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高三“一诊”分析暨复习备课研讨会上的讲话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在全市高三“一诊”分析暨复习备课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高三“一诊”分析暨复习备课研讨会上的讲话

 

(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 沈鹏)

 

今天召开全市高三“一诊”分析暨复习备考研讨会,目的是认真总结高三教学工作成绩与经验,分析存在问题与不足,进一步强化高三教学工作,力争2019年全市高考有新突破,提升全市高中教育质量。在此,我与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高中教育

(一)创办特色高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创办特色高中,培育学术性人才,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比如西华师大附中打造体育特色,巴中市高级中学打造音乐特色,巴中三中以阅读为抓手等。

1.规划引领,利长远,贵在坚持。学校要坚持规划引领,注重顶层设计,突出特色发展。以规划优势项目、特色项目为发展思路,以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教育优势,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探索学校办学工作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形成特色的发展机制,增强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规范发展、生态发展、特色发展。

2.以师资和生源为特色配置服务。办出学校特色必须要有特色教师和特长学生,特色教师是学校的灵魂,特长学生是学校的生命力;要招录特长学生,就必须有一支过硬的特色教师队伍。要把办学特色的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并持之以恒探索,方能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因此,学校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愿望作为中心职责,引导教师从全面的、发展的、时代的角度科学地设计教育之路,不断地超越自己。

3.注重文化培育。以培养“健康、责任、智慧”学生为目标。按照“一校一特,包容兼蓄”的发展理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内外活动,通过德育、艺术、养成教育、个性培养等方式,整体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实现“文化育人”“文化强校”。

(二)坚持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着力深化课程改革,转变课程观、教材观,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关注个性特长发展,从只看“分数”到“培养人”再到实现知行合一。

1.育人方向。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主导思想,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和新时代要求,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提升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新高考要求。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能力。面对新高考,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要调整学习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要在“用”字上下工夫,要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要有改革的胆识,坚守的韧劲,5-10年形成特色。坚持课程改革,不仅要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还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耐力。坚持课程改革,要以文化知识为基础,用前瞻性的眼光“居安思危”,用预见性的学识“未雨绸缪”,用导向性的胆识“立木为信”。坚持课程改革,要不断开发和完善地方校本课程,制定适合学生的课程方案,要加强团队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

(三)抓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底座,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正是教育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教育工作培养的人,必须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必须是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有志之才。

1.坚持立德树人为核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能忘记初心,建设教育强国不能脱离立德铸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需要塑造有理想有信念、能奋斗敢担当的时代新人。

2.融入课堂教育。理想信念并不空虚飘渺,要把理想信念融入课堂教育。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统筹校内外、课内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搭建教育平台,将理想信念渗透到知识传授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增强主流价值观的凝聚力影响力,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并自觉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3.开展活动育人。抓好实践育人这个关键,实践教育不仅可以“育智”,而且可以“育德”。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的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建设积极向上的课堂文化、宿舍文化、社团文化,结合重大事件、重要节点,开展社会调查、实地走访、红色宣讲、义务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增本领、长才干、做贡献的平台与机会,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强对信念理想的理解与认同。积极运用“互联网+”平台,构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互联网思想政治主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内外相促进的实践育人新模式,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过程中引领学生。

二、关于高三工作

(一)关注高考新方向

1.时政热点,焦点要闻。新高考赋予学生前所未有的考试选择权,要求学生必须学会选择、规划人生,同时对教学实施和学生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考试内容和考试重点的转变,要求学科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

2.政治性、实践性、灵活性、基础性的统筹。高三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基础知识差,理解应用能力不强,知识混乱不清。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可以学好的自信心,摆正心态,踏实求学。其次,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检查。第三,要依据考试大纲,注重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巩固,宏观上把握教材。既要保证课堂的高效性,又要注重课后复习的及时性,还要关注时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请专家指导。邀请专家精准指导,激发高三后期复习教学新活力。

(二)要关爱师生心理健康

1.减压。适度的压力能使人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活跃思维力,增加反应速度,对人是有益的,产生正面效应。如果完全没有压力,身心处于一种松散和不紧张的状态,个人潜力就无法发挥。然而压力过大,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高三学生的压力来自学业、同学的竞争、考试、家长等诸多方面。如何减压?学校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互动,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网站、微信群、安全教育平台等途径,向社会、家长、学生广泛宣传心理健康常识,使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多参加群体活动,如学校组织的文娱、体育,假期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科兴趣小组和各种学生社团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增进与他人的了解,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辅导。要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全面开展心理辅导,预防学生发生心理偏差,对“问题师生”做好个案分析并建立跟踪档案。要深入了解师生生活环境、家庭氛围、情绪和行为表现,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多维度关爱和帮助。要保证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间,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课程,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贴近学生开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创新形式打造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载体,培养学生阳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常态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3.坚守底线。要坚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纪律底线、道德底线,追求读书是为了报党、报国、报人民的高尚境界,追求尽责担当、勇于作为、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模范践行作表率,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三)关心师生体育锻炼

1.课程。紧密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树立“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构建出创新、人文、自主的阳光体育课程体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确立体育课程目标,围绕体育课程目标,建立多渠道、多氛围的课程结构,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体育教育的意义及基本知识,让师生懂得体育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2.活动。逐年增设体育专项课程,逐步成立篮、排、足、健美操、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多种运动俱乐部。制定各俱乐部章程,分年级或年段开展课内、外活动,每个项目可周赛、月赛、期赛、年赛。采取培训、选修等方式,加强经费保障,满足不同需求。

(四)要关照学生分层辅导。分层辅导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对有差异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实行不同的目标、教法、训练、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共同进步。

1.分层分类制订辅导计划。一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技能、兴趣与智力等情况,在尊重学生基础上进行分层分类教学,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和乐观学习态度。二是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全员发展的理念, 合理构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内容和习题设计。三是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查与评价,让每个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针对性强。一是针对学生思想状态进行相应辅导。要经常找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其家庭、生活、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针对性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二是针对学生知识不全和解题方法不熟进行辅导。利用自习、课余时间,逐一过关知识点,启发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三是针对年级总分前20名学生,定人、定时、定内容、定地点进行培优补差,让优生感受新题型,积累实战经验,培养必胜信念。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