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感想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感想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感想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从2001年9月在全国实验区拉开序幕,2002年9月我校作为绵阳市实验区的一所学校参加了课改实验。我作为一名课改年级的执教老师,参加了省市县校的培训,学习了课改精神,领悟了实施新课标的新的教学理念,带着投身教育改革的极大热情,踏上了实践新课标之路。一年很快过去了,反思自己的教学经历有一些感受与想法,谈出来企盼与同行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走进新课程天地,语文课标为我们引路,有兴奋,有迟疑
面对着悄然到来的新世纪,作为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必然要考虑和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实现了教育工作者多年的愿望。数以万计的中小学教师和学生走进了新课程天地,沐浴在课程改革的春风里。
语文教育历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面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它必然会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应对。从上世纪末全国范围内忧心忡忡的语文大讨论到今天《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已经证明语文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可喜的一步。浏览《语文课程标准》从前言到附录都令人耳目一新,兴奋不已。它处处充满了大胆改革的精神。它科学地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以及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构建了全新的立体化目标体系,提出了思路新颖、时代气息浓的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施建议。它是指导一线教师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像一名领航员指引着课改实践者驾驶课程改革的航船向着理想而正确的目标前进。但是任何一种新事物刚刚问世,人们认识和接受它都会有一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1、教师素质与水平存在差异,理念更新参差不齐
走进新课程,实施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传统观点认为教师就是教书,把知识忠实地传授给学生,因此许多教师的学生观就是把学生看作是消极的知识容器,我讲你听,我灌你装。你不想听我也要想方设法让你听,实在听不下去,有的学生会被罚站甚至赶出教室。在老师的心目中听的就是好学生,不好好听的就是差生。许多学生也习惯了抄老师的现成答案,背老师勾画的重点。个性思维,创新思维几乎被扼杀。这种现象在施行课改的今天仍然在许多学校存在。也许师生都是为了最终的考试而心甘情愿这样做吧。仔细分析观察后,我感到,教师观念的更新不是听一两次报告或学习几个文件就可以了,这与教师本人的文化背景,品质素养,信仰追求等方面是密切相关的,也与学校社会教育体制改革的大氛围有关系。教师的素质与水平不同导致了新课程理念更新的层次不同。在这种参差不齐的理念下进行课改,结果可能与设想的有差异。
其次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角色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呈现出一种累积性发展、外延缩小而内涵扩大的演变规律,即:长者即教师----有文化知识者即教师----教师即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即促进者。在当今这个信息化和学习化的社会里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引导者,是教学反思性实践者,教师还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研究者。有许多教师满足于教书匠的生涯,认为观念可以接受,但付诸教学实践时还是有迟疑,有一些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抱定“以不变应万变”的思想,因为很多学校评价教师仍在用分数量化,教师角色的改变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了。因为教师角色的转变不是国家一倡导很快所有人都改变了,这主要看教师的思想觉悟是否保持与时俱进,是否想真正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其实教师的角色和教育理念的转变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功。
2、学生素质与学校情况不同,实施新课标脚步快慢不一
学校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摇篮,也是新课标实施的基地,学生个体的差异历来都存在,这已经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国家把新课程改革放在1-9年级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正是要让每一个有接受教育权利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新课程确立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它也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但是,很多学校在办学宗旨与办学理念没有完全更新的情况下,匆匆参加了新课程改革实验,观念,计划,措施的脱节,学生生源,分班情况的差异,令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实施新课标的脚步快慢不一。城市地区的学校实施新课标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而相对其他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实施新课标有一定困难,有些学校就是“新瓶装老酒”,“穿新鞋走老路”,教材是新的,而教法学法是旧的;课标是新的,评价方式仍是旧的;学生是新的,老师的教育观念是旧的;老师是新的,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是旧的,这种种矛盾都将给新课标的实施带来阻力,使课程改革脚步无法整齐。所以新课标的推行应该从实施到验收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仅从一次考试或某种设想都无法使人们真正认识新课标的优势。
二、实施新课标,语文教学充满了几多欢乐,几多忧
《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一部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正确阐明了语文课的作用和语文教育的特点,提出了建设开放的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中给我启发最大,使我的语文教学发生了改变的还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前我也喜欢运用启发式,对话式的语文教学方式,也喜欢创设情景感染学生,也指导学生进行过许多语文实践活动,但是我总觉得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使我的语文课充满活力。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还是源于我放开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语文,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我也感到了任教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轻松。我真的要感谢新课标中新的教育理念使我的语文教学焕发了青春,处处充满了生机。
1、全新的教学方式受到学生的欢迎
新学期第一堂语文课我就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了14个课堂学习与讨论小组,还选出了小组长。面对学生与我都感到全新的一篇篇课文,学生积极地预习我也积极地备课,新教材给老师留下了许多可挖掘的空间,同样也给学生留下了可探究的乐园。每堂课学生最喜欢讨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最喜欢探讨暂时没有结论的问题,有的学生通过讨论还学会了逆向思维,辩证思维,发散思维,他们会随着文中的人物悲而悲,会随着文中的人物喜而喜,这些都是开始我所设想不到的。我把讲课的时间更多地交给了学生,引导他们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语文,他们感到自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热情空前的高涨,学习的兴趣格外的浓厚。学生与我都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惊喜,原来语文课这样神奇,这样充满了魅力。有几位学生是这样描述他们的感受的:
初一(1)班章芷若同学说:我对这学期的新教材十分欣赏。大部分课后习题都是需要讨论、合作完成的。尤其每个单元后的“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更是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让我在动手与活动中增长见识。每次上课的时候,讨论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学习小组的同学总是思维活跃,观点新颖,常常让我受益匪浅,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地将问题解决,并且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李曦阳同学说: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会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遇到一些问题,老师还要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能更好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以便开拓同学的思考范围,还能更好更全面地回答出问题。……
石坚同学说:……上课时老师也很幽默,和我们打成一片,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中度过快乐的40分钟,让我受益匪浅。……我对小组讨论特别着迷,因为这样可以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一起对问题进行探究、思考……
廖佳源同学说:……每次上课,我们班的同学都会互相讨论,提出更多的问题各自发表出各自的见解,往往一个问题有很多种答案,……我很喜欢这种课,因为它非常的活跃,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初一(2)班李廷晨同学说:在课堂上,老师与同学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大家热烈地讨论。老师让我们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大家在一起得到了探究知识的乐趣。在新课标语文课上,我得到了语文知识以外的做人等方面的知识。我喜欢语文课,它使我得到踊跃发言的机会、探究知识的乐趣和在语文知识海洋中遨游的快乐。……
袁悦同学说:我觉得语文课上得很有趣,不是以往的“填鸭式”与“灌输式”,听语文课我觉得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听我们的意见,对我们的问题也一一作答。在语文小组的讨论中,我能够听到其他同学的意见。……
2、面对考试,人们对评价方式产生疑虑和担忧
《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设置根据三个维度和五个方面编织了全新的、立体化的有血有肉的语文学习的目标。如初中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一)识字与写字(二)阅读(三)写作(四)口语交际(五)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分条列举,明确清晰,从纵向的整体性,到横向的协调性,以及三维的交融性都体现了新课标的完整与可行性。在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里,关于评价建议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明确了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提倡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很多实验区的学校尝试了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但都没有一种可以推广的、合理的、操作方便的评价方式。我校在上学期期末根据新课标评价建议设计了“初中新课程学习学生评价量化表”,评价内容包括“预习与复习”、“课堂学习”“作业情况”“综合实践与运用”“考试成绩”五大部分,量化打分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最后有一个评语栏。学生在打分的时候感到有些为难,充满了疑虑,因为有些栏目的内容是不好用分数来量化的,加上学生不能客观的看待自己,因此这个分数不能很真实的反应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况且这张评价表在评价之前没有与学生和家长见过面,当然对评价内容根本就不知道,家长和学生也就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其实就算家长看到了这张表也不会非常关注,他们和老师一样仍然关注分数。现行的中考,高考一卷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不改,学生,老师,家长的担忧恐怕永远都在分数上。现在很多学校评价教师,招聘上岗都要看学生的考分,这种现实影响了新课标下更重视定性价评价方式的推广,也许小学阶段更好改革,中学阶段无法真正实现新课标所提倡的评价方式。
最后我还是希望语文新课标能更具有可操作性,跟教育体制,教育机制的改革紧密结合,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调整它的内容,使它具有永久的指导意义。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