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

             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

    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和谐课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一、关注生命成长是和谐课堂根本
    课堂是学生生命的重要历程。关注生命的成长,就是关注的是生命的需要。
    学生有求知的需要。没有知识就不能生存,就不能发展,就不能探索世界的奥秘。因此求知欲是生来就有的。但是学生的求知欲是盲目的,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怎么求知,要教给求知的方法,快速地提升他们的生命历程。
    学生有自主的需要。学生虽然生活在群体之中,但是他们都有独立的意识。他们接受教师的传授,更喜欢自我的体验。因此,不能完全靠灌输和告诉让学生获得知识、方法、情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主的探究、自主实践、自主验证才是教育的最佳方式。
    学生有创新的需要。创新是一个人的灵魂。当学生获取已有知识,他们就不再满足现状,需要生成新的问题探索。因为有了探索,才会有生命的渴望,生命就是在创新中不断激励和成长的。
    学生有平等需要。随着阅历的增长,孩子会渐渐地懂得人生规则,当他们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只有人与人平等相处,他们才认识到自我价值的存在。享受平等是每个人的追求。因此,教师不可以大制小。
    学生有自尊的需要。认识自我,体现自我,关注自我,是一个人普遍的心理。一个人获得了尊重,也就获得了自信、幸福和快乐。在教育中,教师无端的指责、训斥、辱骂,是对学生人格的极大伤害。
    学生有关爱的需要。人人都需要爱。爱可以激励人,感化人,促进人。爱可以撞击出生命的火花。爱是人间的真情。如果,教师用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个学生,那么就激发了生命的课堂。
    学生有表现的需要。正视自己的存在,就要充分地表现自己。在课堂中,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参与活动,他们都希望自己有展示的机会,并且希望做得很出色。如果,教师剥夺了学生的表现权,也就遏制了学生创造力。
    学生有成功的需要。无论做什么事,他们都希望是成功者。失败使人颓丧,成功使人激奋进。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不断地使学生走向成功,激励他们快乐的成长。
    总之,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只有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构建和谐的课堂。关注学生的生命,是人本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良好的教学生态是和谐课堂的标志
    教学生态指教育各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态势。良好的教学生态是指师生关系、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各因素能够和谐共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一种“生态”。
    适宜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作为一个学校,一个班级,要充分考虑教学环境的适宜性。比如,有的学校,教学楼建在马路的旁边。夏日教室打开窗户,外面的车来车往的,嘈杂的声音充斥课堂,没有安静的教学环境,怎么能上好课。还有的时候,教室外是热闹的游戏活动,学生坐在教室里,看得见,也听得清,那么有些学生怎么能安心的读书呢?这样的情况,在某些地区和学校时常的发生。那么管理者一定要精心,把教学环境考虑周到。班级的内部环境也很重要。比如,有的班级把教室布置得很花哨,物品摆放也不讲究,没有和谐的美,学生注意力常常因为环境的问题而分散。还有的学校,只考虑生源接纳,不管承受能力,一个班级竟然有八九十人,走进教室是人挤人,人挨人,根本无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不和谐,必然要影响教学质量。
    融合的师生关系。
    过去,由于教师对自己的价值认识是“师道尊严”,所以常常出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抗。新型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民主和创造,它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教育的生动体现。在这种关系当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的活动也不再是依据既有模式灌注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们共同面对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更为精彩的现实生活,通过这种民主平等的交往,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交往可望成为现实。
    科学的教学方法。
    人们常说“好的方法”与“不好的方法”,并不是从绝对意义上讲的,某种教学方法相对于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言,是好的方法,而相对于另外的教学目标而言,可能是不好的方法。方法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与当前的教学情境相适应。例如,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按着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有的学生喜欢背诵,有的学生喜欢朗读,有的学生喜欢表演,有的学生喜欢合作……教学生态出现的多样性,学生状态纷杂不齐,导致教师无法调控。由于没有的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检测,教学效果很不鲜明。课堂上把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实施完全意义上的个性化的教学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实施统一性的教学则预示着课堂教学的失败,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从二者的断裂处寻求一种可供操作的理念,实现学生的个性张扬,为课堂教学的改革,特别是为课堂教学的创新提供依据。
    有效的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的教学手段不断地创新,特别把计算机技术引进了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然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一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有的教师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代替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起,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听老师讲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精心制作的课件而砍掉了本该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成了观众;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写板书,一节课下来学生大饱眼福,可黑板上除了课题没有其他任何痕迹。以上事实说明,计算机辅助教学要用在点子上,不能搞花拳绣腿,要注重实效。
    三、完美的教学艺术是和谐课堂的精髓
    和谐的课堂是一种艺术的美。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知识、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是一种达到娴熟精湛境界,巧妙地获得创造性教学效果的艺术。教学艺术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主要谈三个方面:
    教材的处理艺术
    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单从教师的层面来看,对教材的理解与超越是同步的,在教材面前,每位教师都应当成为教材专家,教学过程即教师对教材的开发过程。体现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深入把握教材的内涵,包括结构体系、知识脉络、编排规律、 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的切入点,然后制订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教材的潜能,实现教师与教材的一体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教材有了更大的创造空间,不但理解并把握教材,发挥教材的应有之意,同时,还将通过探究,设计、反思重新整合教材。
    教学的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是传道授业的载体,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开发智力的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讲究艺术性。例如,教师要态度端庄、和蔼,感情充沛、热情。要使语言生动,就要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做到快慢得当,抑扬顿挫,节奏铿锵,声音宏亮。语言形象,就是说讲话要具体,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注意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并要恰当的运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语言艺术也是表达艺术。是由“说”和“写”来完成的;表达艺术是通过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来实现的。要尽量用完美的艺术表达,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增强感染力,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达到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和消化率。
    教学的组织艺术
     课堂教学的组织是课堂教学计划实现的重要手段,组织的有效度确定了教学效果的有效度。所以要想课堂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任何一位教师都应很好地抓住课间教学的组织。例如,教师应巧于安排教学方式,使之有动有静,动静搭配。如在课堂上,按照教学双边活动和一定的科学程序把教师讲解和学生静听,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和学生观察,教师启发和学生思考,学生动手和教师指导,学生质疑和教师答疑,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学生作题和教师评改等,有机地搭配起来,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同时,还要做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有趣,如妙趣横生的讲解,生动形象的分析,简洁明快的点拨,精心设计的演示等。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