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幸福》教学实录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6-10-09 17:59:57 点击数:
493
《提醒幸福》教学实录 学生:江苏通州市石港中学初一学生 教师:李镇西 时间:2004年2月14日 地点:江苏通州市石港中学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文章叫《提醒幸福》。刚才我和大家聊的时候,我了解到你们已经看过一遍了,我就想问一问同学们,喜不喜欢这篇文章,实话实说。 生:喜欢。(齐,小声) 师:我这样问,不能够让每一个同学表达自己的一种真实意愿,咱们搞个小调查吧。我先说,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一般,看了以后印象不深,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咱们举个手吧。 (无人举手) 师:是不敢举,还是觉得很好?觉得很好,喜欢这篇文章的举个手吧! (生举手) 师:真是喜欢,和李老师一样的。我也很喜欢。读得懂吗?有没有什么读不懂的?(指出一名同学)你没有读懂?你说为什么没读懂? 生:有些段落,她写得比较抽象,所以有些时候,有些段落比较难理解。 师:一会儿把你难理解的提出来大家研究,好不好? 师:我提个问题,究竟一篇文章读懂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读懂了?你说吧。 生:能够理解它的中心思想,能够大体说出它的内容来。 师:很好,请坐。一篇文章怎样才算读懂了?它写的是什么,我首先要弄清楚,也就是他说的中心思想。好,这是第一个标准,还有没有呢? (一生举手) 师:好,这位同学说一说。 生:要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师:他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咱们等一会儿来研究吧。还有什么标准呢? 师:怎么才算读懂呢,我这儿做一下补充,是不是还要研究一下他是怎么写的呀?写作上的技巧。我们是学语文的,又不是思想品德课,这里边儿有些思想品德的因素,但毕竟不是思想品德课,所以要研究他怎么写。 好,刚才说了,第一,写了什么;第二,为什么写(目的);第三,怎么写的。那么还有一点是不是该研究一下,同学们没有谈到,我做点儿补充,我们是不是还得把字认识一下,这是最起码的吧,这些词要读懂吧,是不是?那天我在成都给通州的老师打电话,我就说叫同学们读的时候把不认识的字查一查。我刚才看见同学们,几乎每个同学都是写得密密麻麻的,写得非常细,查得非常认真,我特别感动。我到过的地方上公开课的还比较多,但是像你们这样认真的同学不是唯一的,但是还不多的,我非常感动。我这儿顺便问一下,除了书上给我们列出的这些生难字词之外,你自己还找到哪些不太了解的字词查的,我们交流一下,好不好?有没有,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生:有一个“喧嚣”。 师:你原来不大认识,是不是? 生:我查了一下它的意思。 师:意思是什么呀? 生:叫喧,喧嚷,声音杂乱。 师:很好。别的同学还有吗? 生:“不留一丝渣滓”中的“渣滓”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字读“渣滓”。“渣”字要翘舌。还有哪些字呀? 生:第十一自然段中有句话说“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当中的“先哲”的意思。 师:“先哲”是什么意思? 生: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 师:李老师也查了一些字词。我也是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我查的主要是词。比如说倒数第四自然段“所以,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这里的“垂”字同学们查没查,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比喻非常老了。(众笑) 师:那“垂”什么意思呢? 生:晚年快到了。 师:真不错!他不查都知道,李老师要查才知道。这个“垂”就是接近,快到。哎呀,这个同学真聪明,比李老师聪明。 师:我们读一篇文章前提就是要把字词弄懂。我刚才看见有的同学还把“提醒”查了的。“提醒幸福”,什么叫“提醒”啊? 生(齐):珍惜。 师:原来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啊?你查了的,你说说看。 生:从旁指点,促使注意。 师:好,坐下。但是在这儿是不是呀? 生(齐):不是。 师:这又引出另外一个问题了,查生难字词的时候,既要弄清楚它本来的意思,还要看这个词在语言运用当中,它又是什么意思。这种现象在这篇文章中特别多。你望文生义,就词解词是很难理解这篇文章的,一会儿我们要研究的。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一篇文章怎样才算读懂了。我们可以归纳一下。应该把我刚才补充的这一点放在第一位,弄懂生难字词。以后我们读文章就这样读,然后再弄清楚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怎样写的。这样,基本上就算读懂了。注意,我这儿说的是“基本上”,也就是说,还有一些东西要加进去。最后,我还要补充,怎么才算读懂了(边说边板书):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这是我今天要强调的一点。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来之前就在想这篇课文要教给我们同学什么?文章的意思、内容大家是不难理解的,那么我教给同学们什么呢?教给同学们一种阅读态度,一种体验,那么,我们怎么读一篇文章才能读进去,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弄懂它的意思写法之外,真正读进去了还有一点就是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什么叫“读出自己”呢?从文章当中读到引起自己共鸣的一段话,一个词,某个内容,把自己摆进去。举个例子,我最近读了一本长篇小说,刚读完。老作家王蒙的《青狐》,它写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女作家的一段经历。我读的时候就特别的投入,经常读了以后就要停下来想想。但是反过来讲,如果换一个人,他可能没有这种感觉,可能觉得就是一个小说,写得一般。我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我从中读到了自己,那段历史我非常熟悉。我就想到我读大学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刚开始,风起云涌的年代,很自然的就想到我的经历,这叫读出了自己。又比如,最近我每天上下班都是走路的,走一个小时。锻炼嘛,减肥嘛。(生笑)每天走一个小时,很枯燥的,怎么办呢?我就把我女儿的CD随身听带上,耳机插上。我相信肯定旁人看得有点滑稽:这么大一个人了,还像小青年一样的摇头晃脑的。(笑声)我听什么呢?每天我就拿一个碟子。最近我就听那个天使合唱团的,因为那组碟子我非常喜欢,是北京少女合唱团的,全是那些童声合唱。里面有一首歌我百听不厌,你们也肯定喜欢的,叫《同桌的你》。 生:(恍然大悟地)噢! 师:我听完了以后马上倒过去再听,再听。为什么这首歌我特别喜欢呢?而且我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因为听这首歌,从中读到了自己。不一定有它歌词中描绘的那种具体的情节,但却很自然的想到自己的校园生活。“明天你是否还想起你昨天写的日记”等等等等。那么,我们读一篇文章也应该这样,像《提醒幸福》,我们如果是客观的一个阅读者,不算读进去了,要把自己摆进去。所以我说“读出自己”,它是什么呢?(边说明边板书)它是“学习”,是“欣赏”,是“联想”,这个很重要,想到自己了,或“想象”。同时还要读出问题,一篇文章我们真正读懂了以后,问题会越来越多,没有读懂就不会有问题。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讲:拿一本自然科学的书籍给我读,物理、化学……我毫不熟悉的、一窍不通的那种领域的书给我读,读了以后别人问我有什么问题没有啊?我说一点问题没有。这不是我读懂了,而是我根本读不懂,有什么问题呢?(生会意而笑)你看《提醒幸福》这么浅的一篇文章,我待会儿向同学们汇报,我提了很多问题,为啥?我读进去了。所以我们要带着一种研究的眼光去推敲。读出问题。我这儿也归纳一下,就是(边说边板书)要“推敲”<字词句>,是“研究”,是“质疑”,即使名家名篇也可以提出问题和他探讨,乃至“批判”。毕淑敏是我非常敬重的作家,这篇文章也是让我怦然心动的文章,但即使如此,我还是发现了这篇文章中的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可能是我没有理解,但我可以提出来探讨。我们今天就要以这种态度来学习这篇课文。好了,我说得够多了,现在该同学们说了。 你们课前已经预习过,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的看一遍,也可以读一下,重点是找出你最喜欢的某一段,某一句。一会儿大家交流一下,读出自己。 (学生自由读,或看课文,师巡回指导) 师提醒:你们读的时候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勾一下,勾出来。 师:上一堂课,读一篇文章相当于就餐,吃一顿饭,每个人喜欢的菜不一定一样,你喜欢这道菜,他喜欢那道菜。咱们也一边品尝,一边分享。每个同学喜欢的段落不一定一样,大家通过交流收获就很大了。另外,我也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与大家交流一下。谁想起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请这个小男孩。 生:“我们已经习惯了提醒,提醒的后缀词总是灾祸。灾祸似乎成了提醒的专利,把提醒也染得充满了淡淡的贬意。”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生:我觉得这一段把提醒的意思充分地说了出来,它说提醒的后缀词总是灾祸,全文也是这样一个中心意思。 师:她说提醒的后缀词总是灾祸,我们已经习惯了提醒。你觉得生活中是不是这样?你有没有类似的体验? 生:也有过。 师:谁提醒过你什么? 生:我妈妈提醒过。 师:这叫读出了自己。他读到这一段就想到自己的生活,啊呀,真是这样的。你妈妈提醒过你什么? 生:就是有的时候上课不认真听讲,然后老师告诉我妈妈,我妈妈就会提醒我。 师:那不叫提醒,叫批评。(众笑) 生:不,她不批评,她就是提醒我下次上课一定要好好听讲。如果不好的话,那后面就是灾祸了。 师:什么灾祸?妈妈会对你有什么灾祸? 生:就是…… 师:留点隐私吧。(笑声) 师:他喜欢这一段,他想到自己的生活。还有同学有什么? 生:“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 师: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生:因为这一段很有道理。 师:道理何在? 生:因为我们生活中也是这样的,生活中也是总会有灾难。 师:这段话着重强调了生活中的灾难吗,还强调了哪些东西? 生:不要太重视警觉灾难。 师:这段话可能重点还不是要我们重视灾难,要怎么样? (生各自小声回答) 师:对,“我们太多注重了警觉苦难而忽略了幸福。”重点说我们还要重视幸福,因为她下面马上说“请从此注意幸福!”好的,这是你的理解。还有谁? 生:“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师: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生:因为这一段中写的内容与我所体会到的产生了共鸣。 师:还有没有同学也喜欢这一段的,也很喜欢这一段的举个手,我也很喜欢这一段。她读错了一个词“粗糙”(生读为粗造),应该怎样读? 生:粗糙。(cāo) 师:我也特别喜欢这段话,因为我觉得它写得是那么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如果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还可以接着把这个句子写下去。还有没有什么呢?好,请这位同学说一说。 生:“所以,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很幸福。因为天地无常,总有一天你会失去他们,会无限追悔此刻的时光。”电视电影中我们都会很平常地看到子女就坐在父母的膝旁,这时是一个非常温馨感人的时刻,我们心中也不由得会想起一个词“幸福”。 师:说的非常好。你应该去当一个主持人的,音色至少比李老师的美。请你再谈一谈。 生:我喜欢第二十二自然段“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的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因为这段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词是“朴素”,朴素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不要像闪光弹似的在天空中闪出红色的光芒,就像您一样,我觉得你也是个朴素的人。(众笑) 师:我非常喜欢听这个话。(笑声) 师;谢谢你呀!完了吧?握个手吧。(众又笑) 师:很难得啊,我很朴素。但是我要非常严肃地很真诚地说一句话,“朴素”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词。95年,我的一批高三学生毕业,他们叫我给写一句话,我就写了四个字——“朴素即美”。朴素是一种最高的境界,对幸福的理解也是这样,我们平时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嘛!对不对?有的人理解幸福不是这样的,纸醉金迷、醉生梦死。其实幸福是很简单的。我很高兴这位同学这么小的年龄就理解到这么深刻的哲理,了不起!而且还发现我很朴素。(众再笑) 师:好的,我请这位女同学说。刚才她勾了第一自然段,说喜欢第一自然段。那你给大家读一读,好不好? (生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生:因为这一自然段中的爸爸妈妈像我的爸爸妈妈。 师:可能像所有的爸爸妈妈。我读了这儿,我就在想啊,我可能对女儿也是这样的,老是不放心。我相对那些相对那些妈妈来说还不算唠叨,妈妈是最唠叨的,(笑声)早晨起来说牛奶、蛋啦,必须要吃,今天要认真听课呀,非要她加件衣服,因为今天天气预报说要降温……当然都是很爱她的,都是出自家长非常真挚的爱,但是很容易让我们同学觉得比较烦。这不能说不对,但是就像作者说的一样,我们再提醒一下幸福多好啊!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至少有一点我们是共通的: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真正的幸福。刚才同学们说幸福是很平常的,很朴素的。但是我又想问大家,作者在表达这种观点的时候,是怎么表达的,这是我们要研究的,它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那我们能不能再继续挖掘你最喜欢的一个词、一句话,从写作上去看,为什么写得那么好那么精彩呢? 生:第三自然段中的“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这一句用了比喻,把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比成了“乌鸦”在自己的头顶上飞来飞去。 师:类似的语言现象还有很多的,我们同学还可以找一找。 师:所以“形象表达”(板书)这个很重要。“提醒幸福”这是作者的一种观点,怎么把它形象的表达出来?你看第一自然段就很形象,本来第一句就已经说清楚了,但是他还举了很多例子……这些都是形象表达。还有没有比较好的句子词语了? (生看书寻找) 师:刚才有位女同学说喜欢的“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这是比较典型的,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读一读,好不好? (生齐读该段)“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师:这一段话,我读到这儿特别感动,而且很有感染力。正像刚才说的形象表达,“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这本身已经拟人化了,但它是什么呢?作者用了一个排比,把它非常细腻地表现出来。它是一块糕饼,一个眼神,一次抚摸,一张字条,这就把它形象化了。我们写文章要尽可能的用些细节描写,不仅记人叙事,哪怕表达一种思想感情,把它形象化。像这样的句子我们能不能写?也能够写。咱们试试接着往下写,根据你的理解,幸福是什么?注意要形象。刚才我举了个例子:对我来说,幸福就是回家路上悦耳的歌声。对你们来说是什么呢?想一想。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认识吧。 我经常出门在外,回到家里边,对我来说,幸福就是女儿扑上前来张开的双臂。她和你们一般大。 生:幸福就是家人的团聚。 师:说得很好,再把它细化一点。再想想,请坐。 生: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幸福就是每次考得好成绩时。(众笑) 师:也可以把它形象化,幸福就是什么呢?幸福就是试卷上鲜艳的100分,这不是更形象了吗? 师:(对刚才前一生)你想好没有?其他同学想好了没有,动动脑筋能想得出的。 生:幸福是父母一次温馨的问候。 师:说得很好的。 生:幸福是失败时一句鼓励的话语。 师:非常好。幸福是失败时来自朋友的一句鼓励的话语。 师:我经常和我的学生们在野外春游。幸福对我来说,就是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追逐、奔跑、打闹的一块洒满阳光的草皮。要具体化。 生:幸福是黎明的第一缕阳光。 师:说得真好。我想起我曾经写的一首诗。我读几句,写得不好,但是我可以在你们面前“炫耀”一下。题目是“元旦吟”。说得是什么呢?元旦,我的理解就是一个新的开端。但是作为诗句来讲,怎么把理性的开端形象化,用比喻用排比都可以的,但是要越细越好。我是怎么写的呢?(师朗诵) 是滴血的婴儿,在护士的手掌中——快乐的啼叫 是破晓的雄鸡,在农人的矮墙上——庄严的吟唱 是黝黑土地,在残雪覆盖下——对春天的初恋 是碧绿江河,在朝霞浸染中——对风帆的企盼 是天真稚童心中虔诚而秘密的小小期待 是英武少年胸前簇新而鲜艳的猎猎领巾 是闪耀着憧憬又辉映着希望的首页台历 是沐浴着赤诚也洋溢着纯真的开篇日记 是隆隆冬日下默默绽放的粒粒羞涩嫩芽 是徐徐春风中静静摇曳的缕缕婀娜新柳 …… 师:我们今天学的《提醒幸福》这篇文章除了了解幸福是什么,还有语言表达是怎样的。这样的句子很多的。 在“在皓月当空的良宵……”这一段,他假设了这样一个情景,把它形象化。以后我们写文章要注意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细节化,我们的语言就会充满一种感染力。 师:除了学习之外,欣赏之外,恐怕我们还要读出问题。有问题吗? 生:有。 师:问题很多? 生:“简而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与第九自然段“请从此注意幸福”这两句话是矛盾的。 师:我有点不太理解你的问题。 生:没有痛苦,为什么还要注意幸福呢? 师:哦,幸福是没有痛苦的,很自然而然的,没有必要去注意。同学们怎么看呢? 师:这问题提得挺好。作者是想说明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思考。 生:因为这时的注意并不是说要去刻意地注意它,而是说这一段时间非常短暂的,我们要在它来临的那一刻之时要抓紧时间尽情地享受这一美好的时刻。 师:和我的理解基本一致。就是没有痛苦的,很宁静的,但是我们常常容易忽略的,我们不会认为它是幸福的,这时要说:注意,这就是幸福。我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你们认为呢?差不多。还可以继续想,有没有问题了? 生:我想,看得见的恐惧就是灾难来临时的破坏吧,看不见的恐惧是什么? 师:看得见的恐惧是可以预料的——我估计我今天没考好,数学不及格,回去肯定挨打,这是看得见的恐惧。看不见的恐惧是什么呀? 生:看不见的恐惧是无形的。(众笑) 师:我理解为是无法预测的,是觉得要发生什么事儿,但究竟是什么又不知道,这是恐惧当中的恐惧,这是我的理解啦,不知道对不对。(指一名学生)你有没有新的理解? 生:看不见得恐惧是心灵的恐惧。 师:恐惧都是一种心灵的感觉。 生:无形的恐惧就像疾病一样,突然出现了,无法预测的。 师:这个理解有道理。看得见的恐惧是可以预测的,必然的。看不见的恐惧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完全是飞来横祸,可以这样理解的。还有没有问题了?我觉得这个理解比我还好一些。 生:第六自然段“战胜灾难靠得更多的是临门一脚,先前的惴惴不安帮不上忙”,我想问一下,这句是不是与古代名句“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意思相通? 师:不要问我呀,大家一起来思考。咱们一起研究。“战胜灾难靠得更多的是临门一脚,先前的惴惴不安帮不上忙”是不是“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好像不是吧,相反的,她这句话的意思还是强调你事先无论怎么预料,无论怎样准备,真正的灾难恐怕不是靠你这些有计划的能去战胜的,要靠你临时的那种机智。 你们不要以为我说的都是对的,你可以思考一下对不对。 师:还有啥问题? 生:“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这里“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不能理解。 师:你首先问问自己:我有没有这样一种经历,“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比如踢足球,或者说开车,我刚学会了开车,我最近拿到驾照啦,开车瘾较大,朋友的车拿来就开,在人少的地方开,那种感觉就非常舒服,坐在那儿,手扶方向盘,耳边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我心里很满足。是不是这样来理解?但是,是不是这二者永远总是统一的呢?那倒不一定。也许,有一个人凭着他的一种信念,他身处恶劣环境,他的感官、器官不一定很舒服,但他的内心很宁静,同样觉得很幸福。还有啥问题没有啊? 生:最后一段“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师:谁来帮我解释一下。“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里面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文章结尾了。 生:(小声)身处逆境的时候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得到别人的鼓励就好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看到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师:我看你回答的时候好像很不幸福的样子。(众笑)不要胆小,不要紧的,大声一些,把你的话重复一遍。 生重复回答。 师:那么多同学不敢举手,他能主动把手举起来回答问题,很不错。 他的意思是说幸福有时候是会带来希望的。前面我们总是提到灾难,我们还要常常提醒幸福,一想到幸福我们就有希望了,我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心里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这不是说我们的心发热、发光,而是觉得充满力量。我是这样理解的,文章结尾了嘛,为什么提醒幸福呢,让生活充满暖意。 师:很遗憾,时间不多了。我还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这篇文章有没有什么值得修改的地方? 师:我先提几个地方,大家来探讨,也可能是你们课余思考了。 我觉得这篇文章值得修改的地方,我个人认为比较多。我提出来以后你也可以觉得李老师你理解有误,这儿不应该修改。 我随便举个例子。第二自然段“灾祸似乎成了提醒的专利,把提醒也染得充满了淡淡的贬意。”我读到这儿总觉得不太舒服。“充满了”应该是很多很多呀,“淡淡的”,配搭上总有点疏漏。我当然不能说它是病句,但总觉得词语搭配上有点瑕疵。这是一个地方。时间不允许我们展开讨论,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还有“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看这一自然段,中间有一句“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它用“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这个比喻是来说明幸福是很短暂的。那么这个“短暂”是一种时间上的概念,这个比喻好像不是很贴切的。幸福是很短暂,应该像什么什么转瞬即逝,它后边的比喻是“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当然你也可以说笼罩天空的时间很长很长,但它毕竟展开形象不是一种时间的概念。 师:我们读书的时候,哪怕是非常好的文章,也要去研究、思考、质疑乃至批判。 师:还有倒数第二自然段。这一段话其实说得非常好的。(师读)“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都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问题在什么地方呢? 生:怎么可能对宇宙大声的喊? 师:我的问题在这儿,“‘我们’连心都不存在地时候,‘那些人’在说”?不知是不是我的理解有问题。我觉得应该把“我们”去掉,那这颗心是那些最优秀的分子的。你的心不存在了,他在说他活过?等等等等。同学们下课还可以找很多问题的。今天,李老师跟大家讲的无非就是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这就是一种阅读态度,而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方法。 师:最后跟大家讲一个小小的故事作为今天上课的结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叫姚嗣芳,她是成都市特别有名的小学语文老师,三十多岁,上课上得特别棒,很多学生到那个学校去就想听她的课,她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去年10月份听说她被提为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副局长,很多人向她祝贺。我当时也想跟她打个电话,因为忙就没有打。后来听说她腿摔断了,在家里养伤。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今年元旦,我们搞了个聚会,她没来,她学校的校长来了,我就问:“姚老师现在去当局长了?”他说:“没有,还在我们学校。”怎么回事?他说:“她不去呀!”大家都非常惊讶。当然,我这种惊讶带着世俗的眼光。后来我给她打了个电话,电话里聊了很久。姚老师她不是那么善于张扬的人,她是非常朴实的一个人。后来我一下子就理解她了,她说,她只觉得做老师是最幸福的。很多人觉得她傻,多少人梦寐以求要当这个副局长。她说:“我用尽了所有的关系去找领导谈,说服领导让我回到学校,就做一名普通的老师,无私奉献。”后来我说:“姚老师,你既不傻也不高尚,你只是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实践着体验着自己的幸福观,仅此而已。”我没这个当副局长的机会,我没有推辞过,但我理解她,这就叫做幸福。这些东西你们现在不一定能够理解,但我想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会逐步理解的。另外,建议大家去找找毕淑敏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好,下课。 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
- 上一篇:《浓浓人间情一一古诗词诵读活动课》课堂实录
- 下一篇:“十几减几”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