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本 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近年来,下两小学在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前些天,在成都校长培训班的学习中,通过专家讲座、现场参观和访谈,我对农村小学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 一、立足现状,抓住关健 学校现有在岗教师57人。从职称和教学技能上看:高级1人,中级25人,初级31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人,省市德育先进工作者2人,市县级骨干6人,校级骨干教师6人,这些人可谓是教学技艺纯熟的“很成熟”的教师。其余42人中,绝大多数能胜任学科教学工作,具有比较熟练的教学技巧,是一批“成熟”的教职工。另有一小部分是不能胜任课堂教学工作的“新手”,急需专业提升。从年龄上来看:50岁以上21人,30岁至49岁30人,29岁以下6人,从学历上看:大学本科4人,专科20人,其余为中师或高中以上学历。虽然教师学历全面达标,但教师队伍中年龄结构偏大,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5.12”后教师价值观转变,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突出…… 从以上数据中分析得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在于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呈现出明显的“橄榄型”结构,要破解这个结构型难题,关键是要抓好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 二、转变观念,加强阅读 学习型队伍建设,离不开老师们的自主发展。加强阅读是教师们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形式。但目前教师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目的不明、观念陈旧、内容单调、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教师在愉悦的状态下自主阅读。 (一)名师说法,明确阅读目的。许多老师课外喜欢读一些消遣娱乐的书报,很少主动阅读专业书刊,往往等到教学中发现问题,或评职评优发表论文时,才找一些书刊来读。这种阅读的目的,与教学改革、教师自主发展很不适应。为此,学校请片区教育督导杨万辉主任(大家公认的本地专家)来举办专题讲座,解读国内一些名师成长轨迹,让省级骨干教师张智敏现身说法,引领教师走上愉快阅读之路,让老师们为了自身发展需要,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动态有充分的了解。 (二)制度保障,培养阅读习惯。“有时间就读,没有时间就算了”这是多数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实际上,老师不是没有时间读书,而是没有动力去读,或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就要从制度上保障老师阅读的动力。一是每期老师在教导处、教科室指导下,围绕本学科研究的校本小课题,选取阅读书目,制定阅读计划(列在教学工作计划中),均衡教科室定期或不定期在检查老师阅读落实情况(抽查读书笔记),从而保证时间、保证质量地完成阅读任务。二是学校对省、市县、校各级骨干给予不同标准的报刊补助(以邮局订阅发票和书刊投递单为准),以补助代奖励能激发更多教师,以丰富本身专业知识,谋求自身发展而喜爱读书。同时,学校也公费订阅各学科专业书刊,保证大多数老师有书可读。三是通过年级组(教研组)的读书活动时间,向老师介绍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方法,既落实县局倡导的“五个一”读书活动,又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选好书目,明晰阅读内容。“读书需要读好书”。为了让大家方便,我们对教师要读的书进行了归类。一是读教育经典,让老师丰富教育理念涵养。如《陶行知论教育》、《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二是读教育报刊,让老师了解同行想法,以此推动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设计》三是读人文类书籍,让老师拓展自己人文视野,丰富人文底蕴。如四大名著。四是读写学生的书,让老师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为友。如童话寓言故事。五是读专业书刊,让老师拓宽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如各学科类书刊。 (四)改变方法,以研促读,增强读书实效性。很多教师读书只是读读而已,不做任何笔记,这种阅读效果很差。让老师在读书方法上由单纯记忆,转向读研结合,收到实效。一是改变课堂评价方式,在改革中的课堂评价更应注重教师的课程观、教材的处理能力、教学内容的整合能力及课堂的开放性。因此评议课堂的教师要自觉应用所学到的前沿观点来议课,更应让说课者运用专业知识来阐述课堂设计。二是加强问题研究。学校的校本小课题研究很好地促进教师阅读,并能运用阅读中悟到的方法来解决自己发现的教学问题。 三、创新管理,分类指导 老师的自主读书管理,犹如教授班级的学生。由于其基础高低不同,则要分类施教。卡曼认为:领导管理行为与职工成熟水平之间,存在着如下‘匹配’关系。对不成熟的职工要采取“高工作低关系”的制度化管理;对初步成熟的职工要采取“高工作高关系”的说服式管理;对成熟职工要采取“低工作高关系”的参与式管理;对很成熟的职工要采取“低工作低关系”的授权式管理。根据卡曼的理论,对我校教师采取分类指导办法,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一)以科学的制度,严格管理不成熟的教师。学校要严格的制度约束,对其成长搭建平台,“逼”着这些刚参工的年轻人努力学习,在一两年内,由不成熟的“新手”成长为“胜任”教学的老师。一是向“老”教师学习。学校有意识地将一些“老教师”安排为这些“新手”的师傅,并采取“师徒”结对子的方法,让有经验的教师指导新教师学习。二是通过“三级管理”,让学校、教研组(年级组)、师傅的指导,促进“新手”学习。三是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习教育教学,让“新手”能很快地熟悉常规的教学、班级管理“套路”。四是以读书竞赛,诗歌朗颂、特长展示、技能拼比……等多种读书活动形式,让“新手”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快速成长。 (二)采用“参与式”管理,鼓励“成熟”教师成长。尽管这类教师很多时候不听领导话,乃至“唱反调、桀骜不驯、一意孤行”,但这类教师有教育的理解,某些时候可以感召同伴,成为“非正式集团”的头儿。所以,管理者尽可以广泛地征询、采纳他们的建议,让其充分感受领导对他的关注和重视,甚至体验到意见被采纳后的成功,自然地将这类非正式群体的“头儿”为我们所用了。不仅如此,学校还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以帮助他们走向更加成熟,乃至成为本地“名师”,学校对其培训可用 “走出去学理论,回校来搞汇报,强提升”。 (三)采用授权式管理,促进很成熟教师成长。这类教师理应成为支撑学校脸面,所以学校应做的就是“加上一把火”,让其成为“名师”。一方面,授权于他,让其独挡一面参与管理;另一方面,应努力为其寻找搭建成为名师的路径和平台。如推到市、县以上的活动中,参与广泛的交流而扩大其知名度。 四、丰富载体,突出实效 要真正构建一支“把教育放在心上”的队伍,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营建学习氛围,在学习中提升师德,提高师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重建构学习型队伍,重建教师正确价值观。一是在常规教研教学中,转变听评课价值趋向,将“听课、评课”转变为“观课议课”,吸纳更多的教师,参与观课议课之中,体验教学之乐。二是在小课题教研、校本课程开发中,让教师体会教研之乐。三是在种类活动竞赛比评中,如读书竞赛、诗歌朗颂、特长展示、技能拼比……等多种读书活动载体中,让教师体会竞争之乐。四是在“五个一”读书活动中,让教师体会读书之乐。五是在完善科学评价考核中,如对读书方法好、读书成习惯、读书收实效、读书升质量的教师,进行必要的精神或物质奖励,让教师体会成功之乐。
636648 四川省南江县下两镇小学 陈玉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