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教育的思考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关于美国教育的思考

    应美国21世纪学会邀请,我作为荆门市中小学 校长赴美培训团成员,在美国进行了历时21天的培训考察,对美国的教育体制有了整体的认识,对美国教育的 现状有了初步的印象,从中也生发出了许多理性的思考,应该说,有收获,有启发,不虚此行。
独特的教育体制
    美国教育行政和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美国联邦教育行政、州教育行政和地方教育行政的运作方式。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及地方教育涉入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是通过国会的宣传,最高法院的判决,经费的补助和区域性的 资源开发等来实现的。全国没有统一的教育法令,各州 政府按宪法规定可自行出台各项教育法规。州教育行政 组织系统由州教育董事会和教育厅组成,州董事会是州教育最高决策单位,教育厅是实际执行操作的单位。美国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其组织机构由地方教育董事会、地方教育局和地方学区组成。
    州(相当于中国的省)的下属行政单位是县(与中国的县相当),县下是居民居住的最小单位市或镇,学校就是设在市或镇里,居民居住地又以社区为基础。学校不由市或镇政府管辖,而是由学区管辖,学区隶属于县教育局。教育局不干涉学校的行政。
    在美国,除了教育厅、局、学区,对学校的行政有影响力的团体是学校董事会、家长会和教师工会。学校董事会由12人组成。6名家长代表,2名教师代表,2 名社区代表,1名学生代表(高中学生),1名校长。校董 事会定期召开会议(一般一月一次)商定学校事务,包 括选聘校长、办学目标、经费筹措审定、学校建设与发 展等;家长会定期讨论学校行政、教育教学、子女培训、经费筹措等问题,并为家长组织联谊活动;教师工会对学校行政的影响更加直接,教师工会以集体谈判方式与 学区签订聘用合同,包括教师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
    在美国,办学校有一个决不可忽视的概念──社区。居民居住地以社区为单位。校长的一个重大责任就是要处理好学校与社区、家长的关系。校长们都深刻认识到,只有使自己的学校成为整个社区人们注目的一个中心, 而不是一个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学校才能被人们所关注和支持,学校发展就快,前途就好。他们常通过各种形式把社区的各界人士、学生家长甚至其亲戚朋友吸引到学校来参观访问,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争取社区的理解,调动社区支持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有的社区学院还与社区企业和有关单位建立一种长期互利互惠的伙伴关系,一方面伙伴关系的企业公司为学校资助经费,并帮助学校为学生谋求职业。另一方面国家规定凡与学校有伙伴关系的企业公司可减免有关税收。社区群众对学校十分关注,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明。一所学校办得本来不错,但校董事会却出人意料地要撤换这个学校的校长,社区群众激愤了,就动议要解散校董事会。
    兴办教育和治理学校的民主精神成为美国的一个传统。校长既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又受到学校内外广泛的监督与制约;学校既享有社会民众极大关注和支助的利益,又对社区民众负有极重大的责任,负有做出满意的回报的义务。
富有特色的教育学制、课程设置和小班制度
    美国一般规定六岁至十六岁的儿童均须在学校读书。十二年中小学分段因地而异。有的小学六年,初中和高 中各三年;有的是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或 者小学六年,初中二年,高中四年;也有一些地区是小 学、初中、高中各四年。
    州政府负责制定州内中小学的教学大纲并提供主要必修课教材和统一考试标准。州教育局(厅)制定全州各学校的必修课程。小学主要是一些基础知识的课程,包括英语的读写和理解,数学、社会学(如历史、地理、环保)。此外,小学一般要开设音乐、美术和体育。初中课程与小学相似,只是各科由专门的任课教师任课,而小学是一位教师任数门课程。从高中开始课程分数线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且采取学分制。高中必修课的基本要求是四年英文,三年数学,三年理科,三年社会科学,半年电脑和两年外语,其他必修课因学校而异,一般包括美国历史、公民、经济、体育、驾驶、娱乐和性教育等。选修课可根据学校的特色与学生的兴趣而定。如芝加哥市居里中学,仅艺术方面就开有50多种课程。洛杉矶市特洛依中学在技术理工方面的选修课达15门之多。
    由于高中实行的是学分制,所以学校是按课程来分 班的,不是我们的那种一成不变的教育行政班级。例如学校规定一个班不得超过20人,如果一门课的学生超过20人,就重新再开一个班。这20 个学生只是上这门课 时才聚到一起,没有相同的课再也不会在同一个教室见 面。高中四年,规定学完220个学分, 有跟不上趟的, 名义上并不留级,但安排帮助为其补救,一般学生都能最后完成学分。
    在此,也引起我们一些思考:要搞好基础教育,关键在于课程改革。要克服我国通用教材旧、高、深、难 的弊端,要打破一本教材一统天下,甚至教学参考资料、 学生练习都一律整齐划一的僵死局面,真正实现一纲多本,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要充分考虑学校的自主性,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让他们乐教乐学。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首要条件就是要控制班额,否则便是一句空话。在中学实行学分制,既可鼓励冒尖的学生,又可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自己摘果子,每个人都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教育教学实施“没有输家”的计划
    在美国读7年级(相当于初二), 就要把全美现有的各种职业分成为若干大类介绍给学生,并请各个行业的专门人才到学校介绍这些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到8 年级,所有学生对社会目前的各种行业有清楚的了解。学生如果进入高中之前,就通过填表调查摸底,掌握学生 的职业兴趣和方向,学生不好确定,有专门指导教师负责与家长一起共同给予指导,并将市内各高中开设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学校特点、地点、电话等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选择学校课程,并及早职业定向。学生初中一毕业,就确定了自己对口的高中和选修的课程。
    到了高中以后,再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学生进入9年级就安排学生与社会接触,称之为校外活动,到11年级,学校从社区或企业或公司为每个学生请一个指导人帮助学生进行具体实在的职业选择定向,并根据学生的择业计划,跟踪这个学生指导,直到他实现自己的理想计划,找到职业。到12年级(高四),学生必须到社区某个部门单位或公司企业去实地见习,称之为社会服务。其服务的情况鉴定是各大学录取的重要条件之一。所有这一切,学校和社会都不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让学生去盲目运作,而是通过对个案科学地分析进行主动地指导。有的学校还有专门的机构──学生升大学和就业指导中心,他们认为:并不是我们的这些计划都是成功的,虽不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如愿以偿,但我们都争取努力干得更好些,这个计划是一个使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都赢的计划:个人找准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方向,父母或监护人为孩子有满意的职业和发展方向而称心;用人单位录用到合适的人才而振兴。社区、城市因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才而稳定,发达,繁荣。总之,这;是一个“没有输家”的计划。
    从中,我们也发出了许多感慨:学校教育要面对每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指导,要清除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痼疾,到社会中,到生活中充实自己。既为学生的升学,又为学生的择业做有实效的准备,这才是真正的为学生着想,这也是美国教育最有活力的地方之一。
    充分开发利用教育教学资源设施
    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两室”(教室和实验室) 的综合运用。例如在高中,没有固定的教学班级,只有固定的教师和教室,比如美术课教室,就由任美术课的教师精心创意设计、布置、教室里有各种模型、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参考资料、名家作品、学生作品等。教室既是传授知识的课堂,又是实验场所;车间、作坊,还有陈列展览室,还是学生交际的场所。不少学校都是教室与实验室合二为一的,其风格表现为美观、实用、方便。教师把对教室的安排布置作为吸引学生选修这门课的招牌和磁铁,使学生一看就从直觉上产生爱这门课的冲动。学校所有功能室和场馆都对学生全天候开放。培养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习惯品质以及探索精神。
    学校各种功能室和设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给予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否则就是一种令人痛心的浪费。看看我国的一些学校,微机上堆满灰尘,语音室长期闲置,图书室、阅览室只是一种装璜和摆设,好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作一些花架子似的展览和表演,从不向师生开放。这也怕麻烦,那也担心,生怕学生弄坏。 学校条件是现代化,实际做的依旧是应试教育的老一套。说到底、教育观念问题。不换脑筋,就会落后时代,就会误人子弟,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这是美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前面已有一些介绍,例如:对计算机的学生,采取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办法,学生从入门初知到简单操作,到熟练操作,用电脑写报告,制表格,获取信息和相互学习, 到修理机器,到设计图纸方案用电脑谱曲等,在老师的 指导下,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修理电器、汽车、美容、美发等不仅是面对模型教具,更面对真实的顾客。来自陶瓷之乡中国的我们,在美国学校的制陶实验室里,看到学生从捏泥,到成形,到烧制着色, 直到美观漂亮的陶瓷制品出来的情形,无不为之感叹。我们还有机会看了一本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业,这个学生是一个刚到美国生活一年时间的荆门籍的孩子,应我们的要求,孩子父亲程宝林先生给我们作了介绍: 作业本是16开面的,扉面上是一只松鼠的彩色照片。第一次作业是关于松鼠的定义、特征,第二次作业是松鼠的种类,第三次是松鼠的分布,第四次是松鼠的天敌,第五次是松鼠在地球的生存状态,第六次是松鼠与人类的关系……,最后是你对松鼠的看法态度。每次作业, 教师都提供一些参考书目、网络目录,让学生自己查阅,老师并没有严格的字数要求和时间要求(只要在本期内完成即可),学生全身心投入,在老师提供的资料的基 础上,自己主动去获取有关松鼠的种种信息,访问学者教授,到博物馆、动物园去咨询,向父母或社区成人们 请教。每一个专题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写得有声有色,并且信息出处都详尽注明,俨然是作一篇博士论文。在 这样的作业中,学生感觉轻松,兴趣盎然,其主动参与创造求知的精神都充分体现出来了。我们了解了几位中国的高一高三到美国继续读高中的学生,请他(她)们实话实说中美两国的教育各有哪些利弊。他们认为,中国学生的自由空间太小,而美国学生的自由空间太大,中国的作业太多,美国又太少,中国老师对学生的眼前很负责,美国老师更为学生将来 想得多。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比较,就象参加耐力性很强的万米长跑,头几圈中国学生跑在前面,但到后面就 拉下了,最后冲刺时人家领先了。
    这里,我们得到一些启示:对学生,那些已有知识 的传授固然应该,但对新知识和未知领域的探索与创造更为重要。在黑板上做实验,在书上教计算机,让学生 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只能生产出高分低能的产品。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教材、资料、练习、教学、考试等), 只能培养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书呆子。只有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和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如果中国教师对学生眼前的责任感与美国教师对学生未来的责任感结合起来,中国教育将更有希望!
    令人困惑的教育问题
    在美国有许多令人头疼的社会和教育问题。例如就 社会环境看,暴力恐怖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在美期间,就发生两起学校的枪杀暴力事件,死伤学生几十人,因 此,有的学校大门口还设有安检门,防止学生带武器凶器进校。吸毒队伍中学生大有人在,流浪汉露宿街头, 乞丐沿街乞讨,同性恋成为气候,校内女性怀孕屡见不鲜。从教育内部看,教师对学生的做人并不关注,认为 是家长和社会的事。中学课程浅显分散,拼盘式,无中心目标,学生选修存在避重就轻,舍难从易倾向。学生家庭作业量太少,课时太少,忽视外语教学,教师队伍的学术精神还不是很强。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