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新课标》对小学生的阅读是有明文规定的。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读书是小学生生命里不可缺少的内容。
    如果只让小学生读,而不好好地管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有效成分就很少。这点,我们是吃过苦头的。我校在做课题《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探究》的当初,也意识到课外阅读在口语交际的语言积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在学生中大力提倡课外阅读,但疏于管理,学生的收获不大。从学生的课堂答问,从学生主持班会、队会、晨会和其他活动时,从学生和老师同学的交谈中,与他人的交际中等等,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很贫乏。反思我们的实验,反思我们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找到了症结。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疏于管理,导致课外阅读的有效成分较少。
    本学期,课题组让参研班级和对比班的第七节课为课外阅读的集中时间。班主任老师跟班辅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每月填写一张读书卡,以次来检验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有效成分。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流于式,从他填写的读书卡上就能反映出来。相反,课外阅读认真的同学能把读书卡填写得满满的。为了填写读书卡,学生也不得不去读书。每日在老师的督促下读上40多分钟的书,一周至少也能读上3个多小时的书,一月至少能读上13个多小时的书。学生的语言积累,无论怎样,也是大有收获的。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情况,60%—80%的学生在集中课外阅读时间以外,也爱上了读书。课间,中午,晚饭前后(寄宿生),随时也能看有学生捧着课外书在津津有味地读着。
    班主任老师和语文老师,每日三问里,有一问:昨晚自觉读课外书的同学有哪些,做点统计,再给点精神鼓励,借阅图书时,再给点优惠,学生读书的兴趣就这样上去了。
    有了读书的兴趣,是不够的。读了书,得交流,收获才大。每周,班上交流一次;每月,年级交流一次(每班选五名代表):一学期,全校交流一次(每班选3个代表)。鼓励学生每日写成长记录,在成长记录中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体会。每周三的晨会课,交流读书摘记(平时读书摘记的优美句段,让学生养成动笔读书的好习惯。)
    学生阅读的课外书,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自己购买。每次放假(寒暑假,五一、国庆假等),班主任老师或语文老师就要求学生购买,至少一本。班上几十个人,就有几十本书,大家互相换着读。这样,买一本,就可以读上几十本。二是学校图书室的藏书较多(四川农业大学捐赠三千多册图书,美国人区权委托四川省科协增书一千多册,再加上我们学校两千多册的图书。)班主任老师从图书室借书,学生从班级图书管理员那里借阅。这样,学生读到的书也是健康的书。“好孩子,读好书”的读书活动正在民胜小学的学生中间开展得如火如荼。
    有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得到了明显地提高。《新课标》中的阅读要求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

        民胜小学   贾海萍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