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能不能一组一组教?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文章能不能一组一组教?

一、从两个“群文阅读”的案例说起

2007年,台湾地区的陈易志老师上了一节“群文阅读”课,他让学生读了6篇文章——《石头汤》、《雷公糕》、《南瓜汤》、《敌人派》、《肉丸子汤》、《兔子蛋糕》(绘本),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内容、叙写手法、文学要点的比较),引导学生进行交错的分析(《石头汤》里的和尚会如何解决敌人派里的困难)。这样的一堂“群文阅读”课,与我们传统的课文教学似乎“格格不入”,但是不少听课教师又直觉到它的巨大价值。台湾赵镜中教授曾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一种变化:在当局“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概念的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这段话里,出现了“群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

2010年,我反复上教材里的一篇神话《开天辟地》,教学方案换了好几个,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错:生字认识了,词语理解了,故事会讲了,盘古的精神也了解了……总而言之,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都基本达成了。可是我还是觉得有遗憾:对神话的神奇与玄妙,孩子们并没有感受到。于是,我要“开天辟地”似的大刀阔斧地换一种上法。我在50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读了7篇神话(详见“创世神话”群文阅读课堂实录)。在那堂课里,孩子们疑惑、好奇、不解、发现,在一种轻松而又充满挑战的氛围里,发现了神话的许多“秘密”,发现了一些神话的“母题”——“宇宙卵”的母题;“英雄创世”的母题;“垂死生化”的母题。每个母题下都有着丰富的可讨论的内容。这些对小学生来说,是不是太难了,太深了?其实在现实的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自发的探索与发现中,讨论积极而热烈,放松而坦率。于是,我决定,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开始补充“群文阅读”。

二、一节课里读一组文章意味着什么

技能取向的课文教学(如认字、识词、句式掌握、篇章组织理解等等)自然有其一定意义。笔者所指的“群文阅读”,是指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56组文章或者更多,进行教与学。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教师不能讲太多话,不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后呼应、高潮迭起……过于精致细腻的课堂,往往是联结和环节偏多、转换频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间接地侵占了孩子自读自悟、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的时间,这样的课堂,“群文阅读”不可能实现。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这是内容分析式阅读的典型特征。20字的《登鹳雀楼》,在小学二年级要条分缕析35分钟,热热闹闹一节课,数数字数20个!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必须更多地尝试生活化阅读。

三、把怎样的文章如何放在一起是个关键

“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以下是我校已经和打算实践的46年级群文主题:

四年级:

“反复结构的故事”一组

“友情诗”一组(《我喜欢你》《阿贵只有九岁》《打过架那天的夕阳》《等待》《赠汪伦》)

“图像诗”一组

各个版本“龟兔赛跑”一组(一个故事多种版本)

“有特色的人物外貌描写”一组

“大作家也写流水账”一组

各个版本“三个儿子”的民间故事一组

“淘气包”文章一组

穿越式“幻想小说”一组

“大人国小人国”类文章一组

五年级:

“创世神话”一组

“对话”组成的文章一组

突出“声音”的文章一组

突出“色彩”的文章一组

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一组

“月亮”一组

“一句话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文章一组

“吝啬鬼”文章一组

“言不由衷”文章一组

六年级:

观点完全对立的文章一组

父母与孩子的“通信”一组

谢尔·希尔福斯坦作品一组

老舍文章一组

豪迈与温婉风格一组

“一部作品不同人翻译”文章一组

谈论“死亡”的文章一组

谈论“人与环境”文章一组

谈论“幽默”文章一组

选怎样的文章组成“群”考验着教师的阅读视野、品味以及阅读教育理念。因为教师要尽量选用多种文类的文本,包括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例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也包括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例如新闻报道、说明书、广告、通告。还要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教材中的课文,主题往往是明确的、正面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语言是经过规范的,词语的选用是经过衡量的,即所谓的“教材体”文章,而“群文阅读”,选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选文应该努力保持原貌,不随意删、换、改,保留原文的文字风格,保留叙述的复杂性。但是,“群文”最应该强调的还是它的“结构性”,这种“结构性”体现在两点。

1.组合的线索非常明确

以文学类文本为例,“反复结构的故事”群文的组合线索是“表达形式”,“友情诗”群文的组合线索是“主题”,各个版本“龟兔赛跑”群文的组合线索是“故事内容”,“淘气包”群文的组合线索是故事中的人物,“创世神话”群文的组合线索是“体裁”,“老舍群文”的组合线索是作者。线索虽然丰富多样,但相对明确,不模糊。这种线索清楚的一组一组的文章,如果后面的教学跟进得好,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叶圣陶先生所担忧的单篇阅读的弊端:“现在的精读教材全是单篇短章,各体各派,应有尽有。从好的方面说,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文体都窥见一斑,都尝到一点味道。但是从坏的方面说,将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心志不专,仿佛走进热闹的都市,看见许多东西,可是一样也没有看清楚。现在的国文教学成绩不能算好,一部分的原因,大概就在宣读单篇短章,没有收到好的方面的效果,却受到了坏的方面的影响。”

2.线索背后又有明确的意图

一群文章,按一定线索放在一起的意图一定要明显,有的是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的是要强化学生某一种认识,有的是要丰富学生的多元理解,有的是要学生领会读某类文本的方法……笔者所实践的“创世神话”群文阅读(详见后面的课堂实录),选用了7个不同地区的创世神话,就是要学生在比较性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和思考,因为这一组文章“相似处”和“不同点”都显而易见,尤其“相似处”,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都把远古的世界想象成一个蛋?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都有一个不畏艰险、法力无边的大神?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都想象最后是神的身体化成了万事万物?为了找到这7个神话,我真是费尽周折,但是这种“费尽周折”的意义在于它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体验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性阅读。再如后面“群诗阅读”的案例中,五首诗虽然都是讲“友情”的,但五首诗分别叙述了友情的不同面向,包含了朋友的生离死别以及争执,多角度地去探讨“什么是朋友",丰富了学生对友情的理解。

四、“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

1.多阅读,多比较性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当前阅读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得太少”。也许有人会说,单篇课文的教学不是也强调“多读”吗?单篇课文教学,实现“多读”的途径是反复读一篇四五百字的短文,学生往往并没有读的新鲜感和探究欲。“群文阅读”的不同在于,学生在一篇接一篇的阅读当中,始终保持着新鲜感,特别是在横向结构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会不断涌现质疑和发现。因此,“群文阅读”的课堂,学生的主动阅读占到很大的比例。

2.多质疑,多分享,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当下“课文教学”的一大弊病,就是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缺少质疑和发现。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单篇文章阅读的局限。单篇阅读时,若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并有所发现,往往是读者将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与自己曾经读过的其他文章、个人的生活经验或生活情境中的类似事件(文章的另一种形式)加以联结后产生的,这也是一种“群文阅读”。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在发展中,阅读时往往不具备联结其他文章的能力。教师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群文横向的比较性阅读,则容易引发高质量的思考,促使学生做出判断,进行自我发问、重读、辨析……“群文阅读”的方向,就是希望在课堂上,真的让学生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最终有所发现。

3.多学习、多实践浏览、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

课文教学比较强调逐字的阅读、朗读和美读。这些当然重要,但是过于强化乃至强势,就让人忧虑。沈大安老师曾说:“把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有感情朗读,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时间运筹上的一个失误”。其实,除了朗读和美读,我们还可以默读,还有速读(扫读、跳读和技巧阅读)、批判式阅读、休闲式阅读、研究式阅读、校对式阅读以及其他各类阅读方式。尤其是当下的信息社会,对读者获取、选择、分析、理解、鉴别、评论信息的能力要求更高。浏览、略读、跳读等方式理应得到语文教学的重视。

4.多了解、多尝试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近几年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阅读策略指的是,为达到某些阅读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例如重读、比较、视觉化、联结、统整等。“群文阅读”就是要改变单篇课文教学重视内容分析、强调技能精熟学习的模式,着重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掌握。还要强调的是,阅读策略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步骤化、程序化,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相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那种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策略教学,才有可能缩短儿童天生能力间的差距。

 

作者:蒋军晶  来源:《小学语文》2011年第10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