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用口和笔来表达思想感情,交流认识,习作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包括表达技能和智力技能训练以及提高认识和发展情感等内容。经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习作普遍缺乏兴趣。小学高年级学生喜欢习作的占32.84%,其余67.16%的学生均无自觉习作的习惯,多是奉命习作。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刚刚起步,对习作充满好奇、恐惧的心理,因此,三年级的习作起步教学尤其重要。那么,在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现谈谈我在教学中积累下来的点滴体会。

一、厚积薄发,积累素材

朱光潜先生在讲到读书、做学问时,反对“动辄喜言专门”,主张“先博学而后守约”,“有如金字塔,要铺下一个很宽广很笨重的基础,才可以逐渐砌成一个尖顶出来。如果入手就想造成一个尖顶,结果只有倒塌。”厚积而薄发,是历代写作家所提倡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积累运用。

(一)养成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好词就是优美的词语,佳句就是对某种事物的描写和表达生动准确的句子。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是人的记性再好,也不如时常拿笔记录你认为有用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学会经常从文章中摘录有用的好词佳句。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应该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培养,学习课文时先勾画出自己觉得很美的词句或者短语,然后再用摘抄本摘抄下来,时间长了,学生积累的词句多了,不知不觉就会运用了。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看雪》的教学中,学生积累了“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这一段话,在三年级的习作练习中,一个孩子在写《美丽的果园》时是这样写的:

冬天,果树光秃秃的,果园里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枝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果园里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农民伯伯忙着给果树们穿上一层厚厚的棉袄。

(二)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积累语言,拓展思维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能带给学生许多重要的好处。 多读书,可以增加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学习好的写作方法,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更富有文采。《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特别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读写虽然是“互逆”的,但也是“互通”的。习作是学生用文字符号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它是发送、释放,是外向的;阅读是从文字符号中获得意义的过程,是接受、吸收、是内向的。实践证明,学生的习作与阅读是相互促进的,学生在阅读中,可以通过具体的文字材料去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相反,习作能力的提高也会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例如: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后,习作《洗碗》时,有这样一段话:

忽然,我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心里很着急,心想:还是别给奶奶说吧!我小心翼翼地把打碎的碗装进垃圾桶里。奶奶回来了,我装着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奶奶追问时,我支支吾吾不敢说。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觉,我就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奶奶,对不起,碗是我打碎的,请原谅我不敢承认。悄悄地把纸条放在了桌子上。第二天,奶奶装着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笑眯眯地对我说:“昨晚我梦到我们家那只打碎的碗了,它说我们家有一个诚实的孩子。”听了奶奶的话,我心里甜甜的。

二、课文仿写,学习写作技巧

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  仿写,就是以课文为例,仿照一句、一段、一篇的写作方法来练习写作。借助范文指导学生仿写,就像是书法中的临摹一样,是学生写作的开始。让学生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降低写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的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可见,“从仿到创”的确是习作练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首篇习作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切入点,让学生学习作者的篇章布局,结构特点。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学习后,课堂小练笔:写一写春天果园的景色。

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写到:

春天,果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果树大口大口地喝着春水。小鸟在果树上放声歌唱,小猫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还有一个孩子写的是:

春天,果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渐渐地,果树上开出了一朵朵漂亮的花骨朵,蜜蜂和蝴蝶在枝头飞舞,小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人们在忙着给果树施肥,孩子们在果树下做游戏,玩得可高兴啦!

学习《秋天的雨》后,学生仿写《秋天的果园》片段:

一个个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黄黄的梨子像一个个灯笼;金灿灿的柿子像正月十五的灯笼压弯了枝头;小红灯似的枣子在枝头一闪一闪的;一串串葡萄在葡萄架上荡秋千;石榴撑破了衣服,露出白白的肚皮;橘子、柚子、橙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农民伯伯来到果园里摘果子,小朋友们在果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

三、生活观察,激发习作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即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就会产生写作的冲动。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首先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例如将学生带进菜园观察蔬菜的生长过程,带进田园、树林、小溪边感悟大自然的美好;观察园林工人栽树的过程;观察篮球场上球员们的一个个精彩动作;观察春雨、雷雨、秋雨、下雪时天气变化的情况等景象。

例如:一个孩子在观察园林工人栽树后写的片段:

老爷爷双手握着锄头,使劲地铲着土,额头上的汗水像下雨一样淋湿了的老爷爷的衣服。

又如:观察菜园地以后,一个孩子写道:

红萝卜、白萝卜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娃娃在地里捉迷藏,白菜仙子给大伙讲着童话王国里的故事,菠菜、香菜、油麦菜探出了小脑袋。

如果孩子们没有经过亲身的体验和观察是写不出这些充满童趣的语句的。只有通过观察,才能激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借助媒体,拓宽视野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习作教学,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写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苦思为乐知,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针对习作教学中学生知识面狭窄,尤其是农村的孩子,缺少见识,很难有机会出去参观旅游,加之课外阅读书籍不多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学生对国家名胜古迹了解甚少,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到“颐和园”、“长城”、“小兴安岭”、“故宫”等地去旅游。还可以借助网络查阅资料,帮助学生解决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五、重视评改过程,培养审美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习作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导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变成“实战演练”,经过反复实践,让学生领悟评改作文的方法,养成百改不厌的习惯。

总之,好的习作指导课,就像是海上的灯塔,能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能帮助学生写出丰富多彩、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变苦写为乐写,由被动变主动,让学生在玩中写,在写中乐。

 

巴中市通江县长乐小学  李琼芳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