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培训作业集锦--不敢忘记的思考
2010年暑假,我参加了省级和部级新课标课程培训。我作为一名学员,同时也是培训辅导员。也许正是这双重身份促使我思考得比以往认真一些。因此觉得那些曾经认真思考而完成的作业也必定还有价值。趁继教网的培训帐号还没注销,就赶紧拷下来作为留念,真怕弄丢了自己曾经认真思考过的内容。
●举例说明自己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 人文地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是人类发展的最基本存在形式。人类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农业、工业等)、生活活动(衣、食、住、行、乐)、社会活动(管理、教育、医疗等)和地域联系(交通、商业、旅游等)。人类活动创造的文化是人类赖以发展的基础。而人类的持续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来维系,即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例如以农业为例。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发展的规模,水平,农业产品的种类,商品化程度及农业生产过程均不相同。对于农业的研究,学生首先要对所研究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情况要有所了解。然后再分析其区位条件和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及不足。农业生产要怎样布局和生产才能在较少地成本投入下获得持续增长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这部分教学过程必须让学生明白的理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探讨如何充分发掘当地的优势自然条件,实现物尽其用,如何改造可改造的不利条件,如何避开不可逆转的限制性因素,实现扬长避短。同时在改造过程中注重对投入产出比的评价。二是遵循因时制宜的原则。这是因为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季节变化的影响明显。审时度势,不违农时,根据不同季节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三是考虑成本。农业成本包括经济成本、政策成本、劳动力成本、生态成本。考虑生产资料的有效利用、劳动效率的提高、产品生产与市场需要的匹配、政策的激励和抑制对农业产品的市场流通的影响、是否在获得足够农产品的同时也能让生态系统得以改善(包括土壤肥力的维持与提高、生物品种的数量和质量的平衡维持等等)。 引导学生对某一农业地域类型进行评价,根据以上内容说明某种农业生产的合理性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说明理由。活动过程及评价结论都是开放的。只有学生的评价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相符合,不管能否实现都应该给予鼓励。同时要求对那些不能实现的改进方法加以修正或用新的途径进行替代。 ●从自身情况出发,说明人文地理教学应采用的方法。 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所涉及的内容大多为生产、生活及一些社会活动领域。我认为学习人文地理要从三个层面解决教学瓶颈: 一、务必让学生明白所研究的人类活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包括身边的实例,活动的时间范围、空间位置和尺度、活动过程、活动的目的、什么样的人参与、需要什么技术或经济、经验等因素的支持、其活动的过程和效率可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一个对研究的人类活动的基本情况都没弄清楚的学生,如何去评价和分析这个活动的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和其合理性呢? 二、务必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事物真相,进行纵横对比。课堂上讲得再形象,都不如亲临现场。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但见后如何。如果只了解当前现状和本地实际,那就是井底之蛙。了解所研究的人类活动的发展过程,比较过去和现在,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本地与其他地区的同类活动的差异,方知所研究的对象存在的优劣。 三、务必让学生在讨论或反思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人文地理多具备社会学科的性质。对于其存在的特点需要用图文方式来表达。对于图的表达,一要学会对已有图片进行描述,二要学会绘制简单的图片说明。对于文字的表达,一是要能准确的口述,二要能精简地书面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需要规范,包括用词,内容的层次,分析的全面性等方面。 ●假如请你设计一个户外的活动方案,你愿意采用哪种线路和方式?为什么? 几款典型的室外研究性学习活动推介 课新改要求多运用案例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为此我来晒一晒我曾组织过的一些活动 1、深夜上操场,列阵识星空。主要活动内容:辨别方向,认识北极星、金星、大熊星座(北斗七星)、识月相、天球的转动、时间的含义、寻找天赤道和黄道等。 2、课外活动逛商场,只看不买多思量。了解商场的地理位置、观察进入商场的人流来向、广告牌的创意、商场内客流线路安排意图、分区统计商品产地和热销商品等。 3、上学放学过马路,感受交通多拥堵。用手机抓拍堵车的震撼场面、观察道路设计和红绿灯设计并思考其合理性、体会交警指挥的重要性,思考如何才能让交通少堵多通等。 4、常带学生河边转,休闲学习一并玩。查水位,看水质。识河弯处水流内外弯速度差别、直道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看桥墩上最高淹没水位迹线、了解河滩湿地、寻找河岸排污点...... 这些方案不是空洞的,而确实是我曾经组织过的。我只所以推介这些方案,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也是大家最关注可否操作的问题: 一是这些方案与学校教学管理不冲突。例如第一方案在夜间,很多学校有晚辅导课,没的晚辅导课的学校更好组织学生。地点在操场,是在校内。大班分两批两晚进行,小班一次完成。其余活动由老师提出活动要求,活动过程学生自己组织便可完成。 二是大家提出的安全问题。其实这些方案的安全度很高。试想想,这些活动对很多同学来说太生活化了。总不能说生活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由老师评估其安全性吧。 三是这些活动灵活易开展。规模可大可小,学生熟悉环境,参与度高。 学习无巨细,身边皆地理。也欢迎大家提供便多案例交流。只是要注意可操作性。 |
- 上一篇:浅谈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的调整
- 下一篇:怎样学习才算是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