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仁在全市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暨教育扶贫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暨教育扶贫工作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赵建仁 (2015年12月18日) 一、理性看待成效和问题,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近年来,巴中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建设的融入度、贡献度、竞争力、影响力得到较大提升。一是发展环境更加良好。市委、市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和扶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每年都纳入了对县(区)工作的目标考核,特别是市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关于构建“四级职教体系”、实施“五大培训工程”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推动重大问题的协调和解决。市人大、市政协先后询问、评议职业教育发展及《职业教育法》贯彻落实情况。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在政策争取、规划编制、资金落实、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学生就业等方面做出了努力。二是基础能力不断加强。近年来争取到位上级补助资金2.3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34.2万平方米,添置设施设备价值5000多万元。南江小河职中“国示”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市职中“国示”项目基本完工。“四级职教体系”日趋完善,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达到了5000人,“龙头”作用不断彰显;各县(区)的职教中心或职业教育学校竞相发展;一些乡(镇)、村社依托新区、园区、景区和“巴山新居”因地制宜开办了培训班、建设完善了一批实训基地。三是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引进本科以上学历教师100余人,“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到30%;一批校长、教师赴德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学习深造,2000人次参加各类培训或到企业实践锻炼;定期举办职校教师技能大赛,120余名教师参加全国全省技能大赛获奖。四是开放合作深入推进。以市场化手段引资新建了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平昌通用职业技术学校、通江高明职业技术学校等一批职教院校。与达芙妮、锦江宾馆等一批知名企业和上海现代技术培训中心、西南科技大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近20所高等院校或培训机构开展合作。五是办学水平稳步提升。适应巴中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11个大类42个专业,创建国家和省重点专业5个。争取省教育厅、省卫计委支持在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农村医学、护理和助产3个中职医护专业。3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级成果奖。累计为高职院校输送合格新生5000多名,其中今年高职单招2440名,较上年增长84.2%,录取人数继续名列全省各市(州)前茅。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累计培养中、初级技能型人才5万余名,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南江县职中、小河职中、巴中市职中等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9+3”免费职业教育“四个融合”管理模式在全省推广。全市职业教育有关工作先后受到省委东明书记、省政府魏宏省长、黄彦蓉副省长等领导及省教育厅、中办调研组的肯定。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认识到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职业教育体系还不能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基础能力建设急需进一步加强,投入保障机制急需进一步健全;职教资源布局不尽合理,校点布局和专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处于初级阶段深度融合不够;办学规模还需扩大,普职招生比相对均衡还有差距;一些地方、学校和家长对职业教育还存在偏见;个别学校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落后,与需求脱节,整体办学实力不强;一些地方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灵活性不够,“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各地各校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筹下,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围绕市委“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四级职教体系”,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巴中脱贫奔康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特别是要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抓紧制订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的具体操作方案,营造良好环境,创新体制机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主体,下真功夫协调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一是要持续夯实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未来几年职业教育怎么抓?各县(区)都要有科学的规划,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要结合校点布局,既支持一批条件成熟的学校做大做强,也有效改变个别中职学校散、小、差的现状。真正加大投入,对照有关建设标准,分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确保把资金都用到关键处。要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共建共享、以用促建”的思路全力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破除投入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市级着力打造职业技术学院,加快二期工程建设,扩大办学规模,努力上水平,树品牌,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县(区)着力发展职教中心,走“上挂部门、下联乡镇、横向辐射企业”的路子,建设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社会服务、科技推广等于一体的复合型实体;要加快推进市职中“国示”项目、通江高明职业学校、恩阳职业中学等建设。各地各校还要主动参与、支持当地乡(镇)办好职教培训班、村(社)建好职教实训基地,加快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职业教育体系。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办学模式改革为重点,筑巢引凤,引企入校,将职业院校实训中心建成企业生产基地和员工培训基地,企业生产车间成为职业院校的实训中心和教学工厂,努力实现企业得人才、职工得技能、学生得就业、学校得发展的多赢目标。 二是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扶贫需求办学。定们准了,才会有发展。我们必须正视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都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相对匮乏、“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现实,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服务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这一定位,进一步吃透国家、省尤其是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主动适应全市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变化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要求,在服务大局中实现良性发展。要大力支持优质职业学校重点办好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特色优势专业和满足地方产业与扶贫需要的专业。大力支持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办好通江卫校校区,加强农村医学、助产、护理等专业建设,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我市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就读。教育部门要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围绕扶贫脱贫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各类培训。各职业院校在与发达地区规模企业合作的基础上,要主动与本地企业接轨,围绕需求,加强对本地中小企业技术设备水平、技术研发、生产流程改进等方面的指导,激发本地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兴趣,促进本地企业发展。职业学校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抓好专业建设很重要。专业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要引导职业学校根据区域需求并结合现有优势,做强主体专业、特色专业,对水平低、需求弱、特色不明、重复设置的专业必须停办。要加大综合扶持力度,办好一批对接区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特色专业和特色专业群。 三是要继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这些年来广大职教工作者负重自强、苦干实干、创新创造,其奉献精神值得充分肯定。各地各校要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用好用活编制,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配齐配强教师队伍。要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校长选聘要引入竞争机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整合水平和开拓精神。要加强一线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全员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提升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增强职业学校聘任教师的自主性、灵活性,实行弹性编制制度,建立行业企业“能工巧匠”进入职校“绿色通道”,依托骨干企业建立职业院校“教师流动工作站”,开展校企共建“名师工作室”。 四是要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要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大力加强学生“一技(专业技能)、两能(实践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两种精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教育。要通过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加强职教科研、健全人文素养抽查与技能竞赛等制度、引入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等办法,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要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宣传、加强高中阶段招生统筹,出重拳打击买卖生源无序招生等违规行为。创新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逗硬考核奖惩,有效突破中职招生难问题,做大全市职业教育规模。要把藏区学生的安全稳定作为头等大事,继续扎实抓好“9+3”免费职教工作。要主动加强与各类产业协会、行业协会的联络,探索推进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产学研合作、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等工作。要扎实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首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县(区)和职业院校人才出口的考核,既要考核就业率,也要考核继续升学的质量,打通职业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组织成员单位以专业为纽带,在专业共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员工培训、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逐步形成“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人才群对接企业群”的合作局面。要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鼓励民办学校探索富有特色的办学路径,与公办学校错位发展,建立公民办学校互派教师、共享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支持南江县小河职中、巴中市职中、南江县职中等继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职业学校在精细化管理方面还要特别关注3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个别民办学校的规范办学、科学管理问题;一个是学生实习的规范管理问题;一个是学生安全管理问题。 二、进一步深化认识、精准发力,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为脱贫奔康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未来几年,是巴中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期。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在扶贫开发中具有基础性、先决性和关键性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全市教育系统在巴中脱贫奔康伟大事业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是要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实施教育扶贫既是一个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更是重要的政治问题,既是当前要狠抓落实的首要工作、重点工作,更是“十三五”期间要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各地各校要务必站在守政治纪律、讲政治规矩、担政治责任的高度,进一步通过多种渠道深入宣传中央、省、市委全会精神和《决定》《巴中市教育扶贫专项方案》及其解读等内容,进一步准确把握全市推进扶贫攻坚的工作思路、政策支撑、主要抓手,不断增强加快教育发展的坚定性和主动服务脱贫奔康大局的自觉性,确保全市教育系统人人心中有扶贫、个个肩上有责任。 二是要刚性落实工作责任。各县(区)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既是推动本地脱贫攻坚的一支“主力军”,也是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具体“操盘手”。要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牵头抓、班子成员全员抓、各相关科室(单位)具体抓的扶贫工作机制,推行挂联抓、包片抓、定点抓等办法。要把教育扶贫所有目标任务以“一表清”的形式细化分解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系统、全面地落实到操作层面。2016年的具体工作方案要在本月底前抓紧出台并上报备案。要围绕《决定》和《专项方案》,不断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和作风,切实落实好年度计划,推动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扶贫规划区域和贫困对象,绝不允许各自为阵,绝不允许当面说得好、事后不落实,绝不允许擅自调整项目和改变资金用途,绝不允许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要层层纳入目标考核,逗硬督查通报和问责追究,确保务实高效推进。 三是要突出精准抓点上扶贫。各地各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切实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从最贫困的区域、最薄弱的学校、最弱势的群体入手,全力解决好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教育民生问题。当前,要对省“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和市“十件民生实事”中有关教育的目标任务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确保圆满完成。要科学合理布局贫困村校点,贫困村的村小(教学点)原则上都要保留并努力办好;要根据群众意愿和实际情况,及时恢复确需恢复的村小(教学点)和幼儿园(班);撤并贫困村校点要严格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程序进行,尤其要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要把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作为教育精准扶贫对象,确保优先享受各类教育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进一步贴近贫困群众抓好宣传,真正做到惠民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将统一印制教育惠民政策宣传画发到全市所有贫困村、社和贫困学生家庭。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实际需求向贫困村学校倾斜,加快改善贫困村办学条件。要继续实施城乡学校团队协作帮扶计划,再组织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区和乡镇学校结对帮扶边远、薄弱农村学校。要持续深入开展“名师送教下乡”活动,覆盖全市所有贫困村小(教学点)及所在乡镇学校。要进一步强化教师培训,开展针对乡村教师特别是贫困村小教师的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全面提升贫困村小教师能力素质。要建设、管理并应用好“三通两平台”,加大对贫困村小(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利用工作的督促指导,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进课堂。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依托乡(镇)培训班和村(社)实训基地加强贫困群众技能培训,提高其自身“造血”能力,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要对贫困村有针对性地开展以高中阶段和高考为重点的招生政策宣传和解读,努力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职教育,并尽可能为贫困学子顺利进入高等院校提供帮助,着力夯实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础。要扎实开展好“挂包驻帮”工作。 四是要突出重点抓面上提升。在着眼抓好点上精准扶贫的同时,要继续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标准化保基本、信息化促均衡、强师资提质量、推改革增活力”的总体思路,努力提升全市教育整体水平,实现2017年全市义务教育县域内基本均衡、2020年全市教育公共服务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既定目标。要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点,幼儿园和小学低段就近入学、小学高段及以上教育相对集中”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农村校点布局,努力办好农村各类学校。要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信息化、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重点工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刚刚印发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督导办法》务必引起重视。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教育资助、留守学生关爱等体系,保障特殊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脱贫致富能力。以上主要工作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工作要求是什么,在此不一一赘述,各地各校要不折不扣地抓好《巴中市教育扶贫专项方案》的学习掌握和落实落地。 五是要逗硬落实几项关键性要求。要强力推进各类项目建设。继续始终坚持加快发展这一主基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教育工作面临的难题,用发展的成果推动扶贫攻坚战略的深入实施,赢得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尊严。尤其是将继续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进一步统筹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公办幼儿园建设、“巴山新居”学校建设等各类项目,强力推进市级教育重点项目、城区学校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全市教育扶贫需求与投入能力差距明显,唯有坚持向上向外争取和多元投入。一要正确处理好标准化建设与适用够用之间的关系,坚持“保基本,兜网底,缺什么,补什么”,坚决不能搞形式、做样子、摆花架子,坚决杜绝超标准建设和豪华建设,要把教育扶贫项目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避免无效投入、低效投入、重复投入,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二是中央、省委对脱贫攻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接下来会有一系列政策出台,项目、资金等的投放力度也将随之加大。各地各校要不断加大向上级的汇报衔接力度,努力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三要不断解放思想、敞开心门,向市场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吸引和支持多方参与教育扶贫,用改革的手段破解资金难题。要执行好精准识别有关原则。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脱贫的基础性工作。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坚持做到“六个不纳入”。全市教育系统一定要执行好这一原则,尤其是各项学生资助政策要公开透明、程序规范。要建立更加有力的推进机制。各县(区)教育局要在切实履行好本地教育扶贫总牵头、总协调、总督办职责的基础上,大力争取县(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好主体责任、单项牵头或配合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扶贫工作格局。要协同扶贫、财政等部门建立完善教育扶贫工作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工作进展,强化面上指导和点上督办,强化问题整改、考核问责和经验推广,推动教育扶贫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要提供更加坚强的纪律保障。教育扶贫工作是对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能力、水平和作风的一大考验。要认真落实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的通知》要求,对扶贫开发实行最严厉的督查、最严厉的考核、最严厉的问责。对教育扶贫项目,既要把工作做实,还要把干部管严、纪律挺硬,保证一分一厘都用到“刀刃”上去。对违纪违规反面典型要公开曝光,对滞留、截留、挪用、挤占和套取扶贫款物,以及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侵占、行贿受贿等问题,坚决一查到底、从严追究。 岁末年初,各项工作任务繁重,要集中精力“收好尾”、“开好局”。一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委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重要文件要求,确保学深学透并与上级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执行请销假、节假日带班值班、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严厉查处违纪违规行为。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对照工作目标、标准和要求,问进度、问质量、问作风、问效果,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以身正行,在关键时刻顶得起、冲得上、打得赢,层层传导压力、层层狠抓落实;要更加讲政治守纪律守规矩,严格履行“两个责任”,从严抓班子带队伍;要坚持全市教育系统“一盘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政令畅通。二是越到年终岁末,越是最忙碌时,越要强化“底线”思维,保持特别清醒,坚持不懈做深做细做实安全、信访、稳定等各项“保底线”工作,坚决杜绝群体性、震荡性事件发生,确保系统平安和谐;要再次对照年度目标任务,逐项梳理分析,攻坚克难,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特别重视教育宣传工作,主动占领舆论阵地,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强化舆情监测和引导,在重大问题上决不缺位、在原则问题上决不含糊、在关键时刻决不失语。全市教育系统各地各校“一把手”信箱都要开通和用好。三要进一步抓好“法律进学校”、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现代学校章程建设、党务政务校务公开、创建文明城市等工作,开展好法制教育“三带三进”、《中小学教师公约自治十条》学习实践等活动,坚持好会前学法、带头讲法等一系列制度,推动依法治教工作取得更大实效。四要扎实推进教育领域改革,进一步抓好《巴中市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实。五要进一步强化与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汇报衔接,注重同国家、省教育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的大政策,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川陕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等大规划,同川东北经济区、秦巴山片区、长江经济区等大区域对接整合,注重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科学编制好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六要结合“走基层”活动,认真开展走访慰问工作,切实帮助贫困教师、离退休老干部、留守学生和特困群众等解决生活实际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