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科研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11-05-24 17:07:50 点击数:
770
让教育科研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教育科研成果表达艺术》读后
几年前曾在《文史知识》上读过一篇文章,讲苏东坡读书的事。大意是说,像苏东坡这样的才气作为,大概五百年才出现一个,在我们一般人想来,这样的人物,读起书来该是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平庸如我辈者点灯熬油刻苦攻读十年,恐怕还不及他一朝一夕的领悟。但事情确乎如此吗?据作者讲,东坡一位好友,其子与父亲探讨读书的方法,这位父亲便让儿子写信去请教他的苏伯伯。后来苏轼向这位年轻人传授的并非什么读书的“终南捷径” ,倒是很通俗很简单:一书三读。苏轼所谓的一书三读,就是对于那些好书、经典作品,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多读几遍。反观我们平常人,如此一书三读,恐怕都难以躬行吧!苏轼一生手不释卷,据说他将要去坐牢,于是请求差役要回家拿点东西,差役满以为是些衣食之类的生活用品,谁知仅带些书籍随行;到牢房后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干净摆好书籍。且不说才气与禀赋,仅就读书的勤奋来说,我们已不知被落到多么遥远的地方去了。细细想来,夫子的勤奋,实在是因为他没有将读书做学问视做西天取经那样的畏途,读书对他们这样的人而言,简直就像我们的抽烟或喝茶,是生活的习惯,须臾不可离也!
拿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来说,国家倡导,学校考核,职称评聘,似乎绕也绕不过去。对于大多数教师,这恐怕是一件头疼的事情,繁杂的日常教学工作似乎已消耗了一个人太多的精力和热情,哪里还有心情去搞科研呢?再说了,科研好像离我们很远,那似乎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读了廖良国先生的《教育科研成果表达艺术》(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我深有感触:原来天下事情,许多道理都是相通的。就像读书一旦成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他自然乐此不疲乐在其中;随时思考、研究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也“真如中国人习惯了的喝茶” ,不为解渴,不图功利,“与沁人心脾之中顿悟无限的情趣”(《教育科研成果表达艺术·引言》第5页)。
廖良国先生出身于普通教师,目前在一个县的教研室工作,并非学院里的专家教授,2009年在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魅力语文教学》 ,时隔两年又有《教育科研成果表达艺术》一书付梓,有思想,有观点,文字干干净净。足见其思考之勤、行动之敏捷,在这里是否也可以看出一种“习惯”的力量呢?
没有板着面孔高高在上地谈科研讲理论,而是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梳理、提炼出一套比较实用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这是《教育科研成果表达艺术》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大约与著作者的身份经历有关吧,廖良国先生从事基础教育多年,他熟悉中小学教师的现状,知道他们的苦衷,了解他们的需要,因此在该书内容的架构上,以教育科研写作为纲,以不同的研究途径和表现形式为目,从立项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微型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到育日志、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反思、教育案例,再到教育调研报告、教育经验总结,以至于教育论文,都做了周详到位的讲述;就每一种研究途径和表现形式来说,有通俗、简明的“理论在线” ,有典型的“精品示例”(案例),有亲切、独到的“智慧心语”(案例评点),此外尚有“友情链接”(拓展)、“温馨提示”(点拨)。总之一句话:实在、实用。
但愿《教育科研成果表达艺术》这本书能够给我们那些在教育教学一线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中小学教师带来一种力量,带来一番新视野,带来一个发展自己的新希望。
陕西教育出版社:陈鼎中
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
|
- 上一篇:抓科研 促发展 重培训 展风彩
- 下一篇:学生作评价 以评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