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总体方案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8-12-22 10:16:59 点击数:
741
一、课题名称。 《农村初中“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模式》。[2004年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B类),课题编号2004B95]。 二、课题的提出。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和实验》,全国已有50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实验和研究,其中成绩较显著的有:河北省衡水中学构建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广西灵山县灵城一中构建的“自主作文”教学模式;此前,美国教育家卢姆的掌握学习模式,前苏联的合作教学模式的风靡全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后,全国各地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增无减,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对“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存在缺陷,一般表现为: ①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②重视精讲多练,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③重视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但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④重视城镇学生的学习研究,但较少考虑农村广大初中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这些现象是造成我校乃至我市农村初中“学困生”、“厌学生”、“流失生”渐多的主要原因,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 因此,在新形势下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有效地转化上述“三生”,整体提高我校乃至我市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 2、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控制论、语文教学论等为理论基础。 3、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 4、借鉴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主持的课题《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和实验》、灵山县教研室张善潮主任主持的课题《农村中小学“以学定导、提高素质”导学策略的研究》,吸收洋思中学、衡水中学的成功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围绕构建农村初中“自主、合作、探究”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语文科的教学目标。①语文知识教学目标;②语文能力培养目标;③语文情感陶冶目标。 2、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原理。①文件法规,文献资料;②语文科教学原理;③农村初中生心理特征及其获取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 3、语文课堂教学程式。①构建思路: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探究是目的。②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③课堂流程:A、激情导标→B、独立自学→C、讨论交流→D、导语拓展。 4、语文科教学评估。三个转变:①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②评价内容从“重形式”转向“重效果”;③评价重点从“教师讲评”转向“学生自评”。 研究的重点:语文课堂教学程式。 研究的难点:如何帮助“厌学生”、“学困生”转向乐学会学善学,如何鼓励全体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原则。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关注前沿、面向未来,动态研究,不断完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2、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善于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当好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和“合作者”。 3、坚持精讲巧练的原则。教师精心设计“导”的内容和学生“练”的题目,做到精“导”巧“练”。 4、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教学分层推进,保证下层生“吃得了”、中层生“吃得香”、上层生“吃得饱”,搭建“合作”平台,采用“生教生”、“师导生”的方式帮助“厌学生”、“学困生”,使各生学有兴趣,相得益彰,。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是应用研究课题,其进程为:研究——实践——改进——提高,良性循环,不断完善。研究方法主要是:①文献研究法;②教学实验法;③分析比较法;④经验总结法。整个进程要体现“一核心”、“两结合”、“三个点”、“四步曲”、“五注重”。 一核心:以培养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 二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三个点:教与学要抓准抓好语文科的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 四步曲:语文课堂教学要抓好四个流程:A、激情导标→B、独立自学→C、讨论交流→D、导语拓展。 五注重:①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②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③注重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④注重现有条件下的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培养尖子生。⑤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和语文素质的提高,让学生终身受用。 七、课题研究实验的变量。 1、控制变量。 在课题组的统筹下,首先选定6位教师在6个初中班作实验。宁兰珍老师初一(2)班、李高祥老师初一(4)班、陆巨正老师初一(8)班,黄宗进副主任初二(7)班、周家兆老师初二(9)班、黄超群老师初三(7)班,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到全校25个教学班。 2、相关变量。 ①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A、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教学不断激发学生思维探究,提高语文能力。B、由重教法向重学法转变,使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受用。C、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更应让学生弄清答案“为什么是这样”,还有“什么答案”,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②学生管理观念的转变。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从根本上转变,由被动的“要我学”向主动的“我要学”转变,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加强、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发扬光大,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提高。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应该有效地解决我校乃至我市农村初中“学困生”、“厌学生”、“流失生 ”渐多,教学质量不够理想,语文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构建出适合我市农村初中的较高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习惯,从而全面提高我市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质量。 2、分期目标及其表达形式。 本课题力求取得科学性、应用性、可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果。 ①初期成果(准备阶段):课题调查论证、课题研究申请书、申报立项、研究实验总体方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②中期成果(研究与实验阶段):调查报告、实验报告、案例研究报告、教改心得体会文章、教学论 文、阶段总结。 ③最终成果(总结与验收阶段):实验课教学模式展示、教学成绩展示、教学论文、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2003年9月——2004年3月)。 ①调查论证,选定课题。 ②填写课题研究申请书,申报立项。 ③制订研究与实验总体方案。 2、研究与实验阶段(2004年4月——2008年2月)。 ①选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 ②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及外地先进经验。 ③制订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设计教案案例。 ④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认真听课评课。 ⑤外出取经、改进教法,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⑥做好学期、学年、实验阶段的总结,积累资料,撰写教改心得体会文章或教学论文。 3、验收阶段(2008年3月——2008年8月)。 ①组织实验课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②做好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总结工作,统计数据、积累资料,撰写研究与实验的报告、教学论文。 ③向上级申请课题的结题验收、评估,并总结推广科研成果。 十、课题管理与人员分工。 1、课题管理。 本课题是2004年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区级重点课题(B类),委托钦州市教科规办管理,灵山县教研室指导、灵山县太平中学本课题组组织实施。太平中学将大力支持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提供必需的资金、资料、设备等,组织人员外出取经,展开活动。 2、人员分工。 黄超群:语文教研组长,本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本课题的工作,全程组织、指导、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侧重探索古文、作文的教学。 陈文勇:校长,调配本课题所需资金、资料、设备;侧重探索学生特别是“厌学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黄宗进:教导处副主任,侧重探索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周家兆:语文骨干教师,统计积累本课题的数据、资料,侧重探索作文教学。 宁兰珍:年级备课组长,侧重探索语基教学和课堂分层教学。 李高祥:语文骨干教师,搜集了解国内外与本课题有关的教改动态;侧重探索现代文教学和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语文的方法。 陆巨正:语文骨干教师,侧重探索古文教学。 玉金贤、伍逎平:资料打印。 |
- 上一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 下一篇:民胜小学市级课题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