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迁移运用 培养思维品质 构建语文素养 ——巴中市2020秋九年级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
注重迁移运用 培养思维品质 构建语文素养 ——巴中市2020秋九年级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基于课标指引,本套试题构思巧妙,通过真实又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设置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用语文能力解决现实问题,以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和表现,很好地落实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双重视。试题还注意了知识的迁移运用,引导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建立知识能力体系,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体现了试题的教学导向价值。 本套试题卷面字数约8600字,由五个板块组成。层次分明,特点突出。 一、基础和运用 (一)挖掘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挖掘地域文化,增强文化魅力,凸显文化导向,是我们教学的一部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留住巴人记忆,传承文化薪火,是巴山儿女的义务和责任。本套试题匠心独运,选材“巴文化”,巧设答题情境,检测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巴文化的自信。 (二)体现语文学科特点,注重综合素养 这一板块涉及到字音、字形、词语运用、语法知识、病句、句子衔接、综合性学习、文学常识和对课文的理解等众多语文基础知识,通过具体语言环境予以考查,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特点。其中,第6小题“用你的观点去解决巴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这一开放性题目,是对学生创新能力、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综合素养的考查。 这一板块的设计,旨在倡导我们要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去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二、现代文阅读 (一)注重引导课堂教学,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本套试题的现代文阅读依然是由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组成。 非连续性文本所选的几则有关“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材料,既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等基本的阅读能力,又让学生明白了即使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也需要规范汉字,更需要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坚守;所选论述类文本是梁衡的《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全面的考查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同时让学生自我总结语文学习之法。所选小说巜独行玉器行》,人物王独行不变的行业道德,链接课内《范进中举》中胡屠户不变的是人的本性,将两人物进行对比、映照,让学生从更广阔的生活中去认识人性之善恶,把课堂教学引向高地。 (二)以文化人,以道育人,立德树人 从近几年的中高考看,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多与时事和传统文化有关,而命题的来源,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要求学生具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素养,具备家国情怀。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坚守;小说《独行玉器行》,高度认可和赞美了“王独行”对艺术尽心尽力的追求精神,高尚的行业道德、职业操守。这些都体现了语文教学贵在以文化人,以道育人,立德树人。 现代文阅读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语文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理解文章的语言、他人的人生体验,引发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从而理解他人、认识生活,平时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范围,丰富阅读方法,积累阅读体验,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阅读的底色,打好精神的底色。 三、古诗文阅读 (一)紧扣教材,关注能力 古诗文名句默写、古诗文鉴赏、文言文对比阅读《湖心亭看雪》均紧扣九年级上册教材,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考查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如:理解文言词汇、翻译文言句子、分析概括内容、梳理筛选信息、迁移运用知识等。 (二)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古诗文名句默写,文言文断句、翻译和实词虚词理解,都是以往的常见题型,延续了基本考查方式,但诗词鉴赏中对内容的理解、作者人生态度的把握,以及文言文对比阅读内容异同上的分析,题型有所突破,稍有变化,均是以选择题出现,这种形式是未来语文试题的大方向,更是我们小城市中考语文试题改革的新起点,我们要与一线城市中考语文试题接轨,未来对文言词汇的考查或许与成语相链接,其目的是改变文言学习中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注重在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实际语言运用中建构对词义的理解。如21题,对刘禹锡人生态度和其他几位诗人人生态度的把握,旨在引导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已有理解的基础上唤醒学生对所积累的古代诗歌进行梳理归纳,同中求异,异中寻同。总之,教师活教、学生活学活用,自然就能适应最灵活的考题。 四、名著阅读 重整本书阅读与个性化体验 名著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表现为三个阅读层级:基础阅读,简要了解作者、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与主题、感知作品的艺术风格等;关联阅读,建立局部与整体关系,考查了主要情节与主要人物,并初步建立二者之间的关联;个性化阅读,表达个人的阅读理解与感悟。 此次名著阅读试题考查的是第二个阅读层级,目的在于让学生重视经典名著的整本书阅读,这样才能建立局部与整体关系,建立情节与人物之间的关联。但名著阅读的考查应倡导不拘泥于学生对某一本书的某一具体细节的记忆,而是注重阅读名著的个性化感悟与思考,重视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积累深入思考,更好的理解作品。 五、写作 留意生活,真切体验 1.微写作。微写作已被多地中高考列入语文试题考查内容,类型较多,本次是感悟类微作文,要求写出自己阅读名著的思考、感悟或启示,学生可从人物的理解,生活的认识,生命的体验,人生的思考等角度入手进行“主题专项式创作”。但麻雀虽小,需五脏俱全,要以最精炼的文字,最快捷的速度写出旨意深远、凝练优美、有风骨有个性的百字文章,实属不易,这就需要平时课堂教学创设写作平台,充实写作素材,强化方法指导,倡导“直抒题意,无需铺陈”,不渲染,不铺陈,围绕主题,直接写中心内容;倡导“精妙布局,恰当升华”,对文章结构做出必要的布局规划,根据事件,写出感想,通过联想,写出感悟;讴歌赞美,写出感叹;叙述经历,写出感化。总之,微写作寥寥数语,极能体现学生处理信息、表达情感、陈述观点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2.大作文。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中的“光”可多层面理解,某人、某物、某个场面……“照亮”指给“我”带来转变,带来重大影响,使我积极向上。照亮“我”的心灵,即是让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给我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这束光”可以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的鞭策教导,给“我”心灵的熏陶,也可以是同学的鼓励,陌生人的帮助关怀,给“我”失落时的安慰,还可以是逆行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给我的震撼,甚至还可以是书本的智慧思考指引“我”走出迷惘……文章应以写人记事为主,从生活中取材,且选材内容宽泛,力求以情动人,围绕“光”与“我”之间的故事情节展开,突出光对我产生的积极影响,写出真情实感即可。 此次作文题旨在提醒我们,要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广泛阅读,真切体验,在广阔的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永葆积极向上的力量。 附:巴中市2020秋九年级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UploadFiles/kcgg/2021/2/202102021148508821.r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