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写作情景,拓展学生作文思路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创设写作情景,拓展学生作文思路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义务教育小语大纲指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实中,小学生的感情是最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爆发出相应的感情。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精心选择或创设能突出作文主题的意景,对拓展学生作文思路有裨益。
一、创设“图画”意境拓展作文思路
“图画”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的一片段情景,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作文前,可以根据作文主题事先创设好一幅能突出主题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就会重新唤醒对过去感知过的,现实生活存在的人和事予以梳理并发挥作文。这种以“图画”意境拓展作文思路,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作文指导尤为重要。例如,以下甲、乙二幅图,分别体现“同学友爱、互帮互助”和“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主题,教师对学生可以作如下几点启发引导:
1、强调读图,看懂图意,突出重点;
2、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做什么(构思)?天气如何?
3、借助图画片段,编讲一个完整故事,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展过程等,并对事情作恰当的评叙(想象发挥);
4、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所发挥的故事写下(作文)。






图甲:                 图乙:                                                                  


    这种根据“图画”启发引导学生作文的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归结为“学生读图----教师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口头编故事、谈感想----拟题作文”。
   二、创设音响意景拓展作文思路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塑造艺术形象,抒发情感,创设意境,而音响则比音乐的范围广泛的多。例如,“敲门声”是一种很普通的音响,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心情,门声可能不同;而同一种“敲门声”,个性不同的学生所激发想象出来的意境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作文指导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创设音响意景,并顺应学生的想象思路,引导学生切入健康向上的主题,继而启发学生作文:在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有何感想?又如听到“流水声”,可以联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恢宏气势;也可以把自己置身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静安逸的意境中,从而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寄托保护环境,建设我们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再如,意欲安排学生完成一篇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作文,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这种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有的学生联想到学校升旗仪式;有的学生会联想到运动员夺得金牌为国争光的场面;有的学生甚至联想到国难当头的岁月里,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情景等,而这恰恰都是爱国主义教育作文的最好体裁。
   三、感受生活意境拓展作文思路
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实践,感受生活情趣,不仅是学生充实和丰富作文“材料库”的源泉,也是诱导和激发学生有感而发,解决作文“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等问题并开拓学生作文思路的最有效途径。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个最真实的、活生生的实践场景,但是,由于小学生在平常生活中无意注意占据主要位置,容易忽视有意观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观察事物时既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也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和创设生活情景并有意识、有目的的安排学生直接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客观事物,并在关键处作必要的启迪、引导,培养他们有意观察的习惯,诱导学生想象。例如:冬季引导学生赏雪景,“皑皑白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自然美景,可以诱导学生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也可以引导学生看青松、傲柏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英雄气慨等。又如,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炎热的夏季,烈日下到田野里去体验生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在这种艰苦的情景中诱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来之不易的果实的珍惜,进而思考自己的责任。这样,学生的作文的思路就开阔明朗了。
总之,创设写作意景拓展学生作文思路,是打破“闭门造车”,培养学生在作文的选材、立意、布局等全过程中贯穿发散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教学方式。它既可以使学生摆脱因作文“材料库”积累贫乏,而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怕作文感受,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想象翅膀,激发学生变被动作文心理为迫切需要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表达出来的愿望,使作文真正成为一种情感交流的快乐感应。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