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校本教研专题调研报告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巴中市校本教研专题调研报告

                        巴中市校本教研专题调研报告
                                   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何柏才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和创造者。如何让教师把新课程理念运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呢?一个最切合实际的办法就是开展校本教研,去重新认识和构建学校教研制度,把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从而有意识和有效地促使教师从宏观的理念到微观的教学转变。为此,我市校本教研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市教育局直接领导下,由市教科所组织实施。一年来,上至国家级示范中学,下至山区乡村学校,校本教研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有力地推动了课改进程。10月初至10月底为了真实掌握全市各个层面学校校本教研情况,市教研所组织了专业班子,对校本教研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通过随堂听课、师生访谈、资料查阅、总结反思等多种手段,真实感受到了新课程理念和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把新课程理念深入学校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迫切需要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学校教研活动方式的改革和教学研究制度的创新,建立有利于教师个人和教研组整体水平提高的校本教研机制,我市各个中、小学及幼儿园大力开展以说课、听课、评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新课程各项工作的实施。
     1、建章立制,周密部署。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在市教科所的统一指导和县(区)教科室的安排下均建立了以校(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和“教科室(处)为核心的专业指导小组”,并与各 县(区)课改领导小组和中心教研室同步工作。各学校都先后制定了《课改工作实施方案》和《校本教研实施方案》以及《校本教研制度》,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2、领导示范,全员参与。学校行政领导的综合素质,教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带头,培训学习,专题研究,示范观摩,深入兄弟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校领导成员在学习中成长,在校本教研中自我丰富,自我完善。巴中中学、恩阳中学、巴中二中、龙泉外国语学校、通江中学、平昌中学、平昌二中、南江中学等学校,领导带头,教师全员参与,校本教研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对课程改革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立足校本,有的放矢。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主力军,教师的业务水平又参差不齐,如何发掘教师的教研潜能,让教师投身于校本教研并有所成就,这需要一个符合学校和教师实际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我市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以说课为切入点,以说好课为突破口,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下的育人目标。通江中学、巴中中学、龙泉外国语学校等,开展了“中青年教师说课赛活动”恩阳中学、巴中二中、通江铁佛小学等学校开展“星期六教师课堂”让教师参与讲课、评课,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实验学校开展“全校教师共备一堂课”的集体备课活动,打破学科界限,切实贯彻学科整合理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各种媒体作用,整合一切可用资源,服务教学和管理。
        二、校本教研制度不断完善,校本教研能力日渐成熟
      校本教研是伴随新课程实施而形成的一种学校少花钱、教师少走路、研究效果好的新型教研方式。它是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为研究阵地的实践性活动。目前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围绕学校长足发展和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等问题,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大力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体系,教师学习指导体系和教育教学研究体系,着力健全“学习型、研究型、开放型”的研究制度,已见成效。
      1、制度健全,学习风气浓厚。“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风气,让研究成为品质”已成为全市绝大部份教师的共识。绝大部分学校制定了教师学习计划和相关考核制度,以研促教,教中求研,构建“学习型校园”。在学习内容上,既有《纲要》、《新课标》及校本教研等前沿理论的学习,也有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在学习方式上,有自学、集体学、有反思小结、有报告会、有学习笔记展示、学习心得交流等多种形式。
     2、构建开放型的学校教研组。综合性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同时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些要求对于单一学科的一位教师来说是难以完成的,为此,部分学校根据校本实际,在完善已有教研组织的同时,探索建立新的教研组织形式,在县(区)范围内,构建联片学科教研网络,以实现教研资源共享。在原学科教研组织基础上,建立区域内学科教研网络,定期就大家共同的问题展开讨论,使参加活动的教师有互动的空间,使原来势平力薄的教师,走出封闭的圈子,在多途径的互动中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谋划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3、校本培训,锻造师资队伍。各校培训有计划,形式多样,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立足本校,发挥骨干作用。利用校内赛课,送课下乡、巡回示范、以考代培、以老带新和以新促老等活动,培育了一批骨干教师,同时对教师也起到了震憾作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采取校际交流,特邀专家讲座培训、外出学习培训,不断吸收经验,丰富完善教师队伍。
     4、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教研能力。部份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和科研能力。
       三、校本教研尚需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
     (一)正视不足,系统反思。校本教研和课程改革的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借鉴模式,我市在此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尚需积极改进。
     1、重视不够,认识模糊。部分学校的领导在思想上对校本教研及其作用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只是口号,流于形式。有的以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低为托词,校本教研局面难以打开。
     2、观念滞后,内化乏力。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不到位,对学习、实践反思采取应付态度。在我们的随堂听课中,有部分教师回避,甚至认为是和他“过不去”,对校本教研“事不关己”,再加之观念滞后,教育教学工作仍摆脱不了传统的、陈旧的阴影。
     3、教研组织势单力薄。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单位,然而部分地方,确因条件限制,教研组织薄弱,教研活动,仍然是“查备课教案、查作业批改”,内容单调、缺乏“研”的实质。
    4、流于形式,疏于督查。部分学校在实施校本教研过程中,有量的布置、无质的检查、有计划和制度。而疏于逗硬落实,致使校本教研走过场,流于形式。
     (二)实践创新,不断完善,针对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一些不足,我们应采取措施,在实践中创新,不断完善校本教研工作,推动全市教育长足发展。
     1、统一认识,营造环境。继续加强对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学习培训,从根本上加强对校本教研功能的认识,校(园)长既是校本教研的决策者,也是研究者,实践者,校(园)长要亲自参与和组织协调,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并为校本教研提供精神和物质保障,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环境。
    2、健全制度,落实行动。校本教研计划应有阶段目标和分步实施内容,对教师的学习培训也应相应的措施,采取自我反思式、参与体验式、专题讲座式、互动研讨式等多种培训方式,努力构建开放式的校本教研培训体系。
     4、立足课堂,常研常新。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校本教研的落脚点,是新课程落实的主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务必在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实践,围绕新课程的“三推目标”要求,加强课前集体备课,课后系统反思,着力营造“生态课堂”,真正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5、过程督查,完善档案。要加强对学校新课程和校本教研实施过程的督导与评估,一方面要充实教师成长档案和学生成长档案的内容,适当增加过程性和分项性的评价内容,加大教研业绩成分,另一方面要养成每项活动结束后把相关资料及时整理、分类归档的习惯。
     6、丰富资源,信息共享。学习资料是教师教学教研的精神食粮,如果每位教师仅靠少量资料的学习和借鉴,那信息是封闭的,是难以进步的,学校应充分做好教师各种学习资料的添置和交流工作,除了学校公费订阅的相关资料要交流,还要大力倡导教师自费订阅专业报刊杂志,建立学习资料借阅制度,特别是利用网络资源拓宽信息渠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7、学会研究,学会反思。教师教研业务的提升,除了学习和培训以外,学校对教师的业务指导尤为重要,特别体现在指导教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教学心得”等方面工作。要使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除了记载课堂教学取得的良好效果外,更重要的是要记载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处理好的一些细节和改进意见。教学反思可以针对一节课,也可以针对一个单元甚至可以针对一个学期的教学。在广泛征集“教学反思”、“教学困惑”的同时,要开展相应的对策研究,以服务于课堂,服务于教学,只有真正做好了系统的教学反思,解决了教学困惑,做到资源共享,才能使以后的教学少走弯路,取得更好的成绩。各学校要结集《教师教学反思集》,《优秀教学案例集》,促进教师在反思中发展。学校对课题研究尤其是校本教研的课题研究的管理要提高水平,加大规范管理力度,不能让课题研究只停止在“课题申报书”中。要注重课题研究的质量,要能通过课题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科研水平,进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8、立足校本,开发课程。课改工作首先是新课程观的问题,全市各学校认真总结校本课程建设中已有的经验,充分利用好当地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课程资源,改善课堂结构,做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开发,提高科研能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9、转变职能,专业引领。通过调研,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研专业人员要转变工作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指导和研究优势,与一线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和教师一起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建立一种新的教研文化。要树立“教研场所在学校,教研主体是教师的校本教研意识,以一种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角色走进教学第一线,倾听学校呼声,了解教师困惑,及时提供专业指导和信息服务,让自身的价值在校本教研的一线得到实现。
新课程成于教师,系于教研,败于管理。我们必须时时牢记这一道理,坚定走向校本,大胆实践,勇于开拓。让我市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