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课改之路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8-03-11 16:56:56 点击数:
642
新课程改革走进永安小学已经有整整三年。自2004年秋新课程改革在我们学校实施以来,我们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让这一新生事物尽快地在我们这里扎根、开花、结果呢?如何把村小课改工作难点得以突破;如何把课改精神引入到非课改年级。每一个永安小学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决定以课程改革为切入口,以发展和创新为动力,以校本教研工作为主要途径,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在处理好解决三个关系(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和谐发展、中心校与村小均衡发展、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综合发展)上走特色之路,进一步夯实学校的发展内涵和办学水平。 我们在实践 一、抓实培训。在组织大家进行通识性培训后,学校于2004年暑假先后三次选派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市、县两级组织的新课改培训活动,培训人次达20余人次,共计培训费一万三千余元。有四名参培学科教师均取得由市教育局颁发的“培训合格上岗证”。2005——2007年我校所有教师都分别参加了省市县级培训。 二、把好入口。在课改年级任课教师的人选上,我们坚持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开学后,由参培的学科骨干教师担任课改年级的相关主要科目教学任务。 三、完善机构。为使课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分工负责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课改工作机构,成立了专门的新课程改革教研组。讨论并制定了《永安镇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先后出台了《永安镇中心小学新课程改革学期工作计划》《“新课程走进村小”系列活动方案》《永安镇中心小学课改达标课申报、评价制度》等相关制度,成立了永安镇中心小学听课小组。我们还讨论制定了《永安小学教科研工作考核细则》《永安镇中心小学教师校本专题培训活动安排意见》两个制度。制定它就是一个底线,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便是对制度最好的体现。我们立足校本,每制定一个就得结合我们的实际,让大家经过充分的讨论修订,然后由大家通过;每制定一个,就首先想好落实的办法和途径;每制定一个,就按这个一步一步的去认真操作执行。在每学期开学初便制定了一个个的详细日程表,轮次表,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按日程表一个个的落实。落实一个划掉一个,没有落实的将集中精力,限期完成。不让计划成为一纸空文,不让承诺变成一句谎言。 4、处理好三个关系。追求中小与村小的均衡发展。过去,我们一是制定了《永安镇中心小学关于成立村小课改支教小组的决定》的文件,成立了支教小组,支教教师有十余人,涵盖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艺术、体育等学科;所有支教小组成员由每一门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所有支教小组成员必须利用双休日,到村小开展上示范课、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对话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支教活动,每学期到村小支教累计时间不得少于一周。同时为所有课改年级教师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组织了“新课程走进村小系列活动”已过100人次。我们中心校每位中青年教师都是支教小组的成员,我们实行分组包点服务。二是进一步为课改工作做好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课改、支持课改。我们每到一所村小,都主动邀请当地村支两委主要领导及部分家长代表走进我们的课堂,一起感受课改,参与课改,支持课改。 追求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和谐发展。我们制定了《永安镇中心小学中青年教师上“课改探索课”实施意见》,并专门成立了听课小组。对所有上课改探索课的教师必须做到认真备课(领导也参与),评课均以新课改的一些重要理念作为评价的标准,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授课教师在本周周前会上运用多媒体进行脱稿说课,周二下午第二节为每周课改探索课上课时间。并于下周周前会由该学科的骨干教师对说课及上课情况作点评。这样就为非课改年级教师提前参与课改探索搭建了一个实践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非课改年级教师每人每个学期至少都要上一节课改课。表现优秀的教师将作为下一届课改年级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以及骨干教师的候选人。 追求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综合发展。坚持走教师成长专业化之路。我们要求所有老师们必须做到“五勤”(勤听:听课、听评课、听评价;勤思:反思自己、课后反思;勤写:写自己的思想、体验、个案;勤说:教研要说、备课要说、评课要说、交流要说;勤评:评学生、评自己、评别人,同事评、学生评、家长评、自己评、领导评)。而对于新课改的组织实施者,要求做到“五善于”(善于听:听课、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善于思:对教学、教研多反思,不断改进,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善于写:写总结经验、提炼经验、写认识、写体验、写感悟,作课改的专业引领者;善于说: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能为教师举办相关的专业讲座;善于评:能用新课改的理念评价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直以来,大家都认真落实听评课和教学反思制度。课改年级教师要求每人每周至少写三篇教学反思;每月整理一篇优秀案例,上交一篇课改经验文章。所有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出一期教育教学反思集,中心校老师每人每周听、评课活动记录不得少于2次,村小每学期不得少于15节。 5、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为课改年级学生建了成长档案;课改年级学生每学期结束不但要接受笔测(期末考试),还要接受面测,面测的内容包括综合实践、艺术、体育与健康、品德与生活及个性作品,每项内容都会给学生一个公正的等级;期末评价也是一个高度综合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老师评、监护人评、社区评、我自豪的五大理由、老师的话、家长的话、我下学期要做好的几件事。 我们在收获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不敢说我们成功了什么,但我们收获了很多。我们的理念得到了更新,能把这些理念大胆地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我们的队伍得到了锻炼,成就了一批骨干力量,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整体的提升。在这几年中,老师们更多的认识到了工作是为自己干的这句话的真谛;给我机会便是对我工作最好的奖励。目前我校市级课题一期成果“获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奖”三等奖;巴中市人民政府教科研成果三等奖;连续三年评为巴中市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省级科研课题《农村小学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实践研究》已顺利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校具有省骨干教师一人;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一人;巴中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人。近三年来,老师积极参加各级教学比赛,获得县级一等奖7人次,2位老师代表通江县参加市级讲课均获一等奖,一人代表巴中市参加省教学展评获二等奖。学校现有片区课改指导小组成员三人,先后深入片区七个乡镇作课改经验交流、课改示范课、相关专题讲座十多次。老师们展现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新的课堂教学让我们为之振奋。 目前我校新课改工作已经基本步入良性发展阶段,基本探索出适合我校教师专业成长之路:读书+实践+反思。 课改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学校均给予了大量的支持教师同新课程一同成长,一批校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课改年级教师将个人平时的教育教学反思及读书心得等及时记录下来。目前学校已出《教学反思辑》十六期;中青年教师出有个人教学反思集共三十多期。教研论文获国家、省、市、县不同等级奖共计50余篇,课改年级部分教师在《巴中日报》公开发表教研论文共计5篇,四位老师的教学论文、反思等被县《教研参考》3-4期一次收载各一篇,《教研参考》5—6期上我校有关报道及文章达20余篇。部分教师利用“山音笔友会博客”及个人博客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结合新课改的校本教研制度化建设得以顺利的展开,立足校本的一系列实践探索得以顺利实施。我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水资源的污染主题活动,代表通江县参加四川省综合实践活动第二届年会活动展示,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 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志向,建立自己的书友会、读书小组等学习型组织,自己命名、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坚持不懈,不断交流分享读书经验,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教科室组织开展了每月一次 “读书沙龙”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我们在继续 我们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省“校本教研基地校”、市“教育科研基地校”、县“重点课题研究实验基地”,我们必须要在继承中创新,在扬弃中前进,继续坚持走好已有的发展之路。 1、进一步搞好常规教研工作。新教师上好见面课,课改年级教师上好展示课,非课改年级教师上好探索课;坚持好“送教到村”“送教到镇”活动;坚持好说课、听评课制度。让课堂成为孩子发展、教师成长的主阵地。 2、坚持出好《教学反思辑》,骨干教师每期要有自己的一册“教育随笔”。 3、发挥年级组及学科教研组优势,在组内定期定主题交流讨论。我们将结合新课程改革工作及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困惑、感想、冲动等问题,将其上升为一个个的课题,骨干教师要做到人人有微型科研课题。当然,不能因为科研而搞课题研究,事实上无论是论文和反思,还是随笔和案例,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能启发教师的教育心路,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使教育科研成为学校的灵魂。让教师专业化水平同教育科研一同成长,才是我们继续抓科研的目的所在。 4、开展好教师读书活动,每学期每人必读一本教育专著。 5、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做好对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骨干作用,每位骨干教师每学期要结对帮扶一位新教师。加强对村小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将围绕课程改革、班级管理与学生评价、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四个方面定期开展相关校本专题研讨、培训活动。定期邀请校外专家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凡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校后要作专题二次培训。 我们的体会与困惑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也在总结,我们也有很多体会。 体会一,搞好课改必须有一个适合自身特点的明晰思路。在一定范围内树立典型,让一部分老师和学校先快速成长起来,通过他们来带动整体的发展,这非常符合我们农村学校的实际。 体会二,搞好课改必须抓住“观念的转变”这个关键。在抓观念的转变中,我们首先抓班子的观念转变,由班子组织校本培训来抓教师观念的转变。前两年我们学校的课改活动都是以“新理念、新课堂”为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逐步纠正了对待课改工作的“观望”“畏难”“依赖”“懒惰”等情绪。 体会三,要搞好课改必须要有一个切合学校实际的实施方案。 体会四,要搞好课改工作还需要有一批热爱这项事业,乐于奉献,求真务实的课改队伍。我们学校的课改活动大多数是在双休日进行,节假日加班对农村学校来说,是没有这个能力来解决加班补助的;同时也得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来保证,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科研活动,如果以应付检查的思想搞这项工作,就一定没有效果。 体会五,搞好课改还需要有必要的经费作保障。当前制约课改顺利开展的最大障碍就是经费投入不足。比如我校课改前半年光就纸张、办公耗材支出就上万元。活动开展得越多,经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也是一些学校尽量少做事的原因之一。 体会六,缺少“专家引领”是课改工作难以深入的重要原因。比如说,要开发既能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又对学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同时还要弥补现有课程的不足的校本课程,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空白,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搞,这需要我们走出去看,也要请专家来指点。同时我们已经进行的课改工作究竟信度和效度如何,如何有效来调控可变因素,使我们的课改工作向良性的轨道上发展,也需要专业评估。 体会七,评价办法的不配套是推进课改工作的瓶颈,改革考试的办法是推进评价改革的突破口。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老师们在积极参与课改,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但临近考试了,“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又重新占领了课堂。 教师数量不足,设备设施落后,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少,图书资料跟不上需要,超大班太多等都是我们在课改工作中很难愈越的一个个障碍,在短时间里也很难解决,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些原因而放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通江县永安小学 龚得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