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语文公开课出彩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让我们的语文公开课出彩

      好课让人舒舒服服,爽心悦目,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了;有些语文公开课是为了拿奖,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上出来的课味同嚼蜡,令人恹恹欲睡。有人把上好公开课的要诀归纳为:实·趣·活。

先说实:一是扎实,二是真实。

“扎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

从一节课里.是大致可以看出一个老师的教学功底的——教学语言的生动简练.具有感染力;能高屋建瓴,驾驭学生的思维;特别在与学生的问题探讨、对话、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等方面.最见功夫。不能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无所适从,或把问题撇开,或含糊其辞;也不能对学生的回答一律说“很好”、“真不错”。一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思路,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思维要有深度.教学要有高潮。

人人都能教语文,但真正能上好一节语文课,的确很难。仅仅按教参上做是不可以过关的。备课备什么?讲《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你不去读《世说新语》.能讲出它丰富的内涵来?讲《诗经-关雎》,一个青年男子对爱情的追求,如果学生进一步理解为对事业、对理想的追求,老师如何评价?这些都需要老师多学习多看书.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老师备课不能只看教参,我们应尽量少依靠教参。其实,作为语文老师,旅游看风景是备课,听音乐会看画展也是备课,语文老师只有先成为无所不知的“杂家”,才能在语文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当然一个人不可能是全才、通才,但要会扬长避短,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你擅长朗诵,可以精心准备课文的范读.能够声情并茂、并把学生带人课文的情感氛围;你有组织才能,擅长理性思维,你可以与学生一起来讨论。有激情型的老师.有细腻型的老师。总之,一节课要上出自己的特色来。

“扎实”的另一个意思是说,一节课学生学得很扎实。我们常常昕到一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课.分明是做给听课的人看的;有时课堂看起来很活,但学生所得甚少。文言文不引导学生读课文,钻课文,一上来就讨论,学生还没弄懂意思就马上搞课外延伸;不立足于文本的解读,不品味语言,俨然“思品”课。因此,公开课要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体验文本本身的情感因素。甚至一开始就让学生读,背下来再讨论也可以。不读的、过多地运用了多媒体的、不品味语言的公开课,不是好课。一节课下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没多少收获。所以,假如你不会讲,你就让学生读。不是读给别人看,而是要真正地去读;你没有高招,你就请学生出主意;不想读了,你就让学生写。一节课,主要是学生在读,在思,在讲,在写。你的课怎会不好呢?

“真实”譬如教学生作文时要真实。什么是真实生动的作文呢?看“以‘会考’为话题作文”,有一篇题为《耳边响起嗒嗒声》的文章写得不错,我将它抄录下来,让学生品读,明确这是一篇写真实的文章。
  这场考数学,前十五道选择题顺利地做完了,剩下的五道题说什么也静不下心来想了,真是煎熬。这时,安静的楼道里,“嗒嗒”响起了鞋跟声。我知道,中午时他说好了给我送答案来,我赶紧戴好了“二饼”。他走到门口站了一会儿便冲我摆手,这时,主监考就坐在教室门口的凳子上。“嗖!”纸球儿从他手里飞了出来,在空中画出一道彩虹似的美丽弧线。只可惜是个绣花枕头——不中用,落在我与主监考之间的黄金分割点上。虽然靠近我这一端,我却不敢动。我朝门外瞅瞅,那条笨虫远去了,连“嗒嗒”声也听不到了。主监考瞥了我一眼就直勾勾地盯着那关系着奴家性命的小纸球儿。她要干什么?想把纸球儿给我,还是监视我?我的心直跳。真是“最可怜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一会儿,她伸出一只脚——脚上穿着流行的尖嘴皮鞋。“嗖!”,又是一道美丽的弧线,把那宝贝儿踢进了讲桌底下。中国足球队要有她这水平,恐怕早就踢过巴西了!我坐在凳子上长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没想到“嗒嗒”声又来了,他出现在门口,与主监考有一大步之遥。我管不了许多了,就用手比划着,让他告诉我第十道题的答案。那条笨虫反应迟钝,张着嘴不明白,我只好重新比划一遍。他掏出手机查了查,然后冲我伸出一根手指头。啊,是“A”!我急忙涂在了答题卡上。这一切主监考全看在眼里,冲门外看看他,又看看我,想管又不敢管。我又打出第十八道题的手势,他伸出两根手指头。噢,是“B”!我又急忙涂在了答题卡上。主监考不敢管就叫一个副监考过来,趴在我的课桌上轻声问:“你是哪个学校的?”我“腾”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交卷!”我拿着笔和铅笔盒急匆匆地走出了考场。
  这篇作文以“耳边响起嗒嗒声”为题目,如实写出了会考时作弊的情况。很真实,很生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在这篇短文的后面添上一段议论深化主题,也可以;如果就此戛然而止,更能给读者留下第二次创造的空间,也不失一篇短小精悍之作。

再说“趣”

“兴趣”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基本原则。只有当老师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老师进入了角色,学生才能学得意趣盎然。

这里的“兴趣”也有两方面:一是内在的,即挖掘课文本身的兴趣点。

有些公开课,把有情趣的课文教得很枯燥,把经典的东西教得像次品。好多好的文学作品、经典名篇,被我们老师讲糟了。首先是我们的老师自己对这篇文章没有感情,甚至自己都没读懂。自己都没被文章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所打动,又怎能指望用文章去感染学生?

一篇文章能够选入课本,总有它精彩的、感人的所在!一个语文老师要把自己最受感动、最佩服的所在,把自己的情感冲动传递给学生.才能上出自己的教学个性来。如讲《社戏》.把删节的部分印给学生.从结尾讲起:“我再也没有看过那夜的好戏,吃过那夜的好豆了”;讲《世说新语·雪》,把“大笑乐”抓住了,就教出了味道。

二是外在的,即师生关系。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师生关系。一个老师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究其原因是师生关系。好课一定是非常融洽的“师生互学”的师生关系。老师的个人意识太强,不是好课。好的课上得让你不知道自己是老师,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如果老是觉得自己是老师,在说教,那就成不了好课。上公开课要以轻松、自信的心态,把学生的情煽起来。你的课就成功了。有道是“浓情熏人人自悟”。新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师生之间语言交流,心灵沟通,融洽默契,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活”

课堂教学如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同我们老师的教法关系很大。

1.抓点要小、要巧。经常听到一些老师上完公开课下来叫苦连天:时间不够。也难怪,公开课嘛,准备充分,什么都想教,生怕容量不够。结果.一节课多头多序,满满荡荡、紧紧张张、不深不透,面面俱到,结果却是面面不到。

其实,一节课只抓一个点从而把全文的内容带起来。要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要求、学生实际,设点抓纲,这一点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疑难点。目标要单一、要具体。这‘一点”的教学目标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材处理要突出目标,教学环节要围绕目标,启发提问要紧扣目标,教师的讲授要强化目标,练习训练要落实目标。

2.找点要新、要奇。要找准一个新鲜、新颖、新奇的“点”。抓住切入点,可长课短教。如教《故乡》,把“我再没吃到那夜的好豆,看到那夜的好戏了”作为切入点,将“乐土、园、小伙伴”串起来,才明白作者留恋的是物外之趣,留恋的是那一段天真美好的童年,好客的人,聪明的小伙伴。“这个点”要成为闪光点,成为最吸引人的地方;如《中国石拱桥》,定目标为:什么叫总分总的结构特点?训练学生的谋篇;如《苏州园林》,设目标为:怎样抓中心句?句与句的关系怎样?训练学生思维;如《恐龙无处不在》抓思路:一个学科对另一个学科的作用、影响关系。

公开课要有一两个亮点,要有小高潮大高潮。如讲《马说》:①破题。“说”是什么意思?说了哪几类马?② 读书。提问:主要写了哪一类马?③默读:把“千里马”、“千里”划圈。④要求学生把有“千里马”原句读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⑤千里马被埋没,它自己有没有责任?(亮点:千里马也要表现自己的才能)⑥一般认为,揭露了埋没人才的现实,也是作者自己不得志的情绪的宣泄,是个人抒发对现状不满的愤懑之情。请你给韩愈写一段安慰性的话(又一亮点)。

3.用好“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似乎已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不二途径。一堂好课是由若干有价值的问题组成的,问题要体现文章的思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问题设计要有目标性、层进性、逻辑性、启发性。语文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问题化,从而使问题成为引导学生的路标。现在流行让学生提问题,怎样让学生提问呢?不能提什么答什么,这种思维没深度。可以先让大家提问,老师再从中筛选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同学生一起来解决。问题,即使是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太多、太大、太浅,要有思考的价值。要抓住主要问题来思考,来讨论。主要问题解决了,也许其他问题也就串起来了。如:《台阶》一文里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可问:“父亲总觉得家里的台阶低”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后面有哪些地方跟这句话有关?台阶高低有什么意义?如:《背影》,让学生对“背影”产生感情共鸣。问.全文共几个地方写了“背影”?作者流了几次泪,每次流泪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等等。

老师还要敢于I临时舍弃自己准备好的问题,抓住学生提的比较好的问题不放。总之,一堂课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寻根问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才能得到好评。

 

    长赤九义校:王惠清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