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新课改 对话新高考
发问新课改 对话新高考
在全市普通高中2015级“零诊”分析暨复习备课研讨会上的几点思考 巴中市教科所 王树林
(2017年9月)
四川省2010年9月正式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至今已7年整,四川高考使用全国卷也已两年,我们巴中全市普通高中学校的贯彻落实情况怎样?不知在座各位同仁是否思考国家推行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是什么?四川高考自主命题10年之后却又被叫停而开始使用全国卷又是为何?我们的各普通高中又该如何应对?时值我市2017届高考再次取得辉煌成绩之际,市教科所(高中室)整合全市高考学科优质名师资源,首次全方位统一组织了全市普通高中2015级“零诊”考试及阅卷数据分析,旨在诊断2018届高三对新课程知识掌握以及在高一、高二阶段学习新课程方法和教师课堂教学等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鉴于此,经请示市教育局分管领导同意,决定举办这次“零诊”分析暨复习备课研讨会。下面我就这些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一、国家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国家推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问题,虽是老生常谈,但又不得不重新提起。20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各国特别是英、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开始反思本国教育政策与课程,从而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民众对教育质量和教育公正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素质教育方针的提出和基础教育滞后所引发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从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到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至今已经17年。那么,国家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呢?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过程;二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且缺乏整合的状态;三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的必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四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能力,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的功能;六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全市课程改革推进落实情况 2010年秋季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省教育厅指导和市教育局统筹安排下,全面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这几年里,为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落地落实,从国家、省两个层面来看,每年都在组织教师对课改理念、课标、教材等方面进行培训。市教科所自2014年开始连续三年组织了高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并在每学期均组织开展高考9学科大型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我们组织的培训和学科活动都是秉承新课程理念围绕课堂教学而进行。同时,我们的专兼职教研员也不定期不定时深入学校随堂听课,同老师一起评课,与老师一起交流,旨在引导、督促我们的老师一步步转变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方式。各高中学校也做了不少辛苦而细致的工作,部分学校甚至投入不少经费组织校级干部和学科骨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高中考察、学习、取经,同时还不断选派一些教师参加全省的优质课展评观摩等活动,也有的学校利用成都等地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开设网络教学班,以学习借鉴他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不断的努力与积累,新课程理念慢慢走近学校,不少教师也开始自我革新,尝试新教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新学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就全市来看,课改落实落较好的并不是我们的普通高中学校,而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比如南江实验中学在推进课改上可以说是巴中的一面旗帜。民办学校比公立学校做得好,个别薄弱学校比省级示范校做得实。务实性校长引领的学校强于外交型校长引领的学校,善学善思的校长所带队伍的理念新于不思不学的校长所带队伍的理念。穷财政办教育肯定难,我经常耳闻的“缺钱没法推行课改”,但是巴中哪个学校的经费不紧张?但很明显的是课改推行的力度与效果却有很大差别,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我认为出现这些问题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认识不到位。在座的都知道“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新课程强调时代性、互动性、合作性、创造性、探究性以及现代化媒体对教学的支持。然而,我们的校长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足、理解不充分不透彻,在实施过程中具体表现为: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提到这一点,我很无奈也不想说,但又不得不说。很多时候给学校电话联系请求派老师出去参加学习,听得最多的回答是“谁来上课?安全咋办?”如此等等。殊不知,假设校长不断轮流选派教师让他们带着任务和目的去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他们就会因此多一些见识、多一次交流、多一份收获、多一点成长,回来后便可以带给同行更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如果有计划的安排老师们走出去,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又何愁提不高呢?那些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校可以说周周安排活动、月月选派教师外出参加研讨活动,他们就不担心课由谁来上、学生安全有无保障的问题吗?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是这个道理。新课程就是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教师“坐井观天”,岂能吃透新课程的精髓? 2.教科室建设乏力。说到这里,我想起在去年的“零诊”分析会上,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全市绝大部分高中学校均设置教科室,然而,校长们究竟是如何抓住抓好这个部门的呢?教科室又发挥了哪些作用呢?教科室没有专项经费,人员配备不齐且自身素质也不一定符合相应岗位的要求,进而导致其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在有些学校,设置这个科室,只不过是为了装点门面。各学校要真正发挥教科室的作用,就必须督促他们履职尽责,为学校管理献计献策,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为教研活动制定好方案,为课堂教学服好务。学校才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如果教科室的形同虚设,怎么去推动新课程的实施呢? 3.经费保障缺位。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要搞好教学工作,教师是决定因素,那么,研究教师、发展教师自然成为校长最该关注的课题。研究教师关键要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优质、高效;发展教师关键要培养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效课堂的建构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需要他们静下心来、沉下身来认认真真研究教法与学法,踏踏实实钻研课标与教材,这些研究必须依托相应的活动来开展,而活动的开展需要经费保障;同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成长,还必须重视“请进来、走出去”,这样方能不断学习、借鉴、领悟他人好的做法、先进的理念和思想。我们很多校长都希望寻找机会安排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类型的学科教研活动,但也有一些校长的做法往往相反,很多时间,我们电话联系请求学校安排教师到外地参加什么观摩学习,立马问到:你们出费用吗?或哪有钱报账?如此等等,就像是在挖他的生肉那样难受啊!那么学校一年究竟用了多少经费花在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活动上?校长自己应该很清楚,教师更是心里明白。自古以来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试问:这样的经费空白保障,一个学校又依靠谁去推进新课程的落地落实呢? (二)行为不到位。近几年通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和组织骨干教师培训,与一线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多,我们逐步了解到,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学习、参悟、理解似是而非、似懂非懂。尽管年年选派教师参加国培省培,但这些培训只能解决通识、常识问题,对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改变教学方式方法的作用微乎其微。一些教师驾驭课标、教材和科学使用教学资源的能力严重不足,忽视多维目标的实现,依旧热衷于简单重复的题海战术,根本不注重教学研究与深度思考,不注重学生实践层面的知识建构与动态行为生成,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得不到真正的激活。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高中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繁重,保障他们进行提升式教研活动的时间有限,缺乏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资源共享模式单一,资源活力不畅,整体上影响教研水平和教学方式的拓展与创新。这些诸多因素的困扰,使他们很难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从而导致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上出现种种问题,其具体表现为:1.教学计划与执行教条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是把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案当作亦步亦趋的向导,没有创新、没有活力、没有激情,只是简单的重复活动、机械性劳动。2.教学结构和行为模式化。我们学校的建章立制表面上看无任何问题,如果细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些规章制度往往缺乏对人的关怀,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教学的本性,只把教师和学生当作纯粹的管理对象,以僵化的条条框框制约、束缚教师与学生,致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死板、机械,严重扼杀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3.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学校的制度、年级的规章、班级的规定以及科任老师的种种要求等等,可以说完全固化了学生的时间、空间,甚至学习的方式和思维。 三、高中教学的几点思考 从去年和本次的两次诊断性考试,以及教学调研情况来看,我认为学校在日常的管理和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效果有待研究。从近几年的调研、听课情况看,全市高中课堂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理念没有落到实处,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起点定位不准,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方式陈旧,学生主体参与不到位,借助信息化与教学的融合度不够等等。这实质上说明教师备课不充分,教师间的敬业精神有差距,对教学的深度与宽度研究不到位,低效与低质的影子在课堂中始终挥之不去。 (二)作业批改有待研究。具体表现在:1.作业质量不高,整体安排缺乏系统性、学科性;2.批改不及时、不到位。从教育教学规律讲,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不过夜不仅是效果问题也是教师的精神状态问题;3.没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关于这一点至关重要。对于学生来讲,未知的东西太多,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也不够,当下只能要求学生把应知应会的搞清楚,等一个单元结束,再集中剖析那些集中的重难点问题。 (三)边缘生转化有待研究。从抓教学的惯例来看,各校各年级的转化工作计划中都有思路,各类边缘学生对于班主任来讲是了如指掌,科任教师也很清楚,但其责任主体尚不明确,实际操作的路径和方式也不明朗。具体表现在:1.教师对边缘学生的上课提问、当面批改作业以及针对性谈心等往往不够;2.组织偏科边缘学生参加专题辅导无计划更没落实,在这个方面,龙泉外国语学校一直做得比较好;3.学校、年级对边缘学生的单辅措施的跟踪督导不到位。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我市整个高中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四)优生培育有待研究。一所学校的知名度与其每年高考高分的人数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优班、优生,就必须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因材配教;优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必须要下深水、花大力气研究,特别关注优班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教师要特别做好方法指导,不能完全让学生跟着老师走。全市不少学校开设有网络教学班、云教学班,我也听了这些班不少的课,总感觉其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我也一直在思考:学校利用最好的教育资源,配备最强的师资,班上是最好的学生,那就应该年年出彩,但结果却不是那么满意!作为校长、分管校长及任课教师就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了,要思考配备的这些优质教师,他们的角色定位是否准确?是否在研究别人的教法并有效借鉴和消化?是否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去总结别人的学法? (五)班级管理有待研究。我们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得知,部分学生提出了加强自习课的班级管理。这说明我们的日常管理还存在漏洞,还未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良习惯的纠正,这两方面的工作都还做得不够不实,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依然存在,班主任工作貌合神离,方法陈旧简单,与学生沟通缺乏,桥梁和纽带作用未尽其能。这也是学校工作策略调整和需要解决的重点。 四、高中教学工作建议 (一)新课程实施方面 1.各区县教研部门务必认认真真制定出考核细则,通过一年时间真真切切督促并助推辖区高中学校的新课程落实落地。 2.各高中学校务必再次实实在在细化新课程实施方案,扎扎实实推进新课程的落地,并充发挥出教科室的作用。因为学校才是新课程实施的主体,已经时不待我,最新一轮课改即将到来,如果再观望、再麻木,将是死路一条。 3.各学校教科室必须加速调整理念,想方设法壮大队伍并整合一切资源,为学校新课程实施献智献策,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各种方式组织教师解读课标、研究课标、研究考纲、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督促我们的老师尽快加速转变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不断研究和总结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更多机会、更好的平台。因为教科室和市、县区教研部门的职能职责基本一致,你们必须要大有所为。 (二)高三复习备考方面 年复一年的高考牵动着社会各界和无数家庭的极大关注,所以,作为教育人、作为学校、作为教师无不为之而努力拼搏,甚至如履薄冰也要勇往直前。在此,我对高三复习备考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仅供参考。 1.从勤奋型向效益型转变。具体来讲,就是要求教师从关心一节课讲了多少到关心学生提高了多少;从一道题做了没有到学生做了一道题悟出了多少;从解决一道题到解决一类题等等。要特别注重高效训练,课堂内的训练是最高效的训练,因为它是单位时间内的训练,是教师监督下的训练,是学生真正独立的训练,是学生能够立即接受矫正的训练。 2.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数量型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题做得多但错得也多,所以导致的结果是低效益。注意:现代试卷是缩短长度,增加学生思考时间;而我们的训练很多则是加长长度,缩短学生思考时间。所以,老师不要怕讲不完,要多一点学生意识,少一点进度意识,低效度的多远不如高效度的少。 3. 从包办型向自主型转变。具体来讲,就是从关心学生跟着老师走到老师跟着学生走;从关心学生跟着习题走到习题跟着学生走;从知识出发到带动能力转为从问题出发带动知识强化。高三教师备课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备课,教师喜欢使用现成的资料;二是假备课,上课只依据“讲义”,但“讲义”上全是标准答案,没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思路等都没有,怎么引导学生学习?怎么培养学生的能力?三是备课不备学生,老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我已经讲过了”“我已经讲了几遍了”“我昨天才讲过”等等,殊不知,备学生的能力是最重要的,绝不能仅仅就知识备知识。 |
- 上一篇:平昌县澌岸小学:举行部编三科教材培训
- 下一篇:发问新课改 对话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