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要考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重要定调”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2019年高考要考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重要定调”

2019年高考要考啥?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重要定调”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今年3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就教育考试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

这对于2018年、2019年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高考命题具有非常明确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考生复习和老师指导也有重要的方向性指引作用。其中,文章提及高考命题的四大需要“增强”的方向尤其值得关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探究性及开放性。

今天,“京城教育圈”结合相关专家分析文章,和圈友一起深入解读这篇文章,预测2019年高考命题的重要方向。

01核心观点: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教育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

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高考命题工作,把握好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规律,使其贯穿于高考全过程,全面提升高考的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

坚持正确方向,就是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参与命题的全体教师和全部学科中,确保命题工作政治方向不偏、政治纪律不懈。

【解读】

十九大精神必将体现在2019年高考命题中。考生们切勿认为,这些只会出现在文综试题中,各个学科都会体现十九大的新精神、新论述。

02如何命题:围绕高考核心功能 全面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考试中心两位领导在文章中,对高考命题进行了最新、最宏观的阐述——

高考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高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立德树人“一堂课”、服务选才“一把尺”、引导教学“一面旗”。

高考的命题要求是什么?

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助力推动中学素质教育。

那么,2019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高考命题工作如何体现上述功能、任务和要求呢?

(一)聚焦“立德树人”,上好“一课堂”,着力凸显价值引领

高考是高校选才育人的第一道关,高考要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在高考命题工作中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实现“四个正确认识”,进一步强化、凸显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

【解读】

今后的高考将更加凸显“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高考命题将不拘泥于“固定”的教材,而是从历史到现实,从国际到国内,从社会到个人,从理想到实践,环环相扣,融会贯通,聚焦时代使命。

(二)注重“服务选才”,做精“一把尺”,全面提升选拔效能

高考关系大学入学新生质量、关系社会长远发展,必须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内容改革,提升科学性、权威性和公平性。

【解读】

高考试题必须保持一定的难度!像高考这种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如果降低试题难度,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拼命刷题取得较高的分数,不仅不利于选拔人才,学生的应试压力还会越大!

第一,高考命题要增强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解读】

高考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第二,高考命题要增强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解读】

高考试题设计注重素材选取的普遍性,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试题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和结论。

第三,高考命题要加强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解读】

高考命题不能理论“空对空”,而要考查解决现实问题。应用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高考命题要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解读】

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三)积极“引导教学”,树好“一面旗”,大力助推素质教育

2017年高考命题在命题理念、考试内容、试题设计等方面都有所改变,引导教学旗帜鲜明,深化改革新风扑面——

语文学科完善试卷设计,实现“关键能力”全面考查;数学学科加强理性思维考查,体现创新性;英语学科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考查,促进学科素养养成;文科综合体现学科素养导向,引导教学深入探索;理科综合科学设计试卷结构,凸显探究精神。

【解读】

2017年以及2018年高考命题特点,对2019年以及今后几年高考的各科复习备考也提供了重要启示。

◆语文:阅读“关键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预计今后高考语文将扩大文本选取范围。论述类文本将多选用论文和时评,考查逻辑论证和批判推理能力;实用类文本将多选用新闻和报告,考查信息处理和超文本阅读能力;文学类文本将多选用小说和散文,考查审美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将全方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力”。学生在阅读广度、数量、速度上要下大功夫。只有全面培养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才能笑傲今后的高考考场!

◆数学:逻辑推理能力要比刷更多题重要!

高考数学将把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缜密思维、严格推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渗透数学文化,如有的试题将通过数学史展示数学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有的将通过揭示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体现数学的创造、发现和发展特点;有的将通过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总结、提炼,呈现数学的思想性。

◆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尽快养成!

高考英语将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人文底蕴的养成。如阅读理解部分可能选取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一带一路、遗产保护等话题文章设计试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文科综合:学科素养不是一句空话!

高考文科综合将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

如地理试题将更加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

思想政治学科将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历史学科将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

◆理科综合:新知识或拓展信息将更多出现!

高考理科综合将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向学生提供新知识或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信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化学试题可能增加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关联图形的体裁,让学生在获得化学信息的基础上,回归到基本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中去。通过延伸基本知识,在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精神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

物理学科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

生物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的能力。

“一核、四层、四翼”这六个字,读懂高考命题“风向标”

教育部考试中心近期总结出的“一核、四层、四翼”命题指导思想,反映了对考试改革的宏观思考。作为高考评价体系是顶层设计,这也是当仁不让的高考命题“风向标”。

专家分析,这个高考评价顶层设计要通过命题、考试评价、教学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所得,从而完成对国家人才的选拔,并引领中学的教学的目标。全国各地高考各学科的试题方向都与上述顶层设计是契合的。

“一核”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是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它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其中,“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

“四翼”,指的是“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它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其中,“基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