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耐挫折教育的九种方法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点击数:
945
一、认真梳理实施耐挫折教育的基本内容 挫折涉及到自然、社会、个体需要等多种因素,耐挫折教育的内容是多维的、多侧面的。在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到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差异,螺旋发展拾级而上,又要兼顾挫折所涵盖的基本内容和相关要素。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形成如下的教育系列: ——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的挫折的一般认识、了解; ——对生活、生存中可能出现的挫折的心理准备及疏导对策; ——对学习上遭遇到的大小不同、程度不一的挫折的态度及其转化机制; ——对实现各类个体需要的竞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挫折的反应和利用; ——对学生群体中人际关系造成的挫折的正确处理协调; ——对动机与目的、能力与愿望不相符所衍生挫折的自我防卫; ——对前进道路上暂时性挫折的清醒认识及必胜信念; ——对受到各种挫折后自我心理保健的常识教育和可操作性的行为方式指导; 二、在近现代史教育的广阔背景中渗透耐挫折教育 ***同志提出要对小学生、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日历上的“红黑页”、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回顾、不屈不挠斗争故事等多种方式,形象地、立体地阅读近现代史,从而认识到:一部近代史浸润了辛酸、血泪,写满了挫折、艰难,当然更显现了挫折中的抗争,记录了刚性的中华民族精神。诸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南京、天津、烟台、伊犁、马关、辛丑等20多个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使民族遭受巨大挫折,蒙受巨大灾难。但中国人民并未被挫折压倒,而是愈挫愈勇,奋然前行,在***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这种历史的、形象的、宏观的、广阔的教育背景中渗透挫折教育内容,说服力强、感染力深、震撼力透、立足点高、理性意蕴深,会收到显著成效。 三、巧妙利用各种挫折提高耐挫力 少年儿童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对具体的、直观的、身边的事物容易引发兴趣,触发联想。进行挫折教育如果空对空地讲道理、列条条,很难收到实效,必须遵循“从游泳中学游泳”的基本原则,从“挫折中悟挫折”,多利用报载的、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进行教育。 一类是自然环境挫折。自然一旦发生淫威,人的力量就显得渺小和苍白。但如果这时人的心理堤坝没有被冲垮,那就还能实现根本意义上的“人定胜天”。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环境正是要人来改变的。”“人也生产着社会。”如我国遭受洪涝灾害后,某校除了开展“我为灾区献爱心”的活动外,还组织了“假想”讨论,“假如洪水淹没了我的家……”对人力所不及的自然挫折做到有心理准备。 一类是社会环境挫折。由于社会条件的某些限制,人的某些需要和动机可能无法实现。如果对此准备不足,就可能导致心理失衡。如在学生干部选举差额投票前可先开展“假如我落选?”、“为啥别人不投我的票?”的小型讨论,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一类是个体需要挫折。荣格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常常为未来的目标而奋斗不息,以求达到人格各方面的和谐完善,这就是自我实现,当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感。某学生一贯自以为演讲水平高,可参加全市“爱粮周”演讲却名落孙山,老师抓住这件事,开展主题活动,使大家明白:动机与目标,能力与期望永远存在差距,任何时候既要想到“过五关”,也要准备“走麦城”。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挫折耐力就会渐次提高,从而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安然,将胜利、失利都作为零的起点。 四、辩证地分析不尽人意之处,在比较中认识挫折 以前的政治思想教育往往剔选尽善尽美的教育内容,描绘白璧无瑕的神州大地,孩子脑海中只有“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的美好现实,没有“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风云变幻。一旦社会上不正之风、阴暗现象、污垢潜流等直接作用于儿童感官的时候,他们往往目瞪口呆,觉得不可理解。 我们的教育应努力克服这种片面性,多引导孩子辩证地看世界、看祖国、看社会、看人生——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趋势中炮火不断;迅猛而至的新科技革命中蕴藏着新的生态威胁;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卷入了泥沙浊水;廉洁高效的党内存在着不正之风;富庶文明的那一边依然有贫困与愚昧;热诚敦厚的人群中不乏狡诈残暴之徒;铺满鲜花的甬道上会蔓生棘针蒺藜…… “应知天地宽,何处风云动?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陈毅诗)挫折本来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只有从小学点辩证观点,既多看主流,多看光明,又看到黑暗,看到挫折,长大才能迎难而上,勇敢出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五、利用各种主题活动及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艰苦磨练 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现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接班人,也是即将担任“大任”者,艰苦磨练的一课必不可少。东邻日本的川崎阳光幼儿园一年四季让幼儿进行室外赤身裸体锻炼,炼其筋骨,磨其意志;美国石油大王、汽车大王特意让孩子去擦皮鞋,打工挣钱;印度规定了小孩的“饥饿日”。 在我们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度里尤应强调艰苦磨练。学校可组织诸如远足、野营、登山、自炊、值厨、拉练、支农、学工、军训等专题活动,从室内拓展到室外,从单纯追求安全保险趋向于敢于承担风险,从“坐而论道”发展到“起而力行”,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自我锤炼。 还可以与家庭取得联系,以团队组织为依托,开展“今天我当家”、“每月学会一件事”、“我是父母好帮手”、“怎样解决生活难题”等实践操作活动,以提高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做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各种准备。 六、十分注意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耐挫折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往往把某些具体人的形象作为自己的模仿形象。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挫折现象的普遍性决定了榜样的丰富性。中小学生的“耐挫折教育”可资效仿的榜样,大体可分为3类: 一是以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为榜样。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必须努力学习才能有所进展。历史上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力。19世纪20年代,俄国青年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在创建非欧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新论的过程中,蒙受许多人的嘲弄、攻击,说他是“疯子”、“怪人”、“胡闹”。但是,罗巴切夫斯基把个人蒙受的一切侮辱和诽谤置之度外,勇往直前,继续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功。所以意志坚强还是薄弱,对人的学习,乃至一生的事业关系极大。凡是在学业和事业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都是意志坚强、不怕困难、锲而不舍、始终如一的人。反之,那些意志薄弱、知难而退、不愿艰苦奋斗的人,即使具有超常人的聪明才智也很难获得成功。 二是以全国著名的同龄人英雄为榜样。赖宁,“自造”逆境,锻炼自己;成洁,失去双臂,谱写生活新旋律;边荣唐,用7岁的稚嫩双肩支撑起一个残破家庭;杨云和,由不识字的奶奶领养大,蛰居6平方米的小阁楼内,却两次摘取了国际信息学竞赛的金牌;全国十佳少先队员中的武高梅、周婷婷、季洪波也都是身处逆境自强自立的典范。 三是以身边的榜样战胜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为价值尺度。要注意找寻学校、班级的闪光点,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教育。某校一名学生自小丧父,进初中时又丧母,但她不甘沉沦,勤奋进取,在全市演讲及作文竞赛中屡屡获奖,学校以“挫折丛中一朵花”为题开展主题活动,效果良好。 当中小学生能自觉地用这类“英雄人物的生活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时,其挫折就会成为新的努力的起点,新的成功的台阶。 七、帮助中小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发挥心理补偿功能 挫折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学校应努力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强化学生的挫折内驱力,消除挫折负面效应,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 (1)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自不量力、目标过高容易受挫折,要适当调节自己的志向水平,实事求是估价自己,这样容易获得良好情绪体验。 (2)要学会大度豁达,保持心理平衡。努力提高自己接受精神刺激的能力,同学之间不为点滴小事斤斤计较,“为人处事能够拿得起、放得下,钻得进、出得来,收得拢、想得开。” (3)要善于积极转移交通进取。选不上班干部就发挥自己某方面兴趣特长获取成功,东方不亮西方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条条大道通罗马。 (4)要挖掘内在潜力,积聚强大的心理代偿能力。视觉失明,听觉代偿;听觉失聪,感觉代偿;两手致残,双足代偿;生活艰辛,事业代偿;功败垂成,信心代偿……百折不挠,愈挫愈强。正如心理学上的“拿破仑情结”或“矮人综合症”一样,通过自我补偿机制,发展成为能力卓越,事业兴盛的人物。 (5)要创设相宜情境促成挫折转化。北京、上海、重庆等地设立的知心电话,心理咨询站是一种好形式,它能给予受挫学生以关心、疏导,为其创设一种渲泄的场所,使之安全度过焦虑期,得到新的心理平衡。 八、学会“高目标,小步子”的进攻策略 所谓高目标,是指人们要具有远大目标,胜不骄,败不馁,再接再厉,以求达到最后的目的。所谓小步子,是指在生活道路的每一个阶段,给自己设置一个可接受的、具体的,具有一定困难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逐步实现目标。这样,人的行动便在大小目标的导向中前进。如果只有大目标,没有小目标,容易使学生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引起沮丧,从而放弃目标。如果只有小目标,没有大目标,容易使人缺乏奋斗的信心,只看到眼前的得失。因此,大小目标相互结合,才能使人对生活充满感情,不断进取,在实现目标的征途中培养自己的意志,从而形成良好的克服挫折的能力。 九、树立严爱相兼的教学观 我们应该爱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我们应该爱而不溺,爱中有严,严中见爱,爱严相兼。爱孩子不能代替包办,而是应当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做,要有严格的要求。做错了没关系,自己去纠正。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理解生活的酸甜苦辣。上海“双十佳少年”魏清的母亲说,小魏清只有残疾的一只手,初学系鞋带时,原先要花费一二个小时,而且额上渗出滴滴汗珠,作为母亲,心如刀绞。尽管母亲帮一下忙,不过是举手之劳,可是这位母亲知道,女儿不只是在学系鞋带,而是在学怎样用一只手去叩开人生之旅的大门,在学做生活的强者。因此,身为父母,必须考虑孩子今后人生道路上会有崎岖、坎坷,要在爱和严的结合中,让孩子去克服困难,解决矛盾,锻炼经受挫折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爱。
|