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校长崔希亮:同意外语降分 赞成去行政化
12月18日,由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国之崛起 因教而变》年度盛典在北京举行,活动现场我们采访了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先生,以下为访谈要点:
男女比例失调,对学生成长不利 搜狐教育:崔校长您好!2013年搜狐教育年度盛典的主题是“国之崛起,因教而变”,今年教育领域发生了像高考外语降分、研究生收费、部分地区实现异地高考等一系列的变化,那么今年您最关注什么呢? 崔希亮:我现在最关注的是高考改革。因为我既是一个大学的校长,又是一个老师,同时还是一个高三学生的家长。因为高考改革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广泛,和方方面面都有关系,每一个人都和高考有关系,每一个家庭都和高考有关系,所以高考的任何变革都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大学,我们70%是女生,女生太多了,为什么有这种局面呢?和我们的高考有关系,现在的考试制度,文科考生女生有优势,但是作为一个大学来说如果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对于学生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所以我最关注高考。 还有我们现在都说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考试选拔制度,那么现在的考试制度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我觉得可能跟这个有关系,我们现在的考试,知识的问题太多,而考察能力太少。为什么会这样呢?从考试本身来说,知识比较容易测量,能力的东西主观评价东西太多,不容易测量。 但是长远角度来说,比方说考历史,哪一年甲午战争?签订了哪个条约?我觉得这种考试没有多大意思,如果考甲午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样?没有发生甲午战争中国会是什么样子?比较有意思,对学生思考和激发创始人比较有好处,但是打分不好打。所以高考是我最关注的问题。 关注教育公平问题 高考方式应该调整 崔希亮:我还关注教育综合改革,三中全会以后提出教育要进行综合改革,就高等教育来说,主要是去行政化问题,我赞成去行政化,我赞成把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分开,让学术的归学术、行政的归行政,恢复大学的本来面目。我关心这两个问题。 另外,我还很关注是教育公平问题,每个人都关心,现在很多边缘地区、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读书仍然很困难,这个是我们的良心,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良心,我觉得应该关注他们,而且他们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 搜狐教育:其实高考是个问题,很久之前大家就开始关注,到现在还是没有一些根本上的改变。 崔希亮:对,高考现在是个悖论,目前从人才选拔机制来说,高考仍然是最公平的,不管有多少问题,高考仍然是最公平的。但是高考考试方式应该调整。因为考试方式就跟你整个教学方式是一致的。教什么考什么,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学生第一要有知识,但是知识不是最重要的;第二要有见识,见识比知识重要。第三要有胆识。教学的体制来说传道授业解惑,授业太重要了,如何教给学生各种各样的知识,现在我的孩子在知识结构上比我还全,一个高考生是天文地理文史政全部知道,但是他的见识、胆识太少。传统教育里提倡人格教育,而且人格的养成,可能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 所以考试应该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我要考他的能力而不是知识。我们现在考知识、考能力开始。这是根本问题。能不能考能力,考试技术来说完全正常。但是要有观念转变。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整个教育观念的大的转变。 所以我觉得今天主题是“国之崛起,因教而变”,这个主题说得非常好,我完全赞同,刚刚去世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经说我一句话,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改变世界。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教育的力量也是巨大的,中国的未来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 完全同意外语降分 搜狐教育:您对今年外语降分这样的有什么看法? 崔希亮:我完全同意外语降分。将来高考不考外语,都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从某种意义来说,顺应了一些呼声,我们对母语教育太忽视了。我是学中文的,母语教育的确出现很多问题,因为文以载道,语文教育如果放松了会有很多问题。外语学到一定程度取决于母语水平高低,母语某种意义来说比任何外语都重要,但是不意味着我们现在外语教育已经做得很好了。我刚才在论坛上讲了两个观点:一、我觉得英语不是说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可以不学的地步了,英语还要加强。只不过可以不在高考里体现。从小学到中学开始。因为现在有很多科技知识都是用英语写成的。但是只学英语是不够的,还要学其他语言,我们周边的很多语言也是很重要的,联合国里,我们的高级官员很少,因为你只懂英语不可以,你至少要懂两种语言及英语、法语;英语、俄语,所以我们现在教育提出孩子要提出两种外语,母语要好,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去年英语演讲比赛冠军是阿拉伯系学生,这个孩子在今年西班牙语比赛得二等奖。现在语言教育、尤其外语教育,应该从国家层面来说,布局上应该把语种面扩大一些,比如西班牙语、马来语、印第语、阿拉伯语、突厥语、希伯来语、波斯语,我觉得应该叫非通用语言。像马来语不小,有六亿人使用,印第语,印度那么大国家很多走在使用。从国家语言安全角度来说,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英语因为不管怎么说,现在仍然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语言,虽然我们希望汉语有一天可以取而代之,但是起码现在还不行。即使有一天汉语取而代之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我们还是要学其他的语言,因为学一门语言可以打开一扇窗户。 高考提高语文分数治标不治本 搜狐教育:汉字是今年很热的主题,大家都在讨论汉字危机问题,像中国学生汉字听说读写能力在不断下降,语文提分肯定是没办法从根本上拯救汉语,您看来还有哪些渠道可以相对挽救一些? 崔希亮:刚才清华附小校长讲了一个数据,我很吃惊,他是语文老师,原来小学语文课17个课时,现在降到6个课时,这种情况语文水平肯定要下降。所以从基础教育开始,应该加大母语的课时量,因为母语不仅仅是语言能力问题,我觉得是言文并重,后面不光是文,不光是文学还有文化,很多中国几千年来传下来的优良文化都在文里。所以不能减少。 加分也是治标不治本的,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考两篇作文,注重实际应用能力,我觉得这个大方向是对的。因为说到底语文到最后的话要落实到应用能力上,包括文字能力。我们现在实际上母语能力下降,包括很多博士生写论文的时候都有很多语法和用词错误,是语文能力整体下降的现象。还有汉字认读能力下降,主要是现代键盘影响。这是我们没有什么办法的,如果要有办法怎么办?因为我们最近在研究现在多媒体教学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正面多还是负面多,45%以内多媒体是可以的,超过45%的多媒体对孩子只有负面影响,在现代化教学技术引入的同时别忘掉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我喜欢书法,我们学校也有书法研究所,书法艺术是几千年来传下来的,在全世界除了阿拉伯文有数学艺术,其他语言没有书法形式,现在意识到写一手好字是多么重要,提倡写一手好字从小学开始,可以改变现在的状况。 有人提母语面临危机,有些要被英语吞掉,我觉得没那么严重,毕竟我们有13亿人口使用,而且汉字有那么多经典需要我们继承,不可能一夜之间被消灭掉。但是汉字的能力退化,的确是应该引起全社会重视。还是那句话,从小孩抓起。 搜狐教育:说到多媒体今年《汉字听写大赛》不知道您看了没有,演变为一个文化现象,您觉得这样的节目是不是有利于汉字复兴? 崔希亮:现代科学技术我们应该利用它,比方说iPad、手机、电脑,完全可以利用它学汉字。然后来促进学生的汉字水平,那个节目开始的时候,因为策划人都是我的朋友,他们并没有想到有那么大影响力,后来实际情况影响这么大完全超乎想象,说明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是大学中文系,从本科读到博士都在北大,但是有些字我也不会。虽然我也书法,仍然会有提笔忘字,它敲了警钟让大家注意问题,但是只要认识到是一个问题就可以,我倒不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