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怕“大考”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孩子为什么怕“大考”

     临近中考,女儿一改往日的懒散,一下子忙碌起来,早上起得很早看书,还要求我给她找一位数学老师补一下三角形和函数这一些“跛脚”的知识点。我打趣道,“要是三年初中都像最近这个样子,考个好高中一定不成问题。”女儿抗议道:“别说了,我知道了!”我虽然也有望女成凤的愿望,但却不常给女儿太大的压力。女儿未满十五岁,上初三,以我的“放手”政策,能在学校保持前十来名,也不错。有时候,在她的枕头下,发现一颗李子,一块零食,也禁不住好笑,“还像小孩一样!”她会马上说,“我本来就是嘛!”平时的周末,她嚷嚷着要“解放”一下,初三的周末,学校要补课,我又怎么忍心再给她加压呢?前几天高考,学校放假,她回家就看不进书了,像热锅上的蚂蚁,很慌乱,很紧张。熟识的人都开导她,我也对她说,把你的真实水平发挥出来就是了,考得好坏我不怪你。可她还是很要面子的,“考不起县城最好的高中,那咋好意思?”有这个思考,就有了今后学习的内趋力,所以,这次中考的结果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大考”,让她明白了平时学习积累的重要性。同事高考结束的毕业生带她出去散心,在山崖边大吼,也许,同龄人有共同语言,他们释压的方法,比我们的说教更有效一些。今天正式中考,同事告诉我,他参加中考的孙子也还是有些紧张,昨晚睡不着觉。
那么,孩子为什么怕中考、高考这些“大考”呢?
     一是平时的基本功不牢固。好玩是人的天性,有些学生上课能听懂,但不及时复习巩固,学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有些是听得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差那么一点,没有把知识点弄透彻。有些是底子太差,有想学好的愿望,但由于落下的功课太多,知识衔接不上。还有些是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心思不在学习上,沉湎于上网和社会交往,学习一塌糊涂。
     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首先,没有“我要学”的想法和习惯,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被动学习,不是从心底热爱和喜欢学习,又怎么能学好呢?其次,上课要么不认真听讲,要么注意力在老师的板书和记笔记上,唯恐记漏掉一个字,老师讲的内容没有听或没有听懂,没有当堂消化,只做了一个誊文工,老师讲授的新课成了“豆瓣的旅行”,吃进身体是豆瓣,出来时还是豆瓣,结果,课后用十倍的时间去消化这堂课,你说,是不是费时费力不讨好?再次,要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所以,一周小复习,一月大复习是很有必要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不能出现偏科。要想考出好成绩,必须各门功课齐头并进,任何一门学科的偏科,都是致命的。所以,不能依自己的兴趣爱好划分哪一学科我不喜欢,而应把每个学科当成自己的手指头一样,十指连心都是爱。其实也挺简单,把自己最擅长的学科的学习方法移植到相对较弱的学科上就OK了,关键是,不能厌恶某一学科,不能自己就把它打入另册,那样就没救了。
     四是来自外界的压力。首先是来自父母的压力,“一定要争气”,“考不好,我们脸往哪儿放?”“成天围着你转,洗衣做饭,要啥买啥,考不上咋好意思得!”更有甚者,“考不上回去喂牛”,或者直接宣布“等着挨板子!”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还有来自亲人的不合时宜的“好好考哟!”家长的高期望值和“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的心理暗示,周围邻居友善好意的问候,都汇成了一个个巨大的浪潮,将考生这叶小舟打得东倒西歪,在汪洋大海中失去了方向。
    五是心理素质不好,考试发挥失常。可能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一些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晕考,一考就考砸。这类学生心理承受力差,遇到严肃的场合就紧张,发挥不出正常水平,这类学生,是老师最头疼的。
    六是来自自己的压力。自我焦虑的学生有两类,一类是担心升不上最好的高中,影响将来考大学;一类是知道自己考不好,但担心不好向父母交账而惴惴不安。担心自己考不好的考生,不是最好的——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也不是最差的——反正考不上,而是那些“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苹果”的一类。这些在跷跷板上左右晃荡的同学,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发挥,考出好的成绩,将来有一个好的出路。现在的初中毕业生,就已经在规划自己的未来了,比我们那个时代要醒事得多。
     女儿今晨去中考的时候对我说,“也不鼓励一下?”我说:“来,握握手。”我感觉,她是放下了心中的负担,我希望天下父母的能量,通过我的手掌传递到考生的身上。现在女儿正在考试,我撰文以记,既是对女儿学习归因的总结,也算是理清她以后学习的思路,少走弯路。

      
      通江县民胜小学   唐永生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