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四个维度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6-10-09 14:00:49 点击数:
1299
[内容提要] 四川省校本教研基地校巴中市恩阳中学从本校教学教研实际出发,以人本关怀为指导思想,推行“人本关怀下的校本教研”,立足四个维度,内激热情,外创条件,前有专业引领,后有激励机制,从教师专业发展全局着眼,从学校具体问题、教育教学实际入手,强管理,抓落实,推行校本教研,成效显著。
巴中市巴州区恩阳中学地处四川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恩阳镇,建校于1943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走出了以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华博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科界精英。六十年代“恩中红旗飘全川”,九十年代“誉满巴蜀”。但自1998年起,大量优秀师资流向巴中及其他城市,同时,社会对教育特别是对名校教育资源需求急增,学校学生人数从1998年的1800余人,迅速增加到2005年的4000余人。规模的扩大,更凸显了师资匮乏的局面,一大批新教师走上了恩中教学的主战场。他们满腔的激情同教育教学经验、技巧的缺乏构成了新的矛盾。学校适时提出了“科研强校”的方针,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以校为本”教育科研,解剖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立足四个维度,从人本关怀的角度出发,建立学习型合作型师资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迅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师资,提高了教学质量,从困境走向再度辉煌。 一、困境与问题 2000年至2005年,恩阳中学教师队伍从89人增加到157人,其中老年教师17人,中年教师39人,青年教师101人,青年教师占到63%,学历层次,本科72人,专科85人,专科层次占到54%。2004年高三毕业班担任教学任务的56名教师,有36名第一次任教高三。面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艰巨任务,学校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依托校本教研力量才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通过反复调查分析,经过班子分析会、教师座谈会、教师问卷调查等形式,从教师教研的内因外因中寻找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对通过教研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不足。部分老年教师认为自己功成名就,教育教学驾驭就轻,穿着旧鞋照样勉强可以走新路,得过且过,没有必要废心劳神地思考、钻研。同时由于他们德高望重,这种思想对中青年教师的负面影响较大。因学校师资缺乏,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加上日常生活杂务,许多人超负荷运转,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近年来有三位教师因过分劳累而英年早逝。教学之余已没有多少精力进行旧式冗长的教研。学校地处农村,观念更新慢,许多教师观念陈旧,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课改、新课程认知不足,满足于“传道”式的教书匠教学,认为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责任,有的青年教师刚进校时,研究的兴趣颇浓,经过一两年的“同化”,学习的热情也就不了了之了。许多教师虽然认识到自己的观念、技能陈旧,但感到自己照样能把学生教懂,也觉得没必要去学习、更新。 2、教师研究学习提高的物质条件不足。学校阅览室报刊不足100种,图书馆图书种类不全,资料类书籍欠缺,教学装备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学装备量比较少,从网络等现代媒体获取信息通道狭窄。学校每年从紧张的经费挤出较多的资金用于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但是因需求面较大,培训面往往不到应培面的20%,教师不能直观地感受到教育发展的迅猛与急切,对自身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要求的差距没有切身感受,不能从内因上形成对自己专业发展的渴望与需求。学校学习研究的组织机制不健全,即使教师有提高的渴求,也苦于无门。 3、教师专业发展前进的专业引领不足。恩阳中学地处农村,地理区域没有优势,教师很难有机会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接触,而如上文所述,走出去的机会也非常少。同时,许多外面的培训、进修,以通识性、理论性的培训为主,学科专业性的、技巧性的培训较少。许多青年教师的成长只能依靠自己在实践中探索,在失败中总结,充满了艰辛与困苦,使教师成熟的周期延长,这同学校在短时间需要大批教育教学技能娴熟、新的教育理论实践运用更加充分的教师现实需求相矛盾。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对学校教育冲击加大,学生精神世界复杂日趋低幼的现实,更加重了这种矛盾。老师们在自身修养不足同教育环境复杂性中苦苦追求而不得。 4、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学习、研究的原动力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发展的周期性较长,评价因素往往不能以显性的量呈现。在现实的教学管理中,一个优秀的教师同一个得过且过的教书匠的物质利益获得相差并不大,老师难以激起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热情,更何况全面素质的综合提高。另一方面,教育科研费时费力,利益效益不明显,原有的教研只能依靠少数人的兴趣和爱好,教师教研的大众面不容易激活,使学校的教研成为少数教研管理者和热心人的专利。 二、策略与措施 面对问题,学校调整思路,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为导向,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先导工程。特别是就四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立足四个维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策略,并创造性地从教学技能及教学实际出发,制定了“人本关怀下的校本教研”的主导思想,内激热情,外创条件,前抓专业引领,后定激励措施。重建教研组织,整合教研资源,健全教研制度,使恩阳中学的校本教研工作走入了艳阳天。 第一维度,针对动力不足,内激热情。 学校自二00二年推行校本教研以来,首抓自我反思。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学研究的问题是要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收集,而不是预设和推演,而原来的从上而下的教研往往离学校实际较远,也是许多老师厌恶教研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变教室为研究地,变教师为反思者、研究者,倡导教师从各个角度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反思本校教育的现实问题,使校本教研有了出发点和根据地。倡导教师将自己的反思成果写成文章,学校定期结集内部刊物《教育反思》一书,让教师相互揣摩学习,在反思的碰撞之中溅出思想的火花,从思想深处产生投身校本教研的自觉热情。 (一)校长是第一负责人制度。校长做到两个“参与”,五个“善于”。两个“参与”:校长参与或主持实验课题研究;校长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专业引领者。五个“善于”:善于听,校长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倾听教师对课改的意见和建议;善于思,校长立足课堂主渠道,不断改进教研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善于写,善于总结经验、提炼经验作为校本教研的资料,引领本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校本教研中校长秦修章同志提出了“学会欣赏”的思想,即教师要善于欣赏学校、同伴、学生,善于从别人的身上发现优点,以补自己不足,成为我校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重要策略和思想;善于说,校长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作为我校校本培训者和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者,经常给学校教师作专题讲座;善于评,校长身先士卒,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善于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校长以榜样的力量带领全校教师投身校本教研。 (二)校内学术报告和青年教师培训制度 凡新分配或从基层学校调入我校的教师,学校首先进行岗前培训,由校长、教学教研管理者及经验丰富、理论修养较高的中老教师授课。主要课程有:师风师德、校情校史、教师能力建设、新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及技能等,培训后,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安排教学任务。一方面,让老师一进校就感受到了浓郁的学习氛围,提高了自己的水平,激发了学习的情感。另一方面,中老教师授课必须要进行研究、总结自己的成败,从而推动他们参与到教研中。同时,学校建立了定期的内部学术报告制度,邀请学校优秀教师做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由听课教师提问、质疑,一方面青年教师直接获取适宜本身的教学经验、技能,另一方面,提问质疑的环节让“功成名就”的老教师也不敢有半点松懈。 (三)教师合作小组制度。每个合作小组一般以同科教师为主,3—5人,老中青相结合,志趣相投,自愿结合,以“学会欣赏”为指导思想,相互学习。老教师的经验,中年教师的技巧,青年教师新的理念,相得益彰。这种合作小组规模小,适应性强,茶余饭后、休息闲聊之时均可进行。从人本关怀的角度把教师从刚性教研活动解放出来,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四)就个别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不够,学校首先采取不是刚性的制度惩罚。校长、分管校长、教科室以谈心的方式,投入个人情感,鼓励发动。通过这种形式,基本上每位教师都能出自内心地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 (五)读书制度。创建学者型的教师队伍必须打造一批书香教师,创建书香校园。我校制定了教师读书制度,每期由学校选定一批教师必读书籍,要求教师作好读书笔记,由教科室定期检查。通过读书,除能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学到高超的教学技巧之外,还能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产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内因需求。 第二维度,优化校本教研的物质平台,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 近几年来,恩阳中学投入了200余万元,建立了校园网。校园网接入到每个办公室,每个住校教师家中。建立了三间电子备课室,购置了一万余张教学光碟,阅览室的报刊增加到160余种,新购置图书8万余册。设立了教师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准备了常用的教学教研工具书、教育科研理论书籍,极大地方便了教师从事研究工作,改善了学校科研物质环境。 学校加强了教育科研管理,建立健全了系列教育科研制度,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管理更加科学化。加强了制度落实工作,让每种制度能得到彻底的落实,从而整体高效推动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集体教研制度。保证集体教研时间:周二下午,语文、数学、英语;周三下午,物理、化学、生物;周四下午,政治、历史、地理、艺体。教务处在各学科集体教研时间不排相关学科的课。学校制定了集体教研的实施方案及细则,要求每次做到有中心发言人,有研前准备,有实效,有记录。教科室逗硬考勤,缺席人员当天全校公示,并纳入教师评估中。集体教研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主要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并强调归纳、总结,以提高集体教研水平。 (二)听课、评课制度。学校班子成员,中老年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一节,青年教师每周不少于两节。听课要有记录,有评价与建议,有听课人及授课人探讨内容。记录要有听课人、授课人,学生代表签字,每周交学校检查。 (三)校本公开课、优质课制度。每位教师每期上公开课1次以上,听课人为同教研组全体教师,课后及时组织研讨会,相互取长补短。学校每学期根据实际组织1次以上校内优质课竞赛,由学校学术委员会按《恩阳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细则》严格评判,优胜者予以奖励,并记入教师绩效成果中,并同评优、晋职挂钩。 (四)教学反思制度。我们要求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教学设计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最简单形式是写反思性日记,并把反思性教学日记纳入常规教学检查的内容,对优秀者予以表扬。学校定期编辑《教学反思录》,集录优秀的教学反思日记,为教师提供反思范本及相互学习的机会。 (五)课题研究制度。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及教师各自的研究能力,采取了以课题研究促校本教研、校本教材开发的策略,抓住学校教学实际遇到的问题,分别申请不同层次的课题。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杜绝研究中的为结题而研究的空头研究现象。学校现有省级课题两个,市级课题八个,区校级课题四十六个。鼓励青年教师抓住问题申报“短、平、快”的校级课题。其中学校申报的省普教资助金课题《农村中学生阅读缺陷对策的研究》,被上级主管部门誉为巴中市课题研究的榜样。几年来,研究人员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九十六篇,编有《古诗词佳话》、《作文素材库》等校本教材五种,共二十六万余字。课题《农村中学生普职沟通成材模式的研究》获市政府成果一等奖。我校通过课改实验先后编写了《学习与实践》、《古镇恩阳》等校本教材四种,共十八万余字,深受各级专家、学者、学校的好评,许多成果被兄弟学校广泛运用。 第三维度,专业引领。引导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提升校本教研层级。 学校聘请市教科所、区教研室数名专家为常年学术顾问,定期邀请他们到校指导校本教研,做学术报告。同时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到校为教师做学术报告,几年来,先后有著名数学教育家蔡上鹤教授、著名作家邱易东、张忠信等学者、专家到校做学术讲座,不仅我校教师获益非浅,同时为本市众多老师提供了学习机会。 学校加大了送教师参加培训的力度,每年教师外出参培面提高到50%以上,许多教师还自费到全国各地学习。 校内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活动形成定制和规模。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名师资源,利用学术报告会、听评课、集体教研、教研组活动等形式多角度让校内名师指导青年教师,让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校长的带头下,校内仅学术报告会二00五年就达到四十一场之多。几乎同时学校除了日常的面向全体教师进行教研活动之外,还着力构造了三个层次的校本教研活动: 1、面向新教师的“适应性”教研活动。通过组内配对,同级交流,以老带少,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新课堂,缩短教学和教研的过度期,进而以教研促教学。 2、面向青年教师的“发展性”教研活动。通过向校外专家请教、组织外出培训学习、观摩优质课研讨,倡导教学个性化,发展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促使教师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3、面向骨干教师的“主题性”科研活动。通过校本课题的研究,鼓励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做深层次的科研探索,上好实验研讨课,由点及面做主题性的研究实验。 通过这些活动,我校初步形成了由校长带头,科组领衔,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萌芽教师为后备的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并激励了教师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第四维度,建立校本教研的激励机制。从人本关怀出发,以奖代罚,激发教师自己提高自我发展的热情。 学校建立了学历达标奖励机制,鼓励学历未达标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学习,凡拿到本科文凭的教师由学校给予一千伍佰元的奖励。 制定了教研成果奖励办法。凡发表教学文章、论文获奖、课赛获奖、教学技能比赛获奖、指导学生竞赛获奖等,学校均按不同级别分别给予不菲的奖励,这一措施从物质上推动了教师投入教研、总结展示成果的热情。三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二百三十二篇,论文获奖三百余人次,二十余位老师在各级各类课赛中获二等以上奖励三十一次,学校定期汇编《教师发表论文集》、《教师获奖论文集》。 学校制定了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评选办法,先进教研组、集体备课组、合作组评选办法,制定了科学、严格的评选细则,对评选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 以各种奖励为契机,学校分别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成长档案,能够随时清晰评估每个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和质量,为教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教师的评优、晋职供了评估平台。 三、成果与效益 经过几年的校本教研实践,我校初步形成富有恩阳中学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 1、以人为本,以奖代罚,从内激动力,外创条件,前有专业引领,后有激励措施四个维度构建立体校本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以“学会欣赏”为指导思想的同伴互助模式,避免了“文人相轻”的恶性循环,构建了和谐奋进的校本教研组织,让每位老师在相互欣赏中相互学习。 3、以课题研究促进校本教研,以校本教材为标志,提升校本教研品位。 4、完善资料、档案管理制度,让每位老师的点滴成果都能成为学校总体成就的涓涓细流,同时让学校的校本教研更加多姿多彩。 经过四年的校本教研实践,学校各个年龄段的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参与教研的热情空前提高。教师观念得到不断更新,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日臻丰富,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骨干。以教研促教学,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初中教育综合评估连年居巴州区前三位,高中教学质量连续四年居巴中市重点中学首位。四年来,我校教师有八人获国家、省表彰,三十七人次获市级奖励,一百一十六人次获区级奖励。涌现了省、市级骨干教师十四人,区级骨干教师二十七人,学校先后成为四川省校本教研基地校、巴中市教育科研基地校、巴中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组尹显全、张文彬同志被评为巴中市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十余种校本教材在校内外广泛应用,国内四十余所学校,三百余人次来我校参观学习校本教研工作,省、市区众多领导、专家对我校校本教研工作作出了高度评价。 四、对校本教研工作的新思考 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要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1、人本关怀的思想在校本教研的各个角度浸润不彻底,“学会欣赏”的思想在个别教师中认识不到位。 2、校本教研共同体的形成尚不稳固,专家引领的渠道不畅通。 3、真正有成果的研究,往往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而校本教研的成果,又往往表现在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而不是以某种论文、论著等可见形式呈现,如何衡量研究所付出的劳动及取得成果,并且在升级、评优等方面体现出来,形成有效激励机制,也是今年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中应探索的一个重点。 巴中市巴州区恩阳中学 张文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