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立新:33年坚守只为教书育人
怀着美好教育情怀,凭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信念与热情,钟立新将全部心血洒向了自己挚爱的教育事业和学生。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坚守课堂教育教学第一线,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同仁的敬重、家长的称道、社会的肯定。
扎根课堂 潜心探究
小时候,曾亲眼目睹最受尊敬的乡村老师,生活的清苦和劳累,钟立新曾发誓永不当教师。谁知18岁的他,还是被命运之神推上了教坛。1983年7月师范毕业分配到当地一所农村学校——巴中县恩阳第一小学,在这里他被许多老师无私奉献、教书育人的精神所感动,是老师们把他带入了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作为普通教师,平时的工作态度,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成长,不能有丝毫马虎和懈怠,于是他从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认真辅导、认真检测、认真教研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搞好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也立志将来成为一位真正的教育教学行家。
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增长,他就想到了动动笔墨,将自己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出来投寄报刊,与同行们分享。可作为身处80年代川东北一穷二白的农村,毫无写作经验又不知向谁请教的他,谈何容易?
白天三尺讲台育桃李,晚上煤油灯下爬格子。就这样,他试着投寄出一百多封稿件,结果都石沉大海。就在他心灰意冷,准备放弃时,有一天他在杂志上读过这样一篇文章,大意是: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匠,而应争取当一名教育实践的研究家,不搞科研的教师算不得出色的教师。这篇文章对他的触动很大,当时也就再次认定自己一定要在教育教学教研方面作一番探索。
1995年发表在《少年百科知识报》上的一篇“巧看线段图一题多解”的辅导类文章就给了他一些启发。这篇文章是他1994年课堂上讲评作业,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后,从不同的方向看,给学生讲解了三种解法。就这三种解法,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又发现了三种不同解法,钟立新觉得有新意,综合素材,写好文章,投寄出去。直到一年后,他才在别的班图书角翻阅报纸中无意看到了这篇原封不动的文章刊发了。他这才知道,跟教学内容同步的文章必须要早几个月投寄!
渐渐有了写作经验,钟立新就把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总结教育教学研究方面,近三十年的笔耕也就有了大量的教研文章见诸多家教育报刊。
为开阔自己的教育教学视野,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钟立新曾经学校、教育局同意,自费到沿海一些学校去学习,取经后又回校服务于当地农村教育。为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做一线教育实践的研究者”,他甚至多次婉言谢绝升职的机会。
33年来,钟立新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这个普通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一个好成绩,获得的各种证书和发表的文章要装一大背篓。
家校结合 优化教育
钟立新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学生学习、生活、心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作用,经常与家长探讨少年儿童心理品德教育、家庭教育方法,力争使家庭教育成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阵地,为促进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心灵沟通,取得教育的良性互动。
他时常设计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庭、学校教育互动活动。例如:春节过后,他利用队日活动,请学生讲述自己春节期间的亲身经历,耳闻目睹迎新春的各种趣事。孩子们从放鞭炮讲到穿新衣,从吃年夜饭讲到走亲访友,从家庭收入讲到住房面积、家用电器的变化。这是家庭、学校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的好渠道。 又比如,他组织学生开展了“算一算,我该怎么做”的班队活动。他让学生在各自家里先称出1斤大米,再数一数这1斤大米共有多少粒?然后利用班队活动让学生计算: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全班同学一天能节约多少大米?全校学生一天能节约多少大米?全国13亿人每天共能节约多少大米?约折合人民币多少钱?能资助多少个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进而理解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粮、一滴水、一度电,都可以为国家作出贡献的道理,此活动发表在1998年1月的《小学生周报》上(此素材被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综合实践——节约1粒米”选用)。
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在营造家庭、学校文化氛围的同时又进行了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教育,使广大家长和孩子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加强文化道德修养。达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步发展的优化教育。
个案研究 实施指导
曾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放任自流型的留守学生,为了找出问题所在,钟立新走访了她的家庭。她爸妈在外务工,奶奶在一家亲戚开的小餐馆里帮忙,平时对她的管教不多。
综合家访的情况,钟立新决定做家庭教育指导的个案研究。他将孩子问题分析的结果告知家长,取得了家长的认同。向家长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如:周末谈心的内容、方式及反馈;孩子行为细节的关注与纠正;个人对待教育孩子的态度的明确与传递等。同时,还建立了家校互动机制,每周末由钟立新对孩子的表现做事例性分析与评价,与家长交流,并指导家长与孩子交流的内容与方式;家长则在他家访时反馈其孩子在家的表现。
在这个个案跟踪指导、实践研究过程中,老师、家长再一次领会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也知晓了教育方式选择的重要!功夫不负有心人,家庭教育课题——留守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被教育部西南基教中心评为二等奖。
这位默默耕耘在教育园地这块土壤中的奉献者,优异的教学成绩,丰硕的教育教研成果,得到了业内人士和社会的肯定。 袁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