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2007年初中毕业及高中升学考试各学科分值设定及命题说明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巴中市2007年初中毕业及高中升学考试各学科分值设定及命题说明

                 巴中市2007年初中毕业及高中升学考试各学科分值设定及命题说明


2007年考试科目:
语    文: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数    学: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外    语: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文科综合(思想品德、历史、地理):试题满分17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    试题满分2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注:各学科无多项选择题;易、中难度、较难题比例约7:2:1

                                           语    文

一、命题依据及范围
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全面考查初中毕业生在七——九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书面闭卷的方式。全卷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三、试卷结构
1、题型分布
考试的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问答题(含答案开放的表述题)、图表题、写作题等。
2、试题内容及分值
(一)、积累与运用  30分
(二)、阅读  70分(现代文阅读约50分;文言文阅读约20分)
(三)、写作  50分
3、试题难易度
基础题70%;中档题20%;较难题10%。
四、命题内容、要求及要点
1、积累和与运用
①能用普通话正确识读常用汉字。
知识要点: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
②能正确识别并规范书写常用汉字。
知识要点:常见错别字、书法常识。
③积累一定量的词语及其意义,并能正确运用;能根据交际情景,正确运用基础的语法及常见的修辞方法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
知识要点:词的分类(实词和虚词,同义词和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复句(限二重)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复句);常见的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词语的选用、句式的转换;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④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知识要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⑤能正确地默写、理解并运用教材及课标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的名句。
知识要点:优秀诗文名句。
2、现代文阅读
①能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②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梳理和概括;③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④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⑤了解各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具体体会其作用;能初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情感和语言;⑥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了解主要内容。
知识要点:①各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作用;②文学作品常用表现手法;③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常识。
3、文言文阅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能用现代汉语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能正确诵读文言文。
知识要点: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4、写作
①能准确理解题目要求;②中心明确,感情真挚,能表达对自我、社会、自然的一定程度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③能多角度感受生活,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并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见解新颖;④内容充实,条理清楚,祥略安排合理;⑤能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联想和想象丰富,语言生动、通畅,富有表现力,表达有一定创意;⑥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能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符合所写文体的要求;⑦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⑧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⑨材料新鲜、充实,形象丰满,联想和想像丰富,意蕴丰厚;⑩构思精巧。
知识要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基本要素和一般写法、日常应用文的格式、标点符号常识。


                                         英    语
 
一、命题依据及范围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及高中升学考试英语学科命题应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英语》(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的基本内容为考试范围。
二、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全卷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三、试题难易度:基础题70%;中档题20%;较难题10%。
四、试题内容、结构及分值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业考试的试题应涵盖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以及语法知识、词汇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等内容。
试题结构及分值如下: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根据对话内容选择正确图片。(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第二节:根据对话或独白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第二部分:基础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单项选择。(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满分40分)
第四部分:口语运用(补全对话,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第五部分:语言运用能力(同义句转换,共五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第六部分:写(共两节,满分2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15分)


                                        数    学

一、考试方式
数学学业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全卷满分为15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参加考试的学生可带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笔、计算器等进入考场。
二、试卷结构
1、基本结构
试题题型包括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类。
客观性试题指选择题和填空题。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
主观性试题指计算题、证明题、阅读题、画图题以及探索题、开放题等(常统称为解答题)。解答题要有解题的主要过程,关键步骤不能省略。
2、题型比例
全卷约35个小题,每个小题的设问最多不超过3问,试卷采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包括开放性解答题)组成,其中客观性试题(选择题、填空题)的分值不超过试卷总分值的40%,开放性解答题的分值可占总分值的5%-15%。
3、试题难度比例
容易题  70%;中等题  20%;较难题  10%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1、数与代数
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分式、二次根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会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会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2、空间与图形
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圆的性质)、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相似)、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的基本性质,初步认识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掌握基本的识图、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能够根据“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等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相关的基本性质和判定定理,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3、统计与概率
从事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主要指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在具体的情境中会计算极差和方差,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等);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会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数学思考
    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在探索基本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转换(指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
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文科综合

文科综合是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三学科。
一、命题范围、依据和原则
命题以现行初中教材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重灵活性、实践性为原则,难度适中。
二、考试方法
试题满分为170分,闭卷笔试,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三、试题分值及比例
思想品德60分,其中基础题42分,中难题12分,难度较大题6分;
历史80分,其中基础题56分,中难题16分,难度较大题8分;
地理30分,其中基础题30分,不命中、难度题。
“基础题”的构成:是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要求的最基本的知识点,包括认识、了解、记忆、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中难度题”的构成:是指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进一步领悟、理解、初步创新方面的内容。
“难度较大题”的构成:是指在熟练掌握,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更体现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等方面的内容。
四、题型及分值(总分170分)
1、政史地单项选择题:76分(38小题,共76分,使用机读卡)
其中思想品德,30分;历史,36分;地理,10分。
2、思想品德:30分(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探究性学习型题)
3、历史:44分(列举题、材料解析题、综合题)
4、地理:20分综合题(阅读题、简答题、填图题、思考与探究型题)
五、命题内容及要求
(一)思想品德考试内容及要求
1、以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为命题依据。(约占54分)
2、成长中的我
(1)认识自我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 ,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2)自尊自强
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3)学法用法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我与他人的关系
(1)交往与沟通
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了解教师工作的特点,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交往的品德
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3)权利与义务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4、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1)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2)承担社会责任
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3)法律与社会秩序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4)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5、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2006年5月1日-2007年4月30日)(约占6分)
(二)历史考试内容及要求
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教学内容的要求为考试依据,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约占20分)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不考古代史部分)(约占60分)的基本内容为考试范围。
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3)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4)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2、近代化的起步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知道武昌起义,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知道南昌起义,知道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3)知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世界近代史
4、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1)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哥伦布的主要活动。
(2)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3)知道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5、第一次工业革命
    (1)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
    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
    (3)知道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
    6、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1)知道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了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知道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3)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7、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概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8、第二次工业革命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知道爱迪生发明电器的史实,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9、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知道萨拉热窝事件,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10、科学与思想文化
    (1)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
    (2)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世界现代史
    1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3)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12、第二次世界大战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木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4)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1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2)知道欧洲联盟。
    (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14、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理解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3)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5、科学技术和文化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三)地理考试内容及要求
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教学内容的要求为考试依据,考试范围:地球与地图15%,世界地理25%,中国地理60%。


                                    理科综合

理科综合是指物理、化学、生物三学科的综合
一、命题范围、依据和原则
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增强灵活性、实践性,难度适中。
二、试题容量及考试方式
试题满分为200分,纸笔闭卷考试,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三、分值及比例
物理90分,其中基础题60分,中难度题20分,难度较大题10分;
化学70分,其中基础题45分,中难度题18分,难度较大题7分;
生物40分,其中基础题40分,本次不命制中难度以上试题。
“基础题”的构成:是指课程标准(或者教学大纲)中要求的最基本的知识点,包括认识、了解、记忆,简单理解和基本应用方面的内容。
“中难度题”的构成:是指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领悟、理解、初步创新方面的内容。
“难度较大题”的构成:是指在熟练掌握、加深理解的前提下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等方面的内容。
四、题型及分值(总分200分)
(一)、理化生单项选择题:66分(33个小题,每小题2分,使用机读卡)
其中:物理:30分,化学:24分,生物:12分
(二)、物理题:60分
   1、阅读填充题20分(通过阅读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20个空格,每空1分)
2、探究与解答40分(问答题、实验题、计算题)
(三)、化学题:46分
1、阅读填充题16分(通过阅读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16个空格,每空1分)
2、探究与解答30分(问答题、实验题、计算题)
  (四)、生物题:28分
1、阅读填充题8分(通过阅读把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8个空格,每空1分)
2、探究与解答20分(问答题、实验题、计算题)
注意:本次不涉及理化生知识综合应用题。
五、命题内容
(一)物  理
考试内容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不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应考察物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过程和方法;考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进行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的能力;考察关于物理、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观念以及科学精神体现等。
第一部分:科学探究
考察重点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对科学探究方法和意义的理解。命题将有适当的开放性。关注学生思维过程,结合与物理学相关的自然、生产和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等考察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一个物理问题中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中某一要素或者若干要素。这次主要考察《标准》要求和课本中的实验探究。
第二部分:物质 
   包括: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运动和相互作用
包括: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
第四部分:能量 
包括:能量、能的转化和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二)化  学
考试内容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不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应考察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过程和方法;考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进行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的能力。
第一部分:科学探究与实验能
包括: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设计、操作、分析总结、实验报告书写能力;考察重点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对科学探究方法和意义的理解。命题将有适当的开放性。关注学生思维过程,结合与化学相关的自然、生产和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等考察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一个化学问题中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中某一要素或者若干要素。这次主要考察《标准》要求和课本中的实验探究。
第二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
包括: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第三部分:物质构成的奥秘
包括: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四部分:物质的化学变化
包括: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常见的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
包括: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常见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三)生  物
第一部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重点:细胞的结构、功能及重要的生理活动,显微镜的使用。
第二部分:生物与环境
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三部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重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功能的理解和探究过程。
第四部分:生物圈中的人
重点: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过程,循环、呼吸、气体交换过程的理解和识别,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五部分: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
重点:重点考察遗传物质DNA、染色体、基因和性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七部分:生物的多样性
重点: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八部分:生物技术、健康与生活
重点:威胁人体健康的主要常见病、传染病,理解人体免疫功能及计划免疫意义。

                                      二〇〇七年四月十六日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