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杂谈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杂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放眼现在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几乎没有不使用多媒体的。如果有谁不循此道,则大奖、好评可能就会与之失之交臂,而一提到传统教学,很多人不屑一顾。可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下,就会发现在这股潮流中我们丢掉了很多传统教学中优秀的东西。笔者并不是说因此而不使用多媒体,甚至否定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而是希望我们能正确地看待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本文拟就多媒体技术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原则、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育教学也只有真正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和手段,把当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事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否则,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不能实现“三个面向”,就不能与时俱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就不能实现。

笔者认为,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其无法达到的优势:

1、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学生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得到更大的拓展。众所周知,单位时间内多媒体给我们展示的知识容量是传统教育教学无法相比的。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

2、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能得到更好的体现。由于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因为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可能。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无论是在多媒体技术教学还是在传统教学中都不可缺少。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手段等无疑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上能得到很好的熏陶和教育,增强其在各方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二、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存在的误区

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个信息时代,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越多,则其教育思想和观念则愈先进。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多媒体无知或者至少对多媒体的本质和作用不甚了解的表现。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在应用多媒体时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有如下几种:

1、 简单的把多媒体作为黑板的替代品。我们经常看到有的老师常常是把平时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搬上了多媒体,整节课没有亲自板书。这种做法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个性难以发挥。教师的基本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2、课件过于花哨,杂而不精。有的教师认为课件越漂亮越好,于是过于重视课件的观赏性,导致课件颜色过多,背景过于复杂,整堂课课件画面变化频繁,其结果极易使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对画面的欣赏上,而忽视知识和能力的接受和培养。

3、重视人机对话,而忽略了师生对话。有的教师的多媒体课往往是这种模式:教师把指令输送到多媒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进行思考、学习,然后教师又通过多媒体画面来提供答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发挥语文人文特点,忽略了教师生动的演示作用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培养。

4、答案的单一性使原本丰富活泼的课堂变得简单划一。由于教师事前已经把答案输入计算机,教师为了求得“最佳”答案,让学生的回答尽可能与自己一致,就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往既定的思路引导,其结果把应该是活泼丰富、学生主体的课堂变成”唯师独尊”的一言堂。

5、多媒体的不恰当使用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散文,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品味,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红楼梦》、《水浒》经那么知名的编剧、导演之手出来也招来许多非议,不是很好的例子吗?

总之,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我们存在一定认识上的偏差,这种偏差对我们的语文教学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应用的原则

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使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发挥其功效,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合性原则。所谓整合性,简而言之是学科之间课程教学相互渗透,互相补充。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其它学科的,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必须进行有机整合,才能使语文学科教学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才有利于学生更大限度地获取新的知识,使语文教学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所以,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让二者有机、融洽地整合。

2.服务性原则。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势在必行,但并不是说语文教学就完全可以由多媒体代替。在当前条件下,多媒体技术有其致命的缺陷:缺乏人文性、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明显不如传统教学……。因此,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完全服务于语文教学,根据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设计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绝不能因为多媒体使用而改变语文的教学常规,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无法实现语文学科功能。

3.工具性原则。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其中包括了对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删改和编辑等能力,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中,多媒体技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多媒体作为一种知识、信息传递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就能更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使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

4.合作性原则。前面已经说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形成了新的课堂模式——人机对话。这种人机对话直接明了,但缺乏情感交流,因此,在语文课件制作时,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在制作课件之前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要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谈对课文学习的看法,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件制作之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在多媒体教学中,他们不仅是接受者,还是制作者,参与者。

5.探究性原则。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把与课程有关的信息和知识存入资源库,让学生带着问题到资源库进行查阅,并在教师设置的留言板上留下自己相关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意见。这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

五、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基于上面这些认识,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尝试和探索,现附一堂《愚公移山》的课堂教学设计于后,与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权作引玉之砖。(这篇设计2001年8月刊登在《基础教育》第四期,下面的设计在其基础上有所删改。)

《愚公移山》课堂教学设计

1.教师导入。

多媒体FLASH播放江涛演唱的通俗歌曲《愚公移山》(没有出现“愚公移山”四个字样),听完后屏幕出示两个问题:(1)歌词中“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中的“你”是指谁?(2)“无路难呀开路更难”中的“开路”是指什么事?学生回答出“愚公、移山”后,电脑屏幕出现课文标题。教师提问:愚公移山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后来人要感叹呢?现在进入课文学习。(由寓言故事衍化而来的通俗歌曲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用铅笔勾画出自己预习中不能理解的词、句,以备全班讨论。(学生为探究竟,阅读时的兴趣非常高)

学生朗读后,提出一些不能解决的词、句,找同学帮忙解答,教师订正。投影仪出示教师备课时着重指出的一些词、句。(略)

指明学生讲解故事大意,师生共同订正,指明学生再次朗读。

3.屏幕出示讨论题,学生逐一进行学习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多媒体提问有助于节约时间,又能使学生对问题比较清楚,简约的提示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课文)

(1)文中的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原句“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后,投影仪显示愚公居住示意图,以帮助学生理解。

(2)愚公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难?

A.妻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B.人力少:子孙荷担者“三夫”

C.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旁人笑: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

(3)刚才我们谈到愚公移山“其妻”和“智叟”似乎都有不很赞成的意思,那他们的态度是否相同?

讨论明确: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后献疑,是关心爱护愚公,而智叟则是嘲笑、讽刺。

(4)请同学们自己出问题讨论,可以指明回答,也可以交给全班同学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A.愚公移山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吗?表现在哪些方面?

B.愚公为什么不搬家而要移山呢?

C.愚公、智叟的名字有何含义?

D.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教师在学生讨论时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展开讨论。)

4.重点研读:引导学生研读愚公与智叟的对话。(1)学生朗读讨论:愚公与智叟对话的逻辑关系?(2)明确:愚公移山有人不但不帮忙,反而来嗤笑他,“甚矣,汝之不惠”表现了智叟极尽讽刺之能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智叟认为愚公移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实现。愚公对智叟的话先进行了痛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在愚公看来,智叟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保守的老头。紧接着愚公耐心地解释了自己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原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增?”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愚公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表现了他“人定胜天”的信念。最后智叟在愚公一番义正辞严而又充满自信的话里“亡以应”。

投影仪逐步显示:


(投影仪的逐步显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比较高,对课文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

5.引导学生讨论愚公形象:

(1)学生讨论  (2)总结明确:

A.愚公是一个为子孙后代着想的人。他“年且九十”,在“残年余力”时想着“毕力平险”为子孙后代造福,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B.愚公是一个不怕困难,敢于迎难而上的人。愚公面前的太行、王屋二山,对愚公来说移走何其难!但是愚公在困难面前没有逃避,没有绕开,而是迎难而上,勇敢挑战困难。

C.愚公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他的“人定胜天”的信念是使他决定移山的精神支柱。“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良好愿望和坚定信心。

……(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6.投影仪出示课后探讨作业:

我们正进行西部大开发,摆在我们面前的“王屋、太行”(困难)很多,请结合现实谈谈“愚公精神”的重要意义,字数300字左右。

(注:这一次作文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有的同学还给愚公一家出主意:王屋、太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愚公应搞一个环保游或者农家乐之类的,把当地的经济搞活。)

7.多媒体再一次播放江涛《愚公移山》,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愚公形象的理解。

综观这一堂课,教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声色并茂的特点,把用语言不容易表达清楚的东西通过多媒体来进行直观展示;同时又不完全依赖多媒体,行课中间融入了教师的身体语言、师生的共同讨论,结尾又利用多媒体与开头呼应,既重视课堂的生动、活泼、有趣,又重视知识的传授,达到了人机互动的效果,课堂教学效果好。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教学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会用、善用多媒体,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多媒体的优势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各取所长。诚如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会有长足的发展。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