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 谁主沉浮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教与学 谁主沉浮

新课改,大家已耳熟能详了;素质教育,大家已成口头禅了;高效课堂,已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时下,不少教育人士迷茫、徘徊在教学道儿上。有些认为应该淡化教师的“教”,必须重视学生的“学”;而有些认为应该强化教师的“教”,不必强调学生的“学”;但是有部分认为既不能忽视教师的“教”,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学”。针对大家一致认为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一直深思:教与学,谁主沉浮?

《百度百科》对“教学”的诠释是: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从这个“诠释”中不难看出: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活动,既有教师的教学前期准备、实践引领、疑难讲解、偏失矫正和全程跟踪,也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默契的配合、自觉的行动和可持续跟进,还隐含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教学相长”的意蕴。

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别人教学的观摩,我对教学工作中的“教”与“学”谈点个人感悟,以求共勉。

教学工作离不开教师的“教”。教师毕竟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和矫正者、督促者,没有教师的“教”,课堂将会成为“散沙”(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学”将会迷失方向。这好比教师就是将官,学生就是士兵,没有将官的“运筹帷幄”就没有士兵的“累累战果”,就更谈不上士兵将来能成为“帅才”了。教师的“教”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培”和“育”的功效。诚然,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高为师”的意识,并为之拼搏。

教学工作离不开学生的“学”。学生毕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学工作服务的对象,是教学工作研究、开发的“素材”,是教学工作价值的载体。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将成为“独角戏”。教师务必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激活他们的潜意识,开发他们的潜能,并逐步养成良好习惯,使他们健康、和谐、全员、全面、全程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地培育他们的“内驱力”和“内需力”。

教学工作离不开师生的互动。教学工作毕竟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组合和有效融合,同时,教学工作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育人活动,知识和技能也是动态生成的,智慧的火花也是在动态中迸发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依附的,教师如何“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反之,学生怎样“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再者,“以训练为主线”这句话也足以说明教学工作是教师的“训”与学生的“练”相互渗透、融合的活动过程。 “以学定教”和“以教促学”也不难诠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辩证、和谐统一关系。

“教学相长”一词也不难解释清楚“教”与“学”的血肉关系。

教学工作离不开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学习同伴的参与、帮扶和督促。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要关心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教”和“学”这个环节,学习同伴的互助也离不开“教”和“学”这个环节。这里面,“教”的质量制约着“学”的效果,“学”的效果折射出“教”的质量。

教学工作还离不开其他的“教”和学生的“学”。简单点儿讲,电视节目的“引领”和学生的有意、无意“临摹”;身边先进事迹的“榜样”和学生及时的“崇拜”;周边不良现象的“刺激”和学生明智的“反对”等,都离不开“教”和“学”的“纽带”关系。

值此,“教”与“学”的深层关系大家不言而喻了,再也不会质疑:它们到底谁轻谁重,谁主沉浮?只能“见机行事”,灵活取舍了,在教学工作中决不能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错误!

 

南江县红四乡小学   梁国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