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美忠《孔乙己》评课记录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范美忠《孔乙己》评课记录

范美忠《孔乙己》评课记录
时间:2005年11月5日星期六
地点:新都四中
参加者:李玉龙,范美忠,教研员吴乔老师,初雪霁,摩西,黎明的眼睛,冰冷酒,实小十八子及其夫人,跳跳虫,听课学生,
摩西记录,根据录音整理
吴乔:范老师今天讲的一个重点实际上就是要从文本里面找依据,这对考试的启发也是很大的,所以有什么问题,同学们可以尽管请教范老师。
生:范老师你提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我其实比较赞同你的观点。
范:其实这主要是马克思提出来的,西方很多哲学家并不赞成,其实,这里还有一个界限,就是物质从什么地方来,它在西方叫做终极结论,就像惯性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一样,就像康德的惊奇一样。实际上我们的文化缺乏一种终极追问的精神。在西方有一个解释,上帝创造了人,在人心里植根了良心。任何一种科学都是给人提出一个解释,所以马克思这里不好,没有谁能说自己掌握的就是终极真理。所以我们的中学有哲学教育,让我们了解人类世界人类的起源,但是不能只知道马克思怎么说,还应该了解庄子怎么说,海德格尔怎么说,有一篇文章叫《用辨正的观点放屁》,大家可以看一看,你说要全面地看问题,但是我偏偏认为应该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是专门针对马克思的。很多观点实际上是经不起讨论的,包括计划经济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范美忠需要一件什么衣服你知道吗、这必然导向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这就会导致集权。比如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这需要多大的动力啊!哈也可就是不一样,他肯定人是自私的。共产主义实现了吗?没有实现
李玉龙:这样,我们开始研讨,按照我们第一线的习惯,请课堂最直接的感受者——学生来谈,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范美忠:大家不要拘禁,教学是一个师生共享的过程。
初雪霁:我想起一个环节,上午有一个同学说范老师胡诌,但是范美忠没有生气
生:调动了积极性,但是范围还是有些狭窄,这是一个缺点。上课的内容,相对于我们平时的课很丰富,今天的课就有非常高的升华。现在是高中了,看问题我们会高一个层次,更成熟地看问题,这是今天地一个收获
李玉龙:狭窄在哪里?
生:有些同学没有进入状态
生2:这是环境地问题,上课的那么多,是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我有一个问题,我们是高中,面对的是高考,虽然是素质教育,但是这堂课带给我们什么?
范美忠:我来回答,这个课本上的东西,至于语文课堂与高考有什么关系,我以前主要教历史,受高考的影响非常大,但是语文相对来说比较小。语文强调的语文的知识面强调比较多,这是一个无形的东西。我是一个高考的成功者,我上了北大,但是我今天有一句没有说的话,就象孔乙己。我自己就象孔乙己。只是我不象他沉迷于自我欺骗,这就是现在的教育短期与长期的矛盾。因此,如果教你们三年,放在整个课程中间来考量,我相信会在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生:你让我们到书本去找根据,但是应该有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从书本里面找
范美忠:我觉得孔乙己是怎么可能的,但是我要你更进一步落得更实在,其实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是值得考量得。比如他说自己得腿是跌断的时候,其实是一种哀求。因为文学作作品的特点有哲学,但是不等同于哲学。他的思想是藏在背后的,一位同学说你认为你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了?其实没有。很多人只是有一个先验性的观点,我认为就是封建社会的毒害,但是不是这样做的。所以西方有一个理念,就是文本中心性。了解鲁迅并不是要束缚自己。
生:老师的语速有些快,有些听不清楚
范美忠:这个我接受,这跟我的性格有关系,也跟我的思维状态有关系
生:有些内容,一再地问他为什么,让学生深感脸红
范美忠:我觉得这是中国人的一个问题这也是我的经验不足吧。不要担心我的面子上过不去,如果顾忌面子的话,这个讨论不能进行下去。但是我并不是跟大家为难,我看过法国的高考题,那些思想连我都感到高深。中国人向来不重视逻辑不重视实证,我今天感觉到大家很了不起,在这种情况下,能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
李玉龙:在座哪一位同学和范老师交流过].
生:我读过一篇文章是《枫桥夜泊新解》
范美忠:谁写的
生:对不起,记不清了,它把一些观点进行了重新解释,推翻了一些以前的观点……按照你的观点,文章的每句话都应该弄清楚,但是很可能产生歧义,我以为不是每一句话都能搞清楚,
范美忠:诗歌文本和小说文本是不一样的,诗歌文本是对本事的考证,了解了之后我才能抛开它,新批评的细读实际上更多的是针对诗歌。中国文论是比较直觉的感性的写意的,而西方则是逻辑的实证的,那么朦胧的美感给了我们多元的阐释空间,不要认为哪一种歧义是正确的,我们都可以把它抛开,得意忘言。
生:你讲解的时候,你一直在抓住文章让我们了解鲁迅的感觉,我感觉这只是让我们应付高考,但是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日本的历史考试题,甲午战争什么时候爆发,美国的是你认为什么时候爆发等等。我觉得,我们应该对鲁迅的文章应该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范美忠:我理解你的意思,是说没有现实意义。,其实我欣赏一首诗有什么意义?什么意义没有,除非你卖了钱。但是你的精神得到了愉悦。文学永远是一种审美,一种人性。
我再补充一句,大学的时候李泽厚说中国是实用理性。有些东西可能是无助于现实,但是有些人把这个问题追诉到了中国的精神上,古希腊对真理的好奇心,中国人是没有的。
凡夫子:我想具体说,大家初中学过,现在又学,有了什么新的看法和疑问?
生:我觉得上了这节课,以后学的时候应该从文本入手,深刻地去理解它,以前地理解还是很肤浅,没想到更深去理解。今天你跟同学们地交流很多,但是我觉得很多时候意思没有表达完,唷继续问为什么,就把后面的打断了。
生:我觉得我们原来是我们问老师问题,现在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老师就问很多,以至于到后来我们都不敢起来回答问题了(大家笑)
生:原来老师推荐孔乙己是老师给我们划句子,说很美,说有一段是表达什么意思教我们去找,而这节课是老师让我们自己理解意思,感觉给我收获很大。
凡夫子:阅历高了,比以前成熟了,今天思想认识更深了
生:以前是老师讲了我们记笔记,书上都满了,现在是是老师提问题,我们思考,我们就根据文章中很难理解的句子来思考。初中是老师主动讲,现在是全部靠老师,但是我想问,我们写文章批判一个现象的时候怎么样用自己的话表达更好
范美忠:关键是你批评的是哪一方面,相关的知识储备是很重要的,虽然方法重要,方法似乎简单,但是知识需要很多。所以自然科学和
李玉龙:你们事先看过文章吗
生:没有
李玉龙:现在上了,现在感觉差别在哪里
生:以前怀着同情怜悯之心,现在就思考为什么这样,更深刻地找原因)
李玉龙:同情怜悯的多吗
生:我第一次读的时候还是很同情的
生:我现在见到的弱势群体比较多,所以很怜悯
凡夫子:再明确一下,同学们是否还认为是对封建科举教育的批判
生:也存在客观事实和自身的矛盾
生:我不觉得,还带有批判中国传统的感觉,国民性,这篇课文我觉得孔乙己有点可悲,买酒的时候排出大钱,已经这样了,还装出我很有钱,我是读书人的样子。
生:初中上课主要说封建主义吃人本质,现在想,中国为什么这么久了还是封建主义,这的确涉及到中国人的国民性,安于现状的心理,不求上进,不去……虚荣心总是能够使人向上的。其实,在我们学校中,虚荣新也是很多的,包括不顾父母的期望的眼睛,虚荣不是罪,但是当虚荣成为这样的话,已经是罪了
李玉龙:你们感觉范老师跟其他老师差异大吗'
生:大
生:我感觉以前老师就是叫我们读书,现在有长大了的感觉;
生:以前的老师就是读书,读一遍,再读一遍,完全是灌输,这对文章深埋的一些精华根本没有找到,我觉得这样的老师不知道能不能叫老师。我觉得今天的课很活,天南海北什么都涉及到了
生:我觉得今天上课到现在好像完全是再批判中国。当然中国人值得批评,……乾隆,但是不是全部中国人都应该批判,鲁迅写文章就是写出来,让我们知道应该怎么总结,应该走什么路。所以我相信经济比以前发达了很多,所以我们不能全部想到批判,因该想到还应该怎么做
范美忠:其实,一个民族的先进者往往是民族的异类,就像莎士比亚之于严谨刻板的英国人。
李玉龙:我们定量一下,如果用百分制打分的话,你们怎么打?
生:我觉得,思想升华了,但是我觉得范老师问的问题……范老师说的术语很多不懂,对话的互动只是少部分人,大部分人挺傻的;
生:对高考的话是50分,对精神的话8、90分
生:我觉得以前在初中的时候,很景仰以前的语文老师,上高中的时候,就是天马行空,觉得她知识面特别广,今天早上听课,特别欣赏您的课,特别想听,但是没有机会,我觉得挺遗憾的
范美忠:我其实非常喜欢讲的,但是上课需要你们的思考
生:初中的时候,主要是在书面上的封建制度什么的,今天我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封建,你给我们说了很多思想,我是一个理科生,我今天感觉语文和政治历史地理一样重要,我觉得这是我的收获,我打分的话打90分
生:我打70分,针对高中的要求扣20分,但是你的讲解很新颖,加三十分,但是有些内容太深,给79分
生:我不是很同意她的观点,我觉得你的提问对我们的考试是很有启发的,但是你的提问对一些同学是很好的,但是对有些不听的学生是没有用的,
范美忠:这个我解释,我们受限制,学生严重超标,我没有办法跟每一个学深感对话:
生:我们以前的课,我们可以猜得出来,老师一问我们久知道写了什么。今天不一样,全部把自己真心的感觉说出来,这样上课很好,打分80分
生:我觉得今天没有很多的东西,因为前一部分我听懂了,但是后面升华太深,我没有听明白。
李玉龙:后面主要是问鲁迅的观点,其实这个问题有难度,其实;鲁迅是很客观的,她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
范美忠:从文学理论中,强调作者用事实说话,隐藏自己的观点,所以鲁迅的《狂人日记》里面也是,包括鲁迅对他的观点忍住了,但是通过她的叙述表达出来了,一个高明的作家就是这样。从这个角度思考小说本身的属性,但是我不能直接告诉你们,必须让你们思索。这是鲁迅小说一个很大的特点
生:我还是没有理解你这节课的目的
范美忠:第一,是语文课,第二,是教研,思考。鲁迅的文章很深,涉及很多问题,我让你们思考,肯定会有困惑,如果我教大家,以后可以有疑惑再问?
生:实用价值,对高中的实用价值,我认为这种思维习惯是能受用终身的,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范美忠:我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上高中是……的,我了解七中对高考的要求,我想我们不是在理想中生活,但是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
生:我觉得一个缺点是很多同学提到长衫,一些同学夜说到四川大学有人穿长衫,为什么不就此深入呢?/7FEo
范美忠:以前穿长衫和现在穿长衫是不一样的。可以挖掘,但是我还是考虑了,这个问题拉出去之后,很难再回到文本,所以没有具体到某一个问题?
生:我觉得有人问了很多问题,鲁迅为什么以小伙计叙述,我觉得鲁迅是写给当时的人看的,很小就当家了,但是为什么不用另外一个叙述角度呢?比如当官的
范美忠:试图中立的叙述角度。也构成一个多重叙述角度。几个角度形成一种反差。
生:如果让我打分的话,本来我想打90分,现在我打80分,因为其他语文老师有照本宣科的感觉,学生思维没有得到发散,你比较好的是给同学空间想,但是缺点是有些话我不能理解
范美忠:这是我表述的问题。
生:所以我觉得应该站在我们的角度看问题
生:我打80分,很多老师讲的跟参考书上的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今天带给我的感觉是某些事物可以从新的视角看问题,但是我有些观点还是不一样。第一你说可以片面看,我不同意,第二是要细读文章,但是我认为鲁迅也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很好,就象柳永,有大名,但是大多作品也是很不好甚至下流的。
生:初中学习孔乙己,老师问我们有什么想法,我的观点是我父亲喜欢喝酒,现在社会主义有钱喝酒了,但是我们的老师说你不能这么说,应该从封建主义来看问题,还评出优良中差,我就问,到底是优良中差还是正和我意。
生:在文章中有一个题,我写了是错的,我问老师,老师说你不应该这么想,鲁迅因该是这样想的,我就在想,鲁迅是这样写的吗c
范美忠:新批评同时批评两者,猜测作者的话叫意图谬论,我们了解鲁迅,但是我们怎么知道他怎么想的?我读了鲁迅全集,但是当然也不是我就是正确的,有不同是完全可以的,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但是我们在尊重个人理解的时候,首先去尊重作者理解。
生:但是三年以后高考;
范美忠:这是考试制度的问题
生:孔乙己里面有一句话是“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我们现在看是病句,我们想快活一定要打引号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范美忠:文学不是纯粹理性的,有理性,也有情感的表达。文学的表达,人类是先有语言,后有语法,但是我们却用语法来规范语言,所以危害中国语文的很多就是语法|
生:我很希望你把应试教育讲下去
范美忠:以后有时间我们讲,对这个我们有痛切的感受7
生:我希望您能给我们一些学习方法。
李玉龙:我们以后安排讲座讲
(学生退场)。
范美忠:我的长处大家知道,知识面比较广,短处也知道,我没有教过多少语文,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实录,主要是对文字的分析,我觉得的确是有意义的,但是再重复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以前的解读主要是封建主义。中国长期诠释鲁迅都是工具论的,但是却没有审美的。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新鲜,鲁迅是国民性还是人性?我以为二者皆有。我想做到但是没有成功的还有一个,这个文本在技巧上,孔乙己是做得比较好的,作者做到了克制自己的观点,比阿Q正传好。这不是我的观点,实际上我也是把这个观点说一下。所以我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所以我欢迎大家多提意见,在语文课堂上我还有很多学习的
摩西:我说一下我的看法。去年美忠上了《面朝大海》,感觉跟这个课有变的没有变得,没有变的是他的思想,变的是他课堂上的驾御能力。但是给我映象最深的不是这个,我觉得今天看到的这堂课给我的震撼很大,改变了我的一些固有的观念。我们以前课堂中学生的一些亮点,其实都是在老师的暗示之下做出的,不管是满堂灌还是互动,我曾经开玩笑。一个是逼供一个是诱供,(众人笑)但是今天美忠的课不是这样,学生跟他发生争论甚至争执,而在这种争执中,学生拼命去找材料,想要驳倒老师,而思想的火花就这样出来了。如果按照我们知道实习老师的看法,这堂课是不合格的:第一:语速过快,第二,教态没有亲和力,在内容上,当学生满怀信心地说出自己以为是真理的观点的时候遭到美忠毫不留情的痛击,兔子逼急了也要咬人,于是学生恰恰想驳斥老师。
于是,我在想,我们平时对学生的启发,应该是一种同向的引导,这是我自己生造的一个词,但是真正的智慧火花往往是在矛盾中闪亮出来的,我称之为逆向碰撞。所以今天我觉得这堂课就是逆向碰撞。而大家都知道,这种激发,其效率和效果才是最大的。因为,一团和气是不可能有火花的。这堂课是我看到的气氛最糟糕也是最好的一堂课。糟糕是学生一个个起来反驳老师结果全体牺牲,但是就是在这种碰撞中学生的思想活了。我就在想,老师是不是只有作为一个长者,循循善诱来引导学生,能不能以“敌人”的面目出现来针对学生,激起学生的“敌意”
冰冷酒:摩西抢了我的台词,不信你们看我的听课记录
(众人大笑,摩西找到了下岗后的出路——给冰冷酒当秘书)我觉得第一方面总的评价是非常认同。娇惯了的学生能够很踊跃起来跟老师争辩,这就是最大的成功。细节上面,我对评课,不管是那一类,我心中坚持一个标准,就是学生在干什么,不管你老师在讲什么。再有就是后来听到学生评价的时候,我先都没有记录,后来对这几点很感兴趣:第一:一个学生说今天之后有长大了的感觉。 我觉得我很感动。这个我映象深刻。第二是一个学生说高考50分,思想90分。某种意义上他的评价比较中庸,对有些学生心里的实用性来说,是50分,但是学生说思想90分,我觉得从高中生说,很了不起。他喜欢90分,但是又不得不面对50分。其实学生心目中的实用性就是高考,但是真正的实用性就是今天的收获。第三,有一个学生说以前老师要提什么问,他不说,我们都知道,但是今天就不行了,老师怎么问,我们怎么答,我们都不知道。这对我们一般化的教学提出了挑战。第四,学生反驳你的观点的时候说到柳永,那么我就想,学生能通过自己平时学习的东西能够今天跟你展开辩论的话,那就是你今天的成功,最大的成功。至于在组织教学方面,有的时候你的方法和我们不一样。我当时就想:如果没有学生举手,怎么办?
范美忠:我当时想,实在不行就硬抽。
初雪霁:今天本来是安排一个班的,但是来了四个班,但是今天恰好是几个班,学生都按照老师的影响来提问,很好。
冰冷酒:我觉得有些细节,包括你说他的悲剧今天是否存在。我当时觉得鼓掌可能也有几种心态,也有看客心态,嘲弄孔乙己的心态今天就有!如果你今天抓住这点的话,今天的课堂就更活跃了。小而言之,这就是一个国民性问题。国民性并不因为物质的提高而改善,或者彻底的改变,大而言之,就是人性,所以,今天的瑞士美国仍然存在这样的现象。这是课堂上有些时候的一些机智,氛围的营造还注意。另外,激发了学生的斗志,但却没有达到真正的和谐的高度。和谐的高度我个人认为,还是要给学生一个比较规范的说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跟你论争,作为教育者,我们还是可以给他一个观点。
所以我觉得你今天始终微笑着面对所有学生,不管他提出什么尖锐的提问,还有你示了弱,我觉得这个稍微欠缺了一些。
范美忠:我希望学生自我思考
冰冷酒:你指出,今天发言主观臆断太多,这把今天学生的问题说出来了,但是也不宜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吴桥:美忠说文学是人学,我赞成,这一点我体会很深。90年代初期,我第二次教《为了61个阶级弟兄》,刚好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是《一碗阳春面》,学生自己就提问了,我就进行了介绍,有学生就问:他写的是日本还是中国的?他们是资本主义国家阿!他们人与人之间怎么这么好?他们不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吗?我说为什么我要讲这个那?所以大家概括一下,《为》的主题是什么?学生说,体现的是人性。我觉得语文教学应该怎么教学,不是老师灌输,而是提出观点,让学生去选择,让他们觉得哪一种好,产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罪起码高中的学生应该达到。这是第一点。我充分地感到了新课程的理念。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要还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再一点,提一个意见:不管是学生还是谁,学会聆听。记得当年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跟高尔泰讨论美学问题,他有时候闭上眼睛,你以为他睡着了,但是说完了他给你总结,从这里我体会到,不要急于去驳斥别人,哪怕是攻击你的
楚老师:今天听了课,我觉得是非常成功的,整个课堂学生的活跃和老师的对话非常激烈。但是另一个方面我想,如果是按照高考,未必成功。不信我们把这个文章设置成题,肯定会有相当的人不会做。因为有些题是必须从文断中提取,还有的是必须概括做答的,所以我觉得老师必须对学生有所指导。哪些应该归纳,哪些应该提取。很多学生,他的读后感可能写得比较好,按照课改,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但是按照高考指挥棒,我觉得是不行的。所以说,这就和我们目前的高考制度有很大的矛盾。
李玉龙:楚老师觉得可能在高考之前用一年半年来搞可以吗?
楚老师:知识的积累不是一年的事情。
李玉龙:我们运用好的分析方法,注意应试技巧,把这两点结合起来,应该可以。我们没有实验过,但是有一些老师做了。
听课老师:我觉得李老师说的有可能实现,我现在带的班就是这样。平时积累,考试之前注意突击;
黎明的眼睛:我的理解不一样,对范美忠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从文本找,高考也是强调从文本找。一千个……很可能成为某些人信口开河的理由。
吴桥:但是有一点,还是哈姆雷特,不是孔乙己。我认为这并不矛盾。考试不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为考试而教育。
李玉龙:第一线选文章都是从非应试角度选的,不谈应试。
吴乔:考试是一种检测方法,我觉得要训练两种能力,第一是每天一篇小字,书写能力,第二是表达能力。然后我就给学生讲两种能力的优势,虽然高考不考,但是社会一定要考。我的目的不是高考而是培养能力,但是高考并不差。能力上去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摩西:我有点不同意见,我认为这并不矛盾。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研究高考,更多的是从考什么和怎么考上面寻找答案,但是我以为还应该考虑更深一些,就是为什么这么考。从近年高考的走向来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想的考察,而训练学生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恰恰是符合高考的要求和走向的。
凡夫子:我讲的的一点感受是尴尬并快乐,尴尬是美忠对学生的追问。他追问我的时候我哑口无言,感觉到自己是白痴。今天学生也是这样,甚至有些反感,但是这样的引导使学生发言越来越激烈,学生是很喜欢的,这个跟郭初阳是如出一辙的,下来我们讨论,这种追问有没有意义?我们觉得是很有意义的,就是在段时间之内拿出自己的观点。所以今天学生虽然很尴尬,但是学生后来很喜欢这种追问,这样的思考是很深入的,是平时达不到的。没有这种追问,这种认知的落差是没有的。第二就是对课本的多元化解读,这样使学生走向了深度。我们一般都是搬用教材的说法,今天美忠中间的观点,是不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抨击批判?不仅是这样,而是对人性和国民性的剖析了,这种解读更深入,也让学生的思考认识走向了深度。
至于说到高考拿分的话,我教初中,但是我经常也有交流,我看到很多高校的老师更喜欢的还是学生有个性的解读。如果只是教材上的说法,一般打分还不多,如果有自己的观点,倒是能够得到高分。我觉得这种思维对高考是有用的。
还有一点,就是美忠自身的身正对学生形成个性是有帮助的,比如韩国和日本的例子,很多学生问到学生你们自己能不能?但是美忠说:“我能。”并不是说一个人能力有多大,但是就像退潮岸边拣鱼的少年一样,他能有多大的功能?但是他知道对这条鱼来说有很大的功劳。这种言行对学生是一种引领,对个别有共鸣的学生更有影响。J d
还有美忠今天隐藏得很好,美忠的课我第一次听,上次看了实录。我感觉那课美忠的霸权是很大的。今天的话语霸权减少了很多。美忠自己的观点表现出来,如果一旦表现出来,学生都没有发言权了。美忠是尽量降低了自己教师的身份,造成对话。但是也就是这样造成了一种遗憾,很多学生想知道老师的观点是什么。按照正常理解,如果有十分钟,阐述你自己的观点,通过你的阐述,我们也了解一下。
范美忠:我也有顾虑,今天到底是讲座还是课
凡夫子:用几分钟说一下
冰冷酒:他没有习惯中学的课堂
初雪霁:他中间课都没有下
凡夫子:课堂技术还有待提高,但是比起大海已经很大了。还有一个我觉得有些点提得不够。有些话是你说的,我感觉,高中的学生,完全可由学生来说,我相信能够总结的,这样给学生的映象更深。
范美忠:对中学课文我还是不熟悉
黎明的眼睛:你的追问学生准备时间不足,学生思考有困难
凡夫子:总得来说,今天这节课是价值巨大的课。
初雪霁:我最后发言。上这课的时候,摩西一直很担心,上孔乙己会不会有问题。我去年就向学生介绍了范美忠。今天学生准备的资料都是自己弄的,课代表还给了我一个条子,准备了14个问题,只能说明学生对你的好奇和欲望。我后来觉得课堂流程很好,不能打断。
我跟学生讲,任何一篇文章在任何一个时间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获得了就有价值,所以我坚决支持你上。上课之前我不知道有一个老师自做主张把自己的两个班弄来了,我觉得对话出现了困难。但是我发现,学生象拉歌一样在比赛,说明可以改变临场的发挥。今天的学生不错,下来我要一节课对每一个学生与你的对话问题。第一个学生是准备了的,但是她的对话有问题,主要是别理克服而不是孔乙己的问题,我还要对她进行指出。还有一个同学认为孔乙己被嘲弄的原因是他执着于科举制度,而你和他一问一答,他最后陷入困境。很多学生没有思想高度,有思想高度就能写出来,所以我代表我的学生表示感谢。
实小十八子:我今天挣钱去了。过来所以我以后刚才听了大家谈了这么多,我有一个感想:作为一个教师,要做一个有个性的教师,刚才谈高考,高考就是剿灭人的个性。但是美忠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老师,然后他试图通过自己的个性来塑造学生的个性。所以我经产给学生灌输,人首先是为了自己,向上之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这一切都是以人的个性为基础的。美忠的课我们能学习什么?我觉得不要讨论这个!我觉得我们应该考虑的是我们的个性,每个人个性不一样,但是总是能找到很好切合自己个性的方法来表达。
李玉龙:我们一个月两个月来讨论一下,抛开名利,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到很多学校走的时候,没有对话者,很孤独。在咱们这里,只有学术,只有求真。这个方桌两周一期,也欢迎大家到成都去。
这节课是我听美忠的第三节课,我听了之后还是很有感触的,去年上半年的时候,我们琢磨技术问题,每天都在讨论,那么应当说在技术上很多问题比较清楚了。应该说美忠在极力压抑自己的表达欲和发表欲。
初雪霁:王晓春老师说这样会害了美忠(众笑)
李玉龙:我觉得这是美忠的一个转折点,前面两节课我感觉美忠有极力压抑自己的欲望,现在好一些了。当然问题也不少,主要是技术问题,。美忠在杭州上了两个月的语文,现在在光亚,在技术上实践上还是有缺点的。美忠第二节后半段感觉不是太好,鲁迅的观点是什么,这个问题太突兀,感觉难。可以变化一下,可以说小伙计是主叙事者,其他的人都在叙事,那么鲁迅是否在叙事?
范美忠:事先没有想到,当时想到的,
李玉龙:还有一些问题很大,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封建
(众笑)这个问题还可以变化一下,这些都是技巧问题。这个课在技巧上还有相当多的问题存在,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最后,我的观点,关于课堂,就是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前一个是价值观,后一个是技术观。教什么我区分为三类:正数课堂零课堂和负数课堂。负数课堂可能就是反教育的,其实这种课堂相当多地存在,尤其是一些名师,这些更明显,这很多是一个教育理念的问题。我们国家正在转型,很多理念并没有确立。很多是个体缺位的。忽视了个体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我们国家长期强调的却是集体,所以才出现了很多很多对个体的极度不尊重。这些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革不在理念上做突破的话,这样的教育改革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不能从一个更大的更宽广的视野来看的话,是没有意义的。摩西刚才提到一本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书,这是经典性的文献。美忠和我都反反复复思考很多了。因此,教育问题需要从起点上去寻找。不从价值上寻找问题,而是寻找别的支撑,这种支撑是找不到的。
我们目前,盘子太小视野太小而且很多是变质的东西,如果再把技术上的问题加上的话,我们就能成为大正数的课堂,如果没有,就只能成为大负数的课堂,就象摩西说的诱供,最后把学生诱供到一个死胡同里面去。
再技术层面上,我们下了很多功夫,第一个就是教学的起点问题,一节课,什么是起点?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文本的熟悉。学生呢?语文有很多的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学生的体验、感受、困惑和问题,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这个起点,以前我们只是说老师上课怎么样,如何如何,但是学生呢?应该让学生提出他们的困惑和问题。-z
刚才说到提问,美构有一本书,从二到七岁的儿童,他逐年提问的欲望是降低的,甚至中学毕业的时候只有小时候的15%甚至不到,当然数字可以考量,也许有青春期的发育问题,但是有一个问题,老师并没有对学生提问以时间和信任!一些老师说:学生我了解,他们提不出什么问题的!所以你必须要放,把孩子问题放出来,一定要让学生开始提一些简单问题,常识问题,有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水平就上去了。{U
第二:教学过程问题,现在时髦的名词很多,但是我们现在虽然把这些词吞吐于口中,形成于笔下,但是在课堂上伪对话很多,但是对话没有任何坡度的话,是没有意义的对话。对话应该有学生真正的参与。生成也不是老师和学生问答就是生成,生成应该是有新的东西才叫生成。我们要追求真正的对话和生成,不要光听名词和概念。
新课程是极其民主的,但是采用了不民主的方法来执行。虽然大的环境是这样,但是我们能否做出我们自己的作为呢?我认为在一个点上是能够有所作为的,不能无所作为。五年来,我感到力量是越来越大的,有一些老师是需要呼吸的,社会空气比较稀薄,但是这没有关系,朝前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