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前发言人提“取消高考”引论战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教育部前发言人提“取消高考”引论战

        编者按

近日,一则教育话题再次引爆网络———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期望2020年能取消统一高考。本来,取消高考的看法近年来已被反复议论,并不新鲜,但王旭明的观点却遭受了“重量级”的轰炸。来势之凶猛使得王旭明在言论见报的第二天,便不得不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进一步的声明和解释。

     这一切,不仅因为他观点的切中时弊,更源自他特殊的身份———官员或类官员、与政策制定者或远或近的关系,这些都搔中了百姓的痒处———久不或者从不以普通人面目示人的权力群体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异类,并直接向中国教育最敏感的部位轰击。这些都决定了这场论战,注定不会停留在单纯的教育问题和更为单纯的个人愿景上。

-新闻回放

高考之外,还要多搭几座桥

“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当温家宝总理对当前教育问题的深切思考化作全社会的共同思考时,教育的深层次改革已然逼近。

2020年,我们的高考体制改革应该能有一个本质的变化。目前这种全国统一的考试,覆盖率和影响力很大,公平性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的弊端也越来越显现。高考制度是在1977年中国经过十年的动乱,百废待兴,人才奇缺的情况下恢复的,但是现在我们已经不是百废待兴了,我们已经成为繁荣昌盛的教育大国,是不是还要用这个高考制度呢?很显然,高考改革势在必行。实际上,30年来高考改革始终没有停止,3+x,3+2等,据说江苏省十年来高考改了5次。这么多次改革应该是改到极致了,但是人们仍然不满意,而且是越来越不满意,这说明一个问题,高考改革在内部深化的同时,必须在外部寻找出路。

我做了个比喻,高考改革是个独木桥,通过这个独木桥,无数的贫穷孩子成了才,于是我们不断地改,但这些改革都是把独木桥改成了独钢桥、独铜桥,独银桥……但始终没有改变本质,要改变“独”的本性,不仅要改建桥的材质,还要另外搭建多座桥,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我们要赶紧搭建通往成功的多个桥,这样才达到改革的目的。

如果我们各项工作到位,我们的各项措施能够有保障,我们各个部门齐抓共管,我期望2020年的时候,能够取消全国统一高考,代之以更加多样化的、更加便于人们选择的各种类型考试。高考不能轻易取消,在1966年我们曾经取消高考,这给民族带来了一场灾难,后果不堪设想。取消高考也需要有前提,一定要有各项配套措施跟上。(《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周海滨采访王旭明,本报有删节)

人物简介:王旭明,1991年进入《中国教育报》做记者,1998年任职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2003年4月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为语文出版社社长。

扩大考生权利比取消高考更重要

-反方质疑

□熊丙奇

王旭明先生为取消统一高考设定了10年期限,但并没有描述“取消”的路径。反过来,却一再强调“如果我们各项工作到位,我们的各项措施能够有保障,我们各个部门齐抓共管”。而取消统一高考,难不在“取消”,恰恰在于有无各项配套措施,可再分析取消高考所需要的配套措施,设立的难度,一点也不亚于高考改革本身。

从2003年开始启动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被认为是打破统一高考格局、为取消统一高考做准备的积极探索,至今已实践8个年头,参与试点的高校已经扩大到80所。过去8年间,这些获得试点权的高校也确实在不断探索新模式,比如去年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五校推出自主招生联考,北京大学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但是这种自主招生改革,却未得到广泛认同,甚至有舆论呼吁,放缓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步伐,控制参与高校的数量及具体的招生规模。———如果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步伐放慢,那就意味着打破统一高考格局遥遥无期,取消统一高考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原因何在?就在于自主招生改革,只有高校的自主招生权一定程度扩大,却没有配套改革。具体包括: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由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教育为本、学术为本的管理,没有这样的配套改革,教育与学术的行政化很可能滋生自主招生腐败;招生录取方式的改革,由集中录取转变为各校自主录取,变现在每个学生在高校录取过程中,只能获得一张录取通知书,为同时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没有这样的改革,考生其实没有对大学的选择权,从而大学也无竞争的压力。事实上,由于没有上述两方面的配套改革,我国高校的自主招生,一方面增加考生的负担,另一方面公信力饱受质疑。

但推行这两方面改革,难度何其之大!前者,要求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行学术自治、教授治校,这本就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话题;后者要求“教招考”分离,大学自主根据社会化评价考试、中学教学录取学生,这要求政府部门交出办学权、考试权,回归自身的管理本位。

那么,是不是由此一来,高考改革就陷入僵局呢?并非如此。以笔者之见,只要扩大考生的选择权,这一僵局就将得以破局,甚至不用取消统一高考,只需把统一高考的功能从选拔变为评价即可。简单地说,就是借鉴目前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模式,用现在的高考成绩作为每个学生申请高校自主招生的依据,高校结合考生的成绩、中学表现、大学面试考察结果自主录取学生,每个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再进行选择确认。如此一来,高校将面临被学生选择的局面,推行内部管理改革、重视教育质量,就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而当这种招生模式成熟,就可进一步改革高考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用学业水平测试替代。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去年6月,曾发布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规划了2010年到2020年的高考改革路径,其目标恰好是2020年取消统一高考,用“学业水平测试+自主招生”模式取代现行高考。实现这一改革愿景,必须以扩大考生的选择权为基本出发点。而做到这一点,几乎没有任何的技术难题,所有的难题只有一个,高校愿意不愿意失去自己选择学生的权力,而变为被学生选择?在这种模式下,意味着包括北大在内的名校,发出100张录取通知书,可能只有五六十人来最终选择确认。就如在美国,最好的大学,如耶鲁大学,报到率也不到70%,自由选择、多次考试、多次招生、多次录取,充分竞争,成就了世界一流大学,也成就了有个性与创造力的学生。

 

叶公好龙式教改不可取

-正方自辩

□王旭明

普普通通的一篇采访,真真切切的一篇个人对未来十年教育改革的展望和期待,竟引来如此哗然,是好事,但这样一种声音值得一说。

        哪一种声音呢?先说说大家都知道的叶公好龙的成语,叶公对龙的这种态度,恰恰可以比喻成社会上存在着的一种对待教育改革的态度,就是叶公好龙式的态度。

笔者并非高谈阔论,更非新闻发布,不过是作为一名关心教育热爱教育的普通公众对教育改革的一点期待而已,一点盼望而已,竟招致某些反对人士板砖乱飞:什么不务实际追求浮躁啦,什么惶惶大论哗众取宠啦,什么中国怎么离得开高考,纯属胡说八道了,等等。

众所周知,在我国教育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国教育改革亟待深化,教育投入亟待增加,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寄予厚望,对教育改革充满期待。不少专家学者也一致形成共识,就是中国教育必须要加快改革,动大手术。这一点从日前广泛征集群众意见《中国教育中长期发展和规划纲要》成千上万条意见中就可见一斑。这当然是好事,说明每一个真正关心中国教育的人,真正想推动中国教育的人,都要牢牢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真改革促大发展的态度,才能真正提高中国教育的质量,提高教育服务社会的水平。

什么叫真改革?就是用心思、下大力、出实招、见真效的改革,就是敢于对当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难题、顽症动手术、下刀子,玩点真格的。就是敢于涉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水区,敢于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冰冻处破冰。说实在的,笔者还真没有那个勇气与智慧,也没有那个权力与谋略,去探险,去破冰,去走钢丝,去玩悬的。我对记者所说的,仅仅是一点畅想啊,仅仅是一点期盼哦,仅仅是一个热爱且关注教育的公民发出的一点心声而已。如果连这都不允许,都冒天下之大不韪,还谈何教育改革?还谈何教育美好的未来?

就是这一点仅仅,不知触碰了哪些人的哪根神经。我宁愿相信所有的人们都怀着良好的愿望期待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期待中国教育发展的健康,期待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美好明天。

不行!叶公好龙的态度不可取,甚至对教育大业有害。最大的害处是嘴上叫的比谁都欢,说的比谁都好,论的比谁都全,就是不敢碰硬,见了难题就“躲猫猫”,误国误教啊!看看党和政府的要求,看看国内外大的形势,我敢断定,未来十年一定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有跨越式发展的十年,一定是在中国教育史上有标志性的更大变化的十年,当然也是超乎我想象之外的十年。大家都不要当好龙的叶公,真喜欢龙,就从今年开始!

可惜“取消高考”不是新闻发言

-题外之问

□赵勇

王旭明是我喜欢的新闻发言人。这个曾被媒体誉为“最有魅力的新闻发言人”离职时,曾引来舆论一片惋惜。现在听到他卸任后说出“期望2020年能取消统一高考”,我感到更可惜———可惜这不是他在任时的新闻发言。

王旭明的取消统一高考的理由,并不新鲜,人们感兴趣的,只是他以“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身份作出的表态。不只是高考,王旭明同时提到的民办教育滞后、教育功利心太重,也都是涉及教育根本的大问题,它们确实值得社会展开大讨论。我比较疑惑的是,这些问题,为什么在王旭明担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时提不出来?

跟王旭明很像的是此前屡屡炮轰教育制度弊端的张保庆,这位教育部前副部长,也是离任后,才敢架起大炮,这与他在任时的寡言形成鲜明对比。王旭明跟张保庆应该有着相同的苦衷———“体制内不发言”成了很多官员的共识,甚至已经是一种下意识。

王旭明的“取消高考论”引发了论战,一项调查显示,虽然有60%以上的网民赞同王旭明,认为此举将从根本上打破填鸭式应试教育。但反对的网友同样不在少数,他们认为,统考是保障公平的最佳路径。当然,这样的论战不会有任何结果,王的建议虽然很有料,但也仅是建议而已,因为他早已不是新闻发言人。他的建议,离政策调整太远太远,甚至并不比我等普通人更近。相反,如果王旭明在任职时提出这样的建议,它的价值就完全不一样。可惜这都只能是想象———官员对现有制度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实在是凤毛麟角,官话套话才是最不用担风险的选择。

但这显然不正常,一个官员不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职权作出最有价值的思考,发出最有价值的声音,这对整个社会都没什么好处。作为纳税人,人们不仅想看到官员们在做什么,也很希望听到他们在想什么。因为官员离决策最近,他们的想法,很可能就是未来政策的雏形,合不合理、有没有可行性,说出来给大家听听,这是科学决策和民众实现权利的必然要求。现在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拍脑袋决策,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官员从来没有“把想法说给民众听”的习惯。

官员离任之后才敢炮轰制度弊端,这很可悲;官员在任时不敢发出“杂音”,也很不正常。离任后想法反而更多的“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给出了他心目中取消统一高考的时间点,它当然有价值,但可惜不是在任时的“新闻发言”。

(羊城晚报)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