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中课改:对课程改革要有整体规划的思维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走进高中课改:对课程改革要有整体规划的思维

走进高中课程改革

 

  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本刊将专门开设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栏目---“走进高中课程改革”。栏目将重点关注各地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实验探索的经验,并就高中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欢迎读者积极提出选题并以多种方式参与其中。

 

  日前,湖南省江永县180名高中任课教师参加了新课程知识考试。当天,湖南省永州市教育局组织全市2600名高中教师在11个县区的考场参加文化考试,希望以促进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田如瑞 摄

对课程改革要有整体规划的思维

  作为江苏省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几年来我们在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经验有在以下4个方面。

  实施高中课程改革要整体策划

  课程改革牵动着学校的各个方面,改革要有成效,就必须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规划,我校的整体规划主要有3个部分。

  3年安排,一次性考虑。从时间上一次性安排3年的课程。考虑到高考,我们采取了“倒过来”考虑的方式,即以高考月为时间起点,向前推算课程和复习的日程。比如考虑选修课开课时间,合理安排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学时等。以3年作整体考虑,既可保证学科课时的安排,又使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一些容易被挤压掉的课程确保落实。同时,也保证了高三有足够的复习备考时间。

  3年课程,一次性落实。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例,首先,把7天军训作为军事生活实践体验课,安排在高一暑期。其次,在高一期中考试后的一周里组织社会生活体验,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了解地方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城市的情感,扩大视野,开阔胸襟。另外,在高二期中考试后一周安排劳动生活体验,让学生到农村与广大农民一起生活和劳动。通过3次安排,社会实践课程在内容、时间和科目的要求上都一一得到了落实。

  管理组织,一次性到位。在组织管理上,我们采取了年级主任分管负责制,核心小组领导制,“三个第一责任人”问责制的管理系统。具体就是一个年级从高一开始就由一位教务处副主任分管,一管3年,中途不换。同时,年级有一个以校领导为主体的3人领导小组,组长为校领导,组员为分管主任和年级另一位主任,还有1-2位年级组长列席组会议。这个领导组代表学校要求,指导、督促年级组加强课程实施,并为年级提供服务,起到服务协调的作用。组长在中途也是基本不变的。还有“三个第一责任人”的问责制,在年级管理中,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分别是年级课程实施、学科课程实施、班级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这3个责任人中,除个别班主任因特殊原因可以作调整以外,其余在一般情况下也是3年一贯制。这三方面的管理系统保证了课改实验稳定、持续地开展。

  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改革的攻坚战

  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课程改革实验的攻坚战。从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突出了以下5点:一是课堂突出学法指导原则,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鼓励教师运用最适合自己需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强调把时间充分让给学生,体现“少就是多”、“少教而多学”的原则,强调学法指导。此外,我们还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法,组织学法交流,以此提高自学能力。二是课堂突出效率原则,充分体现“轻负高质”的课程改革目标。三是课堂突出文化生成原则,充分体现教材二次开发的课程改革精神。四是课堂突出环节完整性原则,充分体现系统性的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出了“课前自学、课堂研学,课后拓学”的三段一体的教学体系要求。五是课堂突出适应性的原则,充分体现在实践中创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基于这个观念,我们首先从学科模块教学的需要出发,实施了“70分钟大课”和“40分钟小课”的大小课制。其次,我们把组织学生到阅览室自由读书、对课本剧进行排练和演出、让学生开展自由创作等活动,都看成是课堂。

  另外,我们还在课堂教学的评价考核和督导检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学校专门成立了“督导办公室”,由5位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组成,专门到班听课。

  针对改革过程的难点进行重点突破

  课程改革的难点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校本课程、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它们涉及面广,组织管理困难,实施考核评估费力,可控性差。对此,我们在实践中一一作了突破。

  突破难点一:课程组织管理。新课程的组织管理主要难在类别多、活动多、社会接触多、协调面广。比如社区服务活动,如果仅仅靠教学校长和教务处去协调就很困难。我们首先将全校力量整合起来,由校级领导牵头,分别成立了学科课程实施小组、社区服务实施小组、社会实践实施小组、研究性学习实施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小组。这5个小组分别由校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一位校长分管一块,各负其职,代表学校对内组织领导,对外协调社会力量。

  突破难点二:社区服务。一个年级学生人数多,社区服务的时间地点安排、考核制度等都是问题。对此,我们和社区教育办公室合作,根据社区的要求安排课程,使服务开展得有条不紊,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获得了不少社会实践知识。

  突破难点三: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既没有统一安排,又没有资料可以参考,学分课时多,评估过程可控性差,管理难度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作了这几个方面的思考与安排。首先,将研究性学习进行3年的切分,切分成4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高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主要为技能培训,定为2个学分。具体做法是学校根据实践经验,参考相关资料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文件和校本培训资料、培训师生。培训以后教师设计将要指导的课题,然后,全校统一培训动员,班主任个别指导,让学生基本掌握研究性学的内涵、方法、实施过程等,掌握基本要领。

  第二阶段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寒假和第二学期的暑假。这一阶段为初级研究阶段,定为4个学分。研究以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为对象,方法是按照学校培训的一般要求进行分组,自主选题、进行课题设计、调查分析、展示成果、课题评估等,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假设、精心研究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第三阶段为高二年级。这一阶段为中级研究阶段,共7个学分。

  这一阶段研究的对象是以学生学习领域的内容为重点,试图让学生了解相关学科知识领域里一些新鲜前沿的资料,了解现代科学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面。

  第四阶段为高三年级。这一阶段为高级研究阶段,共2个学分。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增加自选研究项目,适当加分。这一阶段是对学科领域综合知识的研究,试图解释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寻找其中的科学规律。

  对3年的研究性学习进行阶段切分以后,再按照以下7个方面的要求进行管理。一是成立小组。小组以本班学生为主,教师指导,4人左右成立课题小组。二是选择课题。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初步确定2-3个课题。三是审定课题。指导教师帮助审查指导筛选课题后确定研究课题。四是组织实施。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调查和收集材料。五是检查指导。中期由指导教师对研究情况进行初查和指导。六是课题结题。各小组形成课题报告,进入评审阶段。七是成果交流。以年级或学校为单位进行优秀成果展示和交流。最后,进行学分认定和成果评比总结。

  突破难点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我们从实际出发,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领域,即学科领域、人格品行教育领域和特色教育领域,并把后两个领域作为重点来开发。比如我校开发了以校园文化和校史传统为主的校本课程,如以南京石头文化为特色的石头文化系列的校本课程以及以金陵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

  切实用好两个机制

  一是用好学分机制。学分的好处是防止分分计较,重视过程管理。在实施中,我们除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比如公示、自评以外,为了执行得更到位,在3个方面作了一些改进。一是对学分进行等级划分,把学分分为A、B、C、D4个等级,分等有利于学生向更高层次努力。二是学分评定中对不合格的学生如何补修作了明确的规定。比如,学科课程考试不及格的不能得学分;如果考试成绩合格,但过程的其他方面不合格或不全合格的,也不得给学分。对以上两种情况,前者在规定时间内给予补考,后者必须在利用假期补修后经考核合格方可得到学分。三是对学分的过程考核作了详细规定,印制了《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学习过程评价册》。这一手册从考核过程的内容、记载方法、过程评定、评价方法、综合评定、过程要求等7个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让考核的过程成为教育的过程,促进学生发展进步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考核的重点不在于惩罚而在于教育,强调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感悟。

  二是用好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机制。综合素质评价涉及了“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6个方面。在评价体制的制定上,我们体现3个主要原则。

  首先,以对学生教育为主,以学生的成长进步为主,以允许学生在错误中成长为主的原则。因此,绝大部分学生都认定为B等,对一些小毛病着力于教育而不着重于评价,只对重大问题进行记载和评价。

  其次,立足于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冒尖的原则。综合素质评价前鼓励学生努力争取A等,并对A等的学生成绩给予公示,树立榜样,以促进、激励其他学生进步。

  再其次,体现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的原则,我们把一学期或一学年的一次性评价,改成一月一次自我评价。每月的第四周为学生自评与互评周,同时把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结合起来,使其变成起点和过程评价。(王军: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08年10月17日第5版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