现状。 伴随着《国家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也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作为完善和提高儿童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更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现代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但是,作为农村小学,在素质教育方面,由于农村所处的特定环境,总还存在令人堪忧的诸多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给儿童带来了很多危害,而且也影响着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镜头一:上学时,家长拉着儿童对老师说:“老师,这娃就知道好玩,不努力学习。今后他再不听话,你就给我打!你打了,我决不会说什么,我还要感谢你。”在这些“通情达理”的家长面前,而老师也感到这是对老师的信任与工作的支持。
镜头二:放学时,老师对儿童说:“我们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上学后就交到班长那里。谁要是不完成就不准进教室!”第二天早晨,教室门口果然站着几个儿童。有的早知进不了教室,索性呆在家里不上学了或逃学了。 镜头三: 期末考试结束了,老师在讲台上总结考试结果的情况。老师说:“本次考试,有几个同学考的太差了,还影响了我们班的名次。”几名同学低下了头,不敢看老师一眼。 镜头四:当老师在处理儿童的一些事情中,对与自己争辩的儿童说:“你太目中无人了,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这个书你还念不念了?!”在老师的训斥下,心里满腹委屈的儿童不再敢讲话了。 镜头五:老师规定:“凡作业错一次,罚做5遍,再错,罚做10遍,同时还罚打扫卫生”。在老师的硬性规定下,怕做错题的儿童只好不上这个学了。 镜头六:儿童因作业没完成,被老师体罚,家长知道后,要去学校找老师理论,儿童却极力阻拦家长,坚决不让家长去学校。 ……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如儿童强迫症,学习能力缺失、说谎、孤独、嫉妒、自卑、抑郁、多动症,以及自暴自弃,厌世轻生,玩世不恭等。具体表现在厌学、焦虑,注意力障碍等方面;高年级的孩子有青春期烦恼、异性交往的烦恼以及情感误区的烦恼等。对这些问题的防治,也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这些都是曾经存在于小学教育中的真实事件,可谓屡见不鲜。大家都认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区区小事,不值一提”。而这些现象,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 正是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 二、 这些现象对儿童的危害 上述现象,已不是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从根本上是一种对儿童心理上的惩罚,心灵上的伤害。分析其现象有如下共同特点: 1、不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致使儿童受到心理伤害。 对儿童的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的“霸权主义”作风,使儿童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从而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慌、无助、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等心理现象,使儿童的心理受到严重伤害。 2、不尊重教育规律,违背教育科学性的原则,导致儿童产生心理障碍。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研究儿童的心理状态,不尊重教育规律,违背教育科学性的原则,主观臆断,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最终导致儿童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厌学惧学、自暴自弃、丧失信心、缺乏兴趣、情绪低沉、忧郁压抑、胆怯畏惧等等,甚至“破罐破摔”,步入歧途。 综上所述,这些“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不平 常,却是对儿童伤害更深、刺激更大、影响更深的伤害——心灵伤害。严重破坏了儿童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而这一点,恰恰就是被我们广大教育者尤其是小学的教育工作者长期所忽视的问题。 三、造成对儿童心理伤害的根本原因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 2、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也有一些教师,朦朦胧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 3、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也有部分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对于儿童、对于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事情时,才发现,原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无力支撑,无心深钻,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只好随之任之。 4、低标准的要求纵容了教师的“懒惰”和“无知”。儿童家长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心理健康”,诸如“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等。 而在家长群体中和一定范围的社会舆论中被普遍接受的论点是:“师如父母,教师对儿童没有坏心,即使打两下也没关系”;“教师总是对的,无论怎样批评和惩戒儿童都是天经地义的,对老师的语言、方法态度不能苛求”,“教师对儿童的惩罚是必要的,那是对家长和儿童负责任的体现”,而这些观点和舆论,却从不考虑这“打两下”“惩罚”是否已对儿童的心理构成了伤害?给儿童的心理造成了障碍?老师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伤害、心理障碍等也就不予问津了,自认为“省事无事”,却不知是贻害无穷。 四、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作为小 学,不可能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那么就需要普通教师来“兼职”,所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 坚持以儿童为主体的原则。一切围绕儿童,一切为了儿童。坚持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儿童的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坚持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活动中,儿童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坚持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切不可一味地说教或施压,那样的结果只能给儿童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再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1、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渗透。 2、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4、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心理学校。 5、利用社区资源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当然,有些有效的途径是靠教师们在亲身的工作体验中摸索出来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把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
作者姓名:刘治平 通讯地址: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3568475548 邮政编码:636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